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宋词课》作者:戴建业
风靡全社会的“流行乐潮”
如今的流行乐坛,风格百变,热歌金曲层出不穷,迅速走红又转瞬即逝。你可能有所不知,在千年前的宋朝,也有这样一场风靡全国的“流行乐潮”,让全社会的人都为之倾慕,而它便是宋词。
在宋朝,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到处都能听到宋词的旋律。勾栏瓦舍之中,歌伎们轻启朱唇,将一首首优美的宋词唱给台下观众;文人雅士的宴会上,宾客们以词佐酒,唱和酬答;哪怕在街头巷尾,寻常百姓也会哼唱几句流行的词句。
宋词与流行乐坛,虽时隔千年,却有着奇妙的相似之处。那些词牌就像是流行歌曲的曲谱,不同的词牌有着固定的格律、韵律和曲调,词人只需按照相应的格式填词,就能创作出可供演唱的作品。那些流派如同流行音乐的不同曲风。婉约派如同抒情慢歌,细腻温柔地诉说着爱恨情仇;豪放派则如激昂摇滚,以磅礴的气势和宏大的意境震撼人心。那些著名的词人就如同今天的流行巨星。
譬如柳永,他的词通俗易懂、情感细腻,深受大众喜爱,五湖四海都争相传颂,以至于“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粉丝遍布大街小巷。倘若以今天的视角看,柳永简直就是当时的“顶流天王”、“词坛教父”。譬如苏轼,苏轼的词豪迈奔放、意境开阔,像一位才华横溢的创作型歌手,用独特的“苏式风格”征服听众。譬如词坛才女李清照,清新婉约的风格,把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思,描绘地细腻又真实。譬如辛弃疾,壮志豪情仿若摇滚战士,用激昂的旋律和有力的词句,抒发着对家国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
如今,当我们翻开宋词,依然能感受到那千年前的旋律与心跳,体会到宋朝独特的文化魅力与艺术风情。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戴老师的讲解,穿越历史长河,领略宋词的风情万种与文韵悠长。
宋词特色:个性化
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文体,宋词有三个非常鲜明的特色,分别是:个性化、意难平和大情怀。
先说“个性化”。在宋代文坛,诗与词交相辉映,各放异彩,而词尤其被宋人所偏爱。词虽然产生于唐,却在宋人手中发扬光大,成为一代传奇,究其原因,就在于词给了宋人展示真性情的空间。
宋代的士大夫在诗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多伟岸有多伟岸,展现着他们治国安邦的抱负和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在诗里,他们是正襟危坐的“大丈夫”,是胸怀天下的“君子”。但在词中,他们却收起了古板的面孔,向情人倾诉衷肠,向爱人表达思念,词成了文人士大夫们心灵的栖息之所,展现了他们心底最柔软一面。
比如苏轼的一生波澜起伏,词作更是丰富多彩。从“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悼念,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壮阔,再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旷达超脱。苏轼在词中展现出了复杂而多元的情感世界,将个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融入其中,使词成为了表达个性化生命体验的绝佳载体。
宋词特色:意难平
再来说“意难平”。当今社会,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人们往往会喊两句“人间不值得”,来宣泄一下生活的疲惫和无奈。其实在宋朝,文人们同样有着一种强烈的意难平,这种情感在宋词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位高权重的晏殊,一生安享尊荣富贵,是当时所有男人都艳羡的“太平宰相”,可他时长也会写出“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词句。乍一读来,还以为是多愁善感的伤春少女。
此外,他的词中更是不乏哀叹之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看似写景,实则隐藏着词人对人生的迷茫,以及无尽的孤独。尽管身处太平盛世,享受着荣华富贵,但晏殊的内心,依然无法摆脱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对时光易逝的忧虑。
超脱旷达的苏轼,也常写着“古今如梦”、“君臣一梦”、“人间如梦”、“未转头时皆梦”,“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连那首最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也在排山倒海中笔头一转,写下“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宋词中的意难平,一方面跟宋词的“出身”有关。词本是配乐的歌诗,是达官贵人迎来送往、文人雅士觥筹交错的产物。它诞生于燕乐,口出于女子,“娘胎”里就带着闺怨、思妇、伤春、悲秋的主题,这种基因就决定了宋词婉约深情的基调。
如此一来,面对情场失意、职场不顺、仕途受挫、人生不遂的种种境遇,那些舒展不开的愁思、求而不得的心境、无奈忧伤的情绪,也就酿成了宋词的种种“意难平”。
另一方面,这些“意难平”也和特殊时代背景下词作者的人生经历紧密相关。宋朝虽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但也面临着诸多内忧外患。
对外,边疆战事不断,与辽、西夏等政权的对峙,始终威胁着国家的安全;对内,政治斗争激烈,新旧党争此起彼伏,许多文人陷入政治漩涡之中,难以施展抱负。
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这些宋词名家,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跌宕起伏,交织着种种不易。在这样的环境下,文人们的理想与现实产生了巨大的落差。他们在词中倾诉内心的忧伤与哀婉。最终,这些不平成就了词章,那些失意酿成了诗意。
宋词特色:大情怀
最后再来说说“大情怀”。尽管宋词中弥漫着忧伤哀婉的情绪,但宋人们并没有就此沉沦。相反,他们从小我的“意难平”,走向了人生的“大情怀”。这种情怀,一方面体现在对家国的热爱与担当,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对人生困境的释然与超脱。
在宋朝面临外敌入侵的危急时刻,许多词人挺身而出,以词为武器,表达出强烈的家国情怀。这里就不得不说辛弃疾,这位一生渴望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杰,词中从来不缺壮志豪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生动地描绘出他对军旅生活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即使在仕途不顺、报国无门的困境中,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虽然最终未能实现理想,但他的爱国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
除了家国情怀,宋词中还展现出一种对人生释然的旷达态度,苏轼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个曾经的天才少年,心怀乾坤,渴望改变世界,但现实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无人问津、生活困顿,经历了人生的风雨洗礼,经历了无数的挫折磨难,苏轼不但没有被打倒,反而在苦难中逐渐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他在词中写下那句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不知安慰了多少颗失意困顿的心灵。他以一种超脱物外的心境看待世间的荣辱得失,认为无论是风雨交加还是晴空万里,都不过是人生的一种境遇。
这种旷达的人生态度,使他在困境中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乐观。这种释然并非对生活的麻木不仁,而是在深刻理解人生苦难的基础上,对生命的一种敬畏与珍惜。它教会我们,即使面对生活的不如意,也要学会放下心中的执念,以豁达的胸怀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宋词发展的关键人物
好,说完了宋词的特点,我们再来介绍一下宋词发展兴盛的三个关键人物:柳永、苏东坡、辛弃疾。
柳永对宋词的贡献,首先体现在题材的拓展上。他长期流连于市井青楼之间,与底层百姓和歌女们有着广泛的接触与深入的了解。因此,他的词多描写市井生活、男女爱情以及羁旅行役之苦。“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将离别之情刻画得细腻入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则以景衬情,渲染出旅途的孤寂与惆怅。
柳永的词打破了以往诗词只注重描写上层社会生活和文人雅士情趣的局限,使宋词更加贴近大众生活,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同时,他大力创作慢词,丰富了词的表现形式,为宋词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苏东坡的出现,则为宋词注入了全新的情感内涵与意境空间。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豁达的个性,将诗的表现手法引入词中,使词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多样,意境更加开阔深远,凭一己之力,将词提升到了与诗同等的文学地位,使词成了一种能够表达多种情感、涵盖广泛题材的文学体裁,极大地拓宽了宋词的情感边界与意境范畴。
辛弃疾在词的创作上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并进一步将其与爱国主义主题相结合,使豪放词风在南宋时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此外,他还以文入词,让词的表现力更加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