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整理自王瑞君线上直播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指出,人类之所以需要爱,是因为我们始终在努力克服一种深刻的分离感。这种分离感往往使人感到孤独。
为了理解如何克服这种孤独,弗洛姆引导我们回顾到婴儿期。他认为,婴儿在母亲的子宫内孕育,与母亲紧密相连。如果一个儿童在童年时期得到了充分的陪伴和关爱,这种陪伴便能有效地帮助儿童抵御孤独感。
婴儿在初生阶段,他们的心理、情感和情绪发展还不未成熟,尚未形成复杂的心理结构。在这一时期,婴儿尤为依赖母亲的陪伴。母亲的陪伴能够有效消除婴儿的孤独感。母亲通过身体接触,如拥抱,以及哺乳等行为,为婴儿提供温暖与安全感。
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他们几乎需要母亲全天候的陪伴。这种持续的亲密接触和母亲的气息,构成了婴儿早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情感支持环境。
图源:pexels
这种陪伴的本质,是逐步引导孩子通过这一过程,建立起与自我的内在联系。若母亲始终如一地陪伴孩子,无论是在他们遭遇痛苦时提供帮助,遭遇悲伤时给予慰藉,还是在身体不适时给予照料,这些经历都将帮助儿童在克服困境时,形成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
换句话说,这种持续的陪伴和关怀,有助于孩子内心世界的建构,促进其情感发展。这种情绪,若长期积累,便会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孩子在心理层面上感受到自己并不孤独。
个体成长的障碍,往往源于心理上的依赖,这种依赖使我们难以实现真正的独立。虽然我们不愿面对分离的现实,但成长的需求使得这种分离成为必然。成长意味着走向独立,而独立是生命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学会在分离的过程中应对由此产生的痛苦,对于人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图源:pexels
如何构建一种理想的自我关系?起初,我们并未意识到自身的存在,更别说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随着自我认知的逐步剥离与深化,我们开始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探索并建立起与自我的和谐相处之道。
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孩子在母亲爱的回应中,学会了与爱的情绪的互动,这种互动模式让他们体验到爱,于是,他们内在对爱的体验成为了自身情感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如果母亲对子女充满爱,孩子们往往也会学会爱自己。反之,若母亲与子女关系冷漠,子女可能也会对自己持有相同的态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