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人类离核战咫尺之遥!美国军演,如何吓得苏联差点毁灭地球

猫爷进渔场 2024-11-03 04:11:0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我要带领美国走向辉煌,同时要将苏联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当中!”

1982年,刚刚上台不久的美国新总统里根雄心勃勃,在英国举行的一场演讲当中,公开了自己“消灭苏联”的政治抱负。

随后的两年时间里,在里根的率领之下,美国上下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美军甚至一度将战机抵近了苏联的家门口,惹得后者羞怒不已。

然而,就在里根因为自己取得的“辉煌战果”感到沾沾自喜的时候,他却不知道,自己接二连三的挑衅已经让苏联决定“子弹上膛”。

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地球毁灭就在一念之间......

当硬汉碰上硬汉

20世纪70年代末,冷战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然而苏联却由于一系列危机事件的发生,逐渐在这场竞争当中丧失了主导权。

于是,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冲突,1981年5月,时任克格勃主席的安德罗波夫秘密推出了一项名为“瑞安行动”的情报计划。

该计划旨在消除战争的“突然性”,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防患于未然”,即利用情报让苏联决策层掌握西方一切行动的方向,从而确保苏联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应,甚至是“率先”发动“核反击”。

客观来讲,“瑞安行动”的推出,对当时“四面楚歌”的苏联很有必要,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安德罗波夫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苏联的情报系统已经今非昔比,搜集信息的能力明显不足。

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演员”出身的罗纳德·里根又成为了美国的新一届总统。

不可避免的,一场因为“误会”而爆发的冲突,“意外”却又“理所当然”地到来了。

1982年,随着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突然逝世,安德罗波夫成为了苏联的新一届领袖。

而来自于“克格勃”的安德罗波夫,毫无疑问是一个“强硬派”代表。

另外一边,里根的上台也一改美国前几届政府“瞻前顾后”的行事作风。

在里根看来,前总统卡特选择在第三世界“撤退”是极其不明智的行为,美国必须要重返“第三世界”,在“第三世界”构筑抵御苏联的防线,这样才能阻止苏联的继续扩张。

因此,当“硬汉”碰上“硬汉”,两者自然是谁也不服谁。

恰逢此时波兰因为国内严重的经济问题爆发了政治危机。

于是,围绕着这一事件,美苏两国便在欧洲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疯狂部署新的导弹系统,试图通过“核威慑”来“恐吓”和“吓止”对方。

而为了增强美国的声势,里根再次发挥了自己“演员”的天赋,亲手导演20世纪末的最大“阳谋”——“星球大战”计划,声称美国要从太空建立一套反导弹系统,以此来扫除地球上的一切导弹威胁。

在今天看来,随着美国一系列机密文件的陆续解禁,我们当然知道里根完全是在虚张声势。

但站在当时苏联的立场上,却“赌”不起。毕竟一旦美国说到做到,苏联的防御系统可就真的跟“裸奔”没什么区别了。

再加上领导人出身特务机构,生性多疑,纵使当时苏联内部有人觉察到了不对劲,提出异议,也会被视为遭到西方了“策反”。

所以,在安德罗波夫的领导下,苏联内部最终形成了统一的思想,即:高度警惕西方世界,一旦美国产生异动,苏联应该毫不留情的先发制人。

危机,在无声当中开始酝酿。

“天堂地狱”一念之间

1983年,在美国的牵头之下,北约决定开展一场联合演习,其目的是为了回应两年之前苏联举行的“西方八一军演”。

原本,这只不过是一场“礼尚往来”的交锋,在美国耀武扬威一番,找回场子之后事情就算过去了。

但是由于在行动正式开始之前,一系列“意外”事件的发生,却给这场演习蒙上了一层不寻常阴影。

1983年8月31日,大韩航空007号航班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闯入了苏联领空,并无视苏联方面身份识别的要求,随即遭到苏联拦截机击落,机上269人全部无一幸存。

这场悲剧之后,美苏两国的关系随即降到了冰点,里根在电视讲话中直接将该事件谴责为“大屠杀”,呼吁全世界都绝不能忘记苏联犯下了“危害人类罪”。

不可否认,“苏联击落民航客机”这是事实,但美国的行为显然有些借题发挥,因为其在放大苏联错误的同时,却始终没有探讨事件背后的原因:为何韩国客机会闯入苏联领空,又为何不回应苏联的警告?

而更为可怕的是,就在美苏两国争论不休的同时,苏联战略预警值班室又突然通过雷达捕捉到了美国发射核导弹的讯息,目标直指苏联本土。

两件事情撞在一起,不可避免地让苏联认为美国是想要趁着舆论占优,对苏联实行所谓的“核报复”。

但好在,当时值班、控制苏联核按钮的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罗夫上校非常理智,尽管他收到了上级立刻对美国实行“核反击”的命令,但他仍然没有没有采取行动。

因为在他看来,如果美国要与苏联打核战争,那么其规模一定是全面的,不可能只发射5枚核导弹。

事实证明,彼得罗夫的判断是正确的,苏联的预警系统出了错,误将云层反射的阳光认成了导弹。尽管这位上校在后续遭到了处罚,但却避免了全人类无端蒙受一场灾难。

咫尺之遥的核战

在这次事件发生之后,苏联意识到自己的核准备存在巨大的缺陷。

因为如果美国当时是真的要攻击苏联,那么苏联一些重要的设施可能已经被毁于一旦。

于是,在此之后,苏联进一步提高了核准备的规模,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准备竟然没过多久就派上了用场。

1983年10月25日,为了避免位于加勒比海的格拉纳达建立起“亲苏”政权,美国悍然派出军队展开了入侵。

由于该国家属于英联邦的成员,美国行动又比较突然,属于“不宣而战”,这使得身为英联邦“老大”的英国非常愤怒,几乎要跟美国闹到翻脸。

为了安抚英国的情绪,在那段时间白宫跟唐宁街10号之间的电话几乎就没有停过。

原本,这只不过是英美两国之间内部的一场矛盾,但好巧不巧,这一消息被苏联的情报人员捕捉到了,立马通知了莫斯科。

而当时的莫斯科正在头疼美国将“大炮”怼到自己家门口,向西欧部署潘兴2号中程核导弹的事情。

这下一听说英美两国近来频繁私下串通勾连,难免就开始“多想”。

在苏联的视角里,美国这几个月以来,接连不断的对自己展开试探、挑衅,一次两次可以解释为偶然,但全都撞到了一起,这是想要干什么?

再结合里根又频频在电视讲话中展现自己的强硬姿态,今天说要把苏联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明天说“美国要不惜一切代价消灭苏联这个邪恶政权。”

难不成,美国只是想跟苏联玩“过家家”的游戏?

如果美国得知苏联的想法,那肯定会回答一句:“对喽,我还真就是逗逗你玩!”

但以当时的美苏关系,双方完全处在“黑暗森林”的状态之下,对彼此的行动策略基本都是靠猜,美国自然不可能知道苏联的疑问,而苏联也自然不可能相信美国真的就是“口嗨”。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1983年11月2日,美国牵头北约多国开展的“神箭手83”演习又如期举行,并且还把“模拟核战争”当成了重头戏。

而演习这种事情,说难听点,说不定演着演着就成了真。

更何况,在里根总统的“假情报”政策之下,美国在演习中没有选择如同平时一般“大秀肌肉”,而是刻意隐瞒了各种行动,

终于,苏联人绷不住了!

在苏联最高层的授意之下,苏联宣布进入了最高战时状态,核潜艇下沉进入北冰洋底部,轰炸机装载核弹头,注满燃料蓄势待发。

在核弹头的发射室中,苏联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元帅亲自坐镇,为了避免彼得罗夫的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克格勃还专门派出了特员进行监督,确保在有人意志动摇的时候,仍然能够执行上层命令。

由此可见,苏联已经为了核战争做足了一切的准备。

这边苏联搞得大张旗鼓,西方穿插在苏联的间谍自然不可能看不到,于是连忙把消息传回北约,告知苏联正在进行“核准备”。

可是,面对这些警告,美国和北约领导人却是不以为意,反而认为是自己的谋略起到了作用。

他们一致认为,苏联这些所谓的“核战威胁”举动,只不过和过去一样,是精心策划的宣传战罢了,而不是真的害怕遭受西方的突然性核打击。

甚至美国情报部门,还在这期间的很多重要评估中,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断重申这一错误判断。

这也导致在演习的后期,美国和北约进一步加大了演习的阵势。

所幸,美国和北约的演习终于还是没有触碰到苏联最后的一根敏感神经,在欢天喜地的模拟完华约军队投降仪式后,这场为期10天的演习圆满落下了帷幕。

与此同时,苏联也取消了“核准备”,神经紧绷了一个多星期的苏联军官们终于睡上了一个好觉。

人类,再次躲过了一次“灭种”的威胁。

美国是在事发很久之后才终于从截获的情报当中,相信了苏联是真的准备开启核战争的。

毫无疑问,这一消息让白宫十分震惊,就连“硬汉”里根都感到后怕不已。

因此,在1984年成功连任之后,里根随即调整了对苏联的政策,开始寻求缓和,并主动告知苏联演习的真相,强调美国“绝不会突然对苏联展开核打击”。

在美国的示好下,苏联自然也是顺坡下驴,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开启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将“瑞安行动”降级。

显然,苏联也认识到了这种极端的情报制度,不仅没有办法帮助苏联避开危机,反而还会因为一些错误情报,误入歧途,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就这样,在误会解除之后,苏联和美国的关系逐步变暖。

只是彼时的苏联恐怕不会想到,在这“温柔乡”的背后,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降临......

参考资料:

1.核战预警:苏联“瑞安行动”...研究(1981-1991)_欧阳洛奇

2.里根政府对苏政策转变原因探析_高腾

3.1983年大韩航空空难事件...里根政府的对苏政治竞争策略_郑安光

4.论里根政府对苏隐蔽行动_孙冬青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