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流通离不开市场,但药品的高度市场化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与其他商品一样,一种药物想要取得成功,除了有成功的商品,也必须有成功的营销。成功的营销比成功产品的重要性不遑多让,成功的营销,通过发现并开发新需求、新市场,才能迅速占领市场制高点,并能获取更多的利润,所以才有营销为大的说法。
如果市场竞争不充分、不成熟,营销的作用会显得更为重要,也更容易出现非正当的营销行为,比如商家为了开拓市场,会将商品卖点进行不符合实际的描述,或是夸大,甚至无中生有,从而对消费者进行不恰当的引导。
医药市场中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曾经曾经火遍一时的脑白金、蜂胶、螺旋藻、酸碱养生壶等都是典型代表,这些品种,都是通过发明创造出一个卖点,并将这卖点的作用无限扩大,进而通过强大的宣传炒作,迅速建立起一个很大的需求市场,在短期之内便在攫取暴利之后便闪身而退。
人们将上述品种俗称为炒作品种。炒作品种不仅限于保健品,药品也常见之,只不过因为渠道和方式都非常正规而在很多时候不易被人觉察而已。
下面就列举几种:
一、奥美拉唑(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现已成为一种常用药,是一个被炒作极为成功的药品。
奥美拉唑的成功得益于被大力宣传的幽门螺杆菌理论。
幽门螺杆菌理论并非一无是处,奥美拉唑等药物的临床效果也并非不明确,但在很长时间内,对幽门螺杆菌对身体健康影响的宣传是非常片面和夸张的,直到现在也有不少人提到幽门螺杆菌会为之色变。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是最为典型的西医式方案:只顾局部,不顾整体,只注重指标,而完全不顾及身体的其他状况。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上会使用很大剂量的抗生素,这种大炮打蚊子的做法虽然会对幽门螺杆菌有作用,但势必也会对胃肠道内的其他菌群产生破坏,难免有时会因小失大,拔了刺却长了疮。
而且,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抗生素大剂量的应用,本身就会加重肠胃肝肾的负担,所以在临床上,本是治疗肠胃疾病却导致肠胃不适的情况比比皆是。
虽然很多患者对服用如此大剂量的药物也持有怀疑心理,但大多数还是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进行服用,但果从中受益的人又有多少呢?
其实,奥美拉唑等抑酸药只是一种缓解症状的药物,如同布洛芬之于疼痛、安定之于睡眠、氯雷他定之于过敏一样,都只能起到短暂缓解症状的作用。如果在症状缓解的过程中,身体抵抗力恢复正常了,便可不再用,如果身体抵抗力没有恢复,那就得一直用,所以这类药物几乎没有根治的作用。
而且,布洛芬、奥美拉唑等缓解症状的药物,也会有掩盖真实病情的负面作用,再加之这类药物对身体局部的抑制作用也会降低人体本身的抵抗力,用的时间越长、剂量越大,这种不良反应会逐渐明显。
幽门螺杆菌可能确实对人体有害,但从何处而来?用大剂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是否果真能够根治?这样的治疗方式是否果真收益要大于危害?
但这些问题并不重要,只要成为理论,成为指南,即便无效有害,医生也会毫无顾忌的大胆使用而不用考虑承担责任了。
二、钙片。
补钙也已经成了一种很普遍的概念,很多人认为:如果要更高、更快、更强,就必须要补钙。大部分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开始补钙,孕妇要补钙,上了年纪更需要补钙。抽筋要补钙,腰腿疼要补钙,骨质增生也要补钙。
从牛奶、大骨汤,到品类众多的补钙药品,各类形式的补钙产品被非常广泛的应用。
用于补钙的药品有很多,常用的有钙片,以及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滴剂,包括维生素AD滴剂、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等。
总之,现在进入了一个全面全民缺钙的年代。
很多人认为补钙对身体好,却全然没有意识到钙是不能随意补的。缺钙固然不好,但补钙多了坏处也很大。
简而言之,钙要补到骨头里才有用,但我们所服用的很多钙其实并不能补到骨头,而是大部分留在了血液里成为了一种垃圾。
虽则如此,但没有人愿意去对随意补钙之危害进行大力宣传,因为并没有多少消费者能听得进去,所以补钙之风经久不衰。
三、叶黄素。
随着电视电脑,尤其是手机的普及,人类的眼睛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劳累。
越来的孩子从小学就开始戴眼镜了。
虽然人们都知道原因,但对这一趋势根本无法控制。
护眼用品已经迅速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这也吸引很多厂家进入这一市场以求分一杯羹,
叶黄素就是这其中运作非常成功的一个产品。
叶黄素想不成功都很难,一方面市场需求巨大,另一方面人们根本无法改变坏习惯,所以即便叶黄素的效果微乎其微,也挡不住人们争相购买。
四、西地那非
零售药店销售金额最大的是哪个品种?
不是心脑血管疾病领域用量最大的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二甲双胍,也不是流感特效药奥司他韦,而竟然是西地那非。
我对这个结果的真实性严重怀疑。
何以,现在不仅是一个普遍缺钙的时代,而且也成为一个普遍肾虚的时代?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如果完全商业化,在应用上缺乏专业的指导,不仅关系生命健康,也涉及到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应该有更合理更及时的引导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