为什么吴思远被称为​香港电影教父?他对香港电影的贡献有多大?

新电影新世界 2022-09-10 10:15:46

这叫铁指寸劲,是铁布衫的克星。

《鹰爪铁布衫》

香港电影界有很多牛逼闪闪的名字,比如电影大亨向华强、黄百鸣,影坛大哥大洪金宝、邓光荣,影坛教父邹文怀、吴思远,等等。

邹文怀一手创办了香港影坛巨头嘉禾,捧红了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功夫巨星,称之为香港电影教父是实至名归。

那么,为什么吴思远也被称为香港电影教父呢?他对香港电影的贡献有多大?

1944年,吴思远生于上海,14岁时随家人南迁至香港,毕业于香港新法书院。

1967年,吴思远报名参加邵氏兄弟电影的第6届南国实验剧团编导科,毕业后他进了邵氏做场记,从此开始电影生涯。

【天下武功出少林,香港电影出邵氏。嘉禾老板邹文怀也是出自邵氏的。吴思远入行时,邹文怀已经是邵氏的CEO。】

1949年左右开始,很多上海电影人,包括电影明星演员、导演、摄影师、灯光师和制片人纷纷跑到香港。这样的电影人才南下潮流,一直到60年代后期还在继续。

可以说,香港电影繁荣的开始,其实是上海电影繁荣的一个延续。

邵氏的李翰祥、胡金铨、张彻等大导演,都是从内地南下的;连邵氏兄弟几大巨头,也是从上海开始电影事业的。

会讲上海话的吴思远,可以无障碍的和这些上海来的电影界前辈沟通,得到了迅速的成长。

1971年,入行四年的吴思远作为导演,与罗臻合作导演了第一部电影《疯狂杀手》,动作指导是袁和平袁祥仁兄弟。

作为电影导演和编剧,吴思远的代表作还有《鹰爪铁布衫》、《廉政风暴》、《法外情》等,获得过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台湾省金马奖的最佳编剧提名。

1998年,吴思远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铜紫荆星章荣誉;2013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这些荣誉,更多是表彰吴思远作为电影人在幕后的工作。

1972年,吴思远与朱焕贵联合创办富国影片公司;1973年,独立创办思远影片公司;1977年,吴思远开始担任独立监制和电影制片人,从此开启了其电影教父的传奇之路。

1978年,出道8年的成龙凭借《蛇形刁手》和《醉拳》一炮而红,打响了其功夫喜剧的招牌。他背后的导演和武术指导是袁和平,监制和出品人就是吴思远。

成龙这样的巨星,迟早是会红的,但红在吴思远手里也绝非偶然。

成龙出师后,也在片场跑了几年龙套,包括在《猛龙过江》中担任李小龙的替身。1976年,差点做了厨师的成龙被罗维从澳洲拉回来,才开始担任男主角,但演了十几部电影都不红,直到他被借给吴思远的公司拍了《蛇形刁手》和《醉拳》。

1979年,吴思远从佳艺电视台发掘出电影鬼才徐克,出品并监制徐克的电影导演处女作《蝶变》,之后又合作了《地狱无门》。

之后,新艺城成立,徐克成为其骨干的新艺城七怪之一,与吴思远的合作暂时停止。

新艺城结业之后,徐克以电影工作室的形式与嘉禾合作。

1992年开始,吴思远以独立监制的身份,参与《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新龙门客栈》、《双龙会》、《青蛇》等片的制作,恢复与徐克的合作。

其中,《新龙门客栈》吴思远不仅是监制,还是出品人;更是他亲自北上交流,促成了与潇湘电影制片厂、宁夏银川镇北堡西部影城的合作。

《双龙会》是吴思远唯一一次作为演员出镜的影片,饰演一个船厂打牌的工人,另外两个牌友分是徐克和林岭东,《双龙会》的导演。

1988年,香港电影导演会成立,吴思远是第一任会长,并连任两届,成为永远荣誉会长。

《双龙会》就是香港导演会为筹集经费购置新会址拍摄的电影,作为会长的吴思远自然义不容辞出演,并担任监制。

1991年华东水灾,吴思远带领导演会几十位导演在赈灾大汇演上现场捐款了几十万港元,之后又发动全港演艺明星义演赈灾电影《豪门夜宴》;也是他促成了香港武师公会、编剧家协会、演艺人协会等香港电影组织的创立。

1985年,邵氏电影宣布停产,专注电视事业,一心想转投电影圈的刘德华被邵氏TVB封杀。这一年,邵氏票房最好的电影就是刘德华主演的《法外情》,其导演、编剧和出品人都是吴思远。

1990年,出道十年的周星驰,凭借《赌圣》第一次成为年度票房冠军,一炮而红。《赌圣》的导演和监制是刘镇伟和元奎,出品人又是吴思远。

其中,武行出身的元奎,其导演处女作《龙之忍者》,也是吴思远出品的,还大胆启用了新人李元霸。

【元奎的师弟元彬,从武术指导升级做导演的《黄飞鸿之狮王争霸》和《黄飞鸿之王者之见》,也都是吴思远监制的。】

2008年,在香港混了5年的吴京,第一次转型做导演,处女作《狼牙》,出品人还是吴思远。

2018年,获少林寺授权的《少林寺2》宣布启动,吴思远担任总监制和编剧,发布会上放出豪言:一定要培养出下一个成龙!

在发掘电影新人上,吴思远从来不遗余力,而且极具伯乐眼光,不愧为香港电影教父。

1982年上映的《少林寺》,包括李连杰在内所有演员都是大陆人,但导演张鑫炎是香港人,出品公司也是香港公司。

所以,当年上映时是以进口片引进的,票价也比普通国产片贵。

80年代中期,香港电影代表团第一次北上,主动和内地电影主管部门接洽,寻求更深入的两地电影合作,以期改变这种落后的两地电影合作形式。

当时香港电影代表团的团长是首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许冠文,吴思远是副团长。

有了这次北上,才有了1992年的《新龙门客栈》,以及后来的各种合拍电影。

《新龙门客栈》的大部分主创都是香港电影人,内地电影厂提供外景地和其他工作人员,包括那个剔骨的快刀手。

1993年,李连杰和嘉禾合作的最后一部电影《黄飞鸿之狮王争霸》,是和全亚洲最大的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合作的,在北京拍摄,用了很多北影厂的演员。

吴思远是本片的监制,也是投资出品方之一。

【当年,李连杰和嘉禾关系破裂,唯有吴思远这种有威望和关系的前辈居中调停,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能够促成《黄飞鸿之狮王争霸》与北影厂合作,不只是因为李连杰是北京人,而是吴思远的努力争取。

当然,这也是当时大陆电影行业大形势的变化。

1993年,广电发布了《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宣布从当年起,取消中影公司对国产故事影片的“统购统销”政策,由制片厂直接面向电影市场发行放映。

也就是说,以前国产电影是国家包销的,不愁票房;以后就得在乎票房了,不然买胶片的钱都没有。

当时政策下的合作方式是:香港片方必须用内地的景和人,还要跟当地的电影制片厂合拍,电影的内地版权也要送给那个厂,他们出一点劳务,香港方面占投资大头。

这不是一个很完善的合拍政策,但却是很好的尝试,这是中国电影分账合作的第一步。

刘德华林青霞的《刀剑笑》是和天津电影制片厂合作的,

黎明吴倩莲的《半生缘》是和天山电影制片厂合作的,

刘青云潘虹的《股疯》是和潇湘电影制片厂合作的,

张国荣吴倩莲的《夜半歌声》是和北京电影制片厂合作的,

梁家辉徐锦江的《水浒传之英雄本色》是和珠江电影制片厂合作的,

林青霞巩俐张敏的《《新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是和上海电影制片厂合作的,等等。

1995年,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也是在宁夏银川镇北堡西部影城拍摄,与西安电影制片厂合作。

不过,那次合作并不成功,虽然《大话西游》后来在网上封神,但西影看不上《大话西游》,当年内地的票房也确实不行。

2003年6月29日,内地和香港签署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从此香港电影不再受引进片额的限制,可以合拍片的形式进入内地市场。

这时候的香港电影正处在最低谷时期,产量只有90年代巅峰时期的五分之一,质量更是难有当年的经典。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香港电影也不可能获得更好的投资,当年那种仅靠台湾省市场就能收回成本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现在香港电影,上一点规模的电影都是合拍的,与内地电影的合作,才是正道。

2002年的《无间道》是港片最后的经典;可从《无间道Ⅱ》开始,已经是合拍片了。

从2001年开始,吴思远在上海成立影视文化公司,还在北京、上海开设院线;2013年受聘担任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及电影电视学院名誉院长,早已把电影事业重心转身内地。

现在我们看到,林超贤、陈可辛、王晶、徐克、成龙、周星驰、刘伟强等等,一大批香港电影导演都已经北上拍片,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背后,离不开吴思远等香港电影北上先行者的努力和探索。

这样的吴思远,当然配得上香港电影教父之称。

3 阅读:36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