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请日本外教
百年前文昌开创教育先河
文昌蓬莱日本教师墓的故事
蓬莱日本教师墓日本人的墓葬在国人土地上,听着是不是反感,而蓬莱这座百年的日本教师墓却为当地人熟知与尊敬。
蓬莱镇位于文昌西南向,距文城45里,原镇名土来,清末乡贤黄贤谟改名蓬莱,意为仙境之地。
日本教师墓立于蓬莱中心小学后的山岭半腰间。
学校顺着山势而建,背靠山岭,前有海榆东线国道贯穿而过,校园整洁宽阔,教室明亮清爽。
此时正值早间,但听书声朗朗,响彻校园,尽显朝气蓬勃青春气息。
校园后岭原为荒坡,勤劳的蓬莱人民已开辟为槟榔园地,槟榔树围绕中是一片墓地,教师墓位于正中位置。
坟墓占地面积约40平方,由墓围、墓碑、墓冢组成,墓冢为“凸”形上小下大两水泥方块结构。
墓碑正中刻:日本教师川口五郎公之墓;
上款:日本理科研究所教员川口五郎先生为发展中日文化交流,于光绪三十二年九月被聘来蓬莱书院授教,卒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二十日;
下款镌刻:公元一九八八年十月二日,在蓬莱第一小学教师严世畅先生协助下,川口五郎之孙,日本国神奈县小田原市青木玲二再建。
墓碑的右侧立着一通小楷镌刻的碑文:部分文字已模糊,后段可见:——先生大日本东京市骏河台铃木钉七番地人,卒时为文昌教员。
署名:光绪三十三年八月中秋后七日黄远谟题于北京。
川口五郎逝世后,远在北京当官的黄远谟得悉情况后,亲自撰写碑文祭祀。
紧挨着坟墓的是周边已修建有大小不一的坟墓,与教师墓一起,这里俨然已成为一片墓园,看来川口五郎长眠于此也不会孤单寂静了。
观完碑文,大体可以摸索出川口五郎葬于岭腰的来龙去脉。
一九八八年川口五郎之孙青木玲二来到文昌蓬莱,为爷爷重新修墓并立了墓碑,据说青木玲二当时曾捐资购买了一批体育设施赠送给蓬莱中心学校,延续着他爷爷为中日文化友好交流的关系。
黄远谟聘请日本外教川口五郎能来蓬莱教书,此事还得以清末文昌名贤黄远谟说起。
黄是文昌近代教育事业的开拓者,文昌蓬莱人,清末以副榜贡生在京任礼部主事(正六品),黄远谟与乡绅在蓬莱创办文山书院,1904年,清廷废除科举,兴办新学,同时国内涌现出了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的潮流,留洋的风气盛起。
远在京城的黄远谟不忘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进行改革,他审时度势,与家乡的学者将蔚文书院改为高等小学堂,文山书院改为文昌第二新学堂,增设理科研究所,并聘请外籍教员,任教体育与外文。
其中黄远谟聘请了五名日本教师到文昌蓬莱为当地学子教日语,以方便国人留学日本打好基础。黄远谟这一教育创举,开启了海南近现代中日文化教育交流的先河,百年来文昌教育强于海南各市县,跟这些先贤打下的基础教育无不相关。
聘请的五位日籍教师,其中川口五郎于第二年病逝,葬于今蓬莱小学背后的山岭上,此墓百多年来保存完好,见证了中日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