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在中国早已不是热门赛道。
经过了十几年发展,这条赛道之内内拥挤了众多玩家,群雄逐鹿,不仅有主打生态的小米、华为和荣耀,而且有家电巨头美的、海尔,还有构建互联网平台为重点的BAT,更有全屋定制方案商欧瑞博、云起等,甚至包括生产和销售智能家居单品的一众企业。
中国智能家居产业图谱,图片来源:CSHIA Research
而脱胎于海康威视C端业务,并不起眼的萤石网络 (以下简称“萤石”),却能在2022年底在A股上市,后来居上,成为了科创板“智能家居第一股”。其从提交上市材料到上市审批通过,仅用时175天,让一众排队等着上市的智能家居企业颇为羡慕。
近期,萤石公布2023年半年报。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萤石实现营业收入22.85亿元,同比增长9.25%;归母净利润2.59亿元,同比增长70.30%。这份看起来还不错的成绩单,也使得萤石网络在公布半年报后第一个交易日大涨。
萤石网络2023年半年报业绩
来源:萤石网络2023年半年报
不过,认真研读财报,增长的背后却酝酿着隐忧和风险。作为安防老大海康威视的“亲儿子”,萤石与海康系的捆绑异常紧密,关联交易逐渐“乐视化”,独立性被质疑。
而且萤石的偏科相当严重,自诩的“智能家居领导品牌”名不副实,需要补的课很多。
01.增长显疲态,高毛利难持续, 关联交易走向“乐视模式”萤石2023年上半年的“增利不增收”,已多少显露出了些增长的疲态。
虽然萤石的营收在2023年上半年实现9.25%的增长,但这一增速显著低于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三年,仅高于2022年,与这四年的年平均增速31.04%尚有不小差距。而且从趋势来看,近几年萤石的收入增速几乎呈现出断崖式下降的形态。由此可见,萤石的业务增长初显疲态。
2018年至2023年上半年萤石营业收入及其增长率
数据来源:萤石财报
也许有人会说,那萤石的净利润可是大涨啊。
仔细看来,萤石净利润同比大增70%主要靠的是其产品毛利率的明显提升,由2022年的36.42%上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42.96%。其中占比最大的智能家居摄像机业务的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30.42%增至39.57%,且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异常高的毛利率、以及订单和收入的保障,似乎都离不开大股东海康威视的“支持”。脱离了父母“保护伞”,萤石目前的高毛利和低成本费用率或许难以持续。
招股书披露,从2019年到2022年,海康威视及其关联方始终是萤石的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基本保持在10%以上。
而最新的2023半年报中没有具体公布前五大客户,但从萤石与海康威视的关联交易和应收账款来看,两者绑定依旧紧密。关联交易方面,今年上半年,萤石与海康威视及其关联方仅在采购商品、接受劳务的关联交易就达1.77亿元,同比增长50.44%。应收账款方面,上半年萤石应收海康威视及其关联方金额为2.2亿元,而其期末余额的应收账款中海康威视及其关联方占比近30%。
可见,作为股东的海康威视及其关联方对萤石的收入形成下限支撑,而这一保障也是萤石定价能够高于同行的底气。根据电商数据统计,区别于萤石的高端定价策略,其它主流品牌的智能摄像机产品价格基本在300元以下。产品价格更高,其获得更高的毛利率也就不足为奇了。
主要智能摄像机品牌SKU价格分布
数据来源:解码Decode
事实上,大股东海康威视也帮助萤石“节省”了不少成本。在上市前的问询函中,上交所曾指出萤石一直在使用海康威视授权的生产管理系统、研发项目管理系统、财务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办公系统等,并没有独立采购这些软件系统。在最新的半年报中,萤石称要在五年内实现生产、研发、供应链和财务系统自建,替代目前海康威视授权使用的相关系统。
萤石关于系统独立建设的进展及计划
来源:萤石2023年半年报
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其他智能家居玩家最为重视的渠道方面,萤石从大股东身上受益更为明显。由于背靠海康威视,萤石得以在短时期内快速获取优质渠道资源。
不同于其他品牌以线上渠道为主,萤石以线下为主要销售渠道,线下销售营收占比超过80%,主要是因为萤石早期沿用了大量海康威视的现有线下经销商。这也导致了与海康威视及其重合客户带的关联收入占比一直是萤石的收入大头,超过50%。虽然在确定分拆上市计划之后,为解决独立性问题,萤石开始建立自有经销商体系,但整个体系的骨架仍建立在海康威视资源之上。
萤石的收入依赖海康威视渠道的情况
数据来源:萤石招股书
除了销售渠道方面,萤石在采购环节也难以摆脱对海康系的依赖。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萤石向海康威视及其下属企业采购材料、商品的金额占当期采购物料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00%、99.57%、17.34%和9.34%。也就是说,萤石在2018年、2019年完全依赖海康威视采购材料。
而“关联采购”之所以在2020年出现大幅减少,是因为萤石在2019年底建立自主采购及生产体系后,开始向相关供应商独立采购。
不过,所谓的“相关供应商”基本沿用海康威视的“供应商名单”。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萤石向与海康威视重合的供应商采购金额分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例为81.88%和84.14%。
事实上,萤石表面上看似脱离海康体系但实质上依赖度还很高,这让外界始终抱有对萤石独立性方面的质疑。在萤石递交上市材料后,上交所在下发的两轮问询中,均重点反复聚焦资产独立性、关联采购、关联销售、同业竞争等问题。结合美的集团分拆美智光电上市等近期多起主要因关联交易分拆上市被否案例,萤石此次似乎踩着监管红线完成上市,而且上述种种现象表明萤石的独立性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新浪财经曾发文称萤石上市触及审核红线、独立性成色不足
来源:新浪财经
萤石与海康系如此体量庞大且紧密的关联交易,不禁让人联想到几乎销声匿迹的乐视网。曾经轰动一时的乐视网,依托其覆盖多个行业领域和业务板块的众多“乐视系”企业,构成了关联交易几近疯狂的“乐视模式”。
2021年4月,证监会官网公布了高达2.4万字乐视造假细节。十年间,乐视网共虚增收入18.7亿元、利润17.3亿元,主要通过关联交易手段。自2007年起,乐视网开始虚增收入和利润,虚增数额逐年递增,而且2010年上市后继续造假。连续十年造假,也刷新了中国证券市场的造假时长纪录。
来源:经济观察报
基于乐视财务造假事实,证监会对乐视网及其创始人贾跃亭等开出极其罕见的巨额罚单:对乐视网合计罚款2.41亿元,对参与造假的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合计罚款2.41亿元、并限制其终身禁入证券市场。可见,乐视网此次财务造假事件的性质相当严重。
根据公开信息,整个乐视系企业包括贾跃亭控制的公司多达近百家,涵盖了供应商、产品生产销售商、渠道商、电子商务企业、小贷担保企业等等,构建了一个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内部循环网络。一直以来被贾跃亭津津乐道的“乐视生态圈”,本质上是一个可以实现“自产自销”和资金循环的财务工具。
基于这样的模式,乐视可以轻而易举地“创造”订单、收入甚至资金流水,同时还通过担保、“假回款”来粉饰其虚假收入。举个例子,根据公司2015-2017年年度报告,乐视网从2015年到2016年,业绩大幅增长,但从数据来看,增加的收入和利润主要来自于关联交易。而2017年乐视危机开始爆发,公司当年收入和利润断崖式下跌,但关联交易仍然保持高位。
乐视网2015-2017年关联交易情况
数据来源:乐视网年度报告
有趣的事,2016年乐视网来自前五大客户100多亿收入,在2017年居然针对这五家客户的应收账款计提了超过50%的坏账,收入的真实性存在巨大的疑问。从证监会披露的细节来看,“乐视模式”的本质似乎是乐视网通过与乐视体系内多家企业的业务往来将更多的利润转移到上市公司,利用上市公司的“圈钱”能力,将融来的资金转入乐视体系内其他公司手中。
从数据对比来看,萤石与海康系的关联交易程度直逼生猛的“乐视模式”。目前来看,萤石的真实独立性和与海康威视难以割裂开的捆绑关系,似乎难以经得起深入的推敲和拷问。
图注: 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
可以说,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也是长袖善舞,并且人脉广泛,能够在政策监管的红线周边游刃有余。
02.偏科严重,产品乏善可陈, 智能家居生态缺乏根基从收入结构来看,萤石这“智能家居科创第一股”的称号显然名不副实。一直以来,萤石的收入过于依赖智能家居摄像机这个传统品类,且几年过去并没有改观。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萤石智能家居摄像机业务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达到66.13%。而从2018年开始,萤石的智能摄像机业务收入占比始终保持在60%以上。
2018年至2023年上半年萤石智能摄像机业务收入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萤石招股书、年报
将自己抬到“智能家居领导品牌”,萤石只是讲述智能摄像机的故事显然是不够的。为了“做实”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布局,近两年,萤石除了持续迭代升级智能摄像机产品之外,还不断推出新产品。
萤石智能摄像机产品线
图片来源:萤石官网
今年三月,萤石在2023年春季新品发布会上一口气推出了全景摄像机E4p、宠物陪伴摄像机PM2、智能双摄人脸视频锁 Y3000FVX、TV Studio、磁吸灯等十余款各类新品。
一直以来,萤石发布新品的频率可谓相当之高、种类相当之丰富。萤石,在2021年相继发布了智能扫地机器人、儿童陪护机器人、安全可视儿童手表、太阳能电池相机、双目变焦摄像机、智能可视人脸锁、智能猫眼等新品;又在2022年相继推出了全无线电池摄像机、智能门铃、视频锁、玲珑面板、智能中控屏、洗地机等新品。
萤石智能家居产品矩阵
图片来源:萤石招股书
同时,萤石也加大了新品的营销推广力度,结果却是“雷声大雨点小”。萤石推出了这么多新品,除了智能摄像机产品之外,居然没有出现一个爆款。
比如智能锁,洛图科技线上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萤石智能锁的销量一直排在10名开外。再如扫地机器人和洗地机,根据奥维云网数据,今年上半年萤石在扫地机器人线上市场的占有率仅为0.13%,线下市场占有率不到0.01%;洗地机线上市场的占有率不到0.31%,线下市场的占有率不到0.05%。
相比之下,萤石智能摄像机市场占有率始终排在前三甲。洛图科技(RUNTO)的线上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萤石在中国监控摄像头市场的销售份额和销量份额分别为11.7%和8.7%,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位,仅次于小米。
2023年上半年中国监控摄像头线上市场份额情况
图片来源:RUNTO洛图科技观研
只是靠这“一强多弱”的产品结构,C端用户基础薄弱的萤石,很难撑得起庞大的“智能家居生态”。而且,仔细分析萤石近三年推出的新品的共性,绕来绕去似乎都没有脱离海康系的“看家本领”——摄像头。在智能家居行业,萤石的偏科很严重。
回顾其发展历程,萤石在2019年提出“1+4+N”智能家居IoT生态路线,正式切入智能家居行业。从那之后,萤石驶入了发布智能家居新品的“快车道”;而且在智能家居布局还未完全成型前提下,就于2021年底申请科创板上市。萤石转型智能家居和突击上市总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味。
不过,结合母公司海康威视当时的处境,似乎能看出一些端倪。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打,2019年10月海康威视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彼时正逢中国B端安防市场触及增长天花板,海康、大华等安防巨头都加码海外业务。而突如其来的制裁让海康威视海外销售受阻、国际业务拓展受限。财报数据显示,2018-2020年海康威视境外收入增速明显放缓。
2014-2022年海康威视国外营业收入及其同比增长
数据来源:海康威视年报
此后,海康威视又被多次美国制裁,一次比一次严格。被多轮制裁后,除了海外市场发展受影响之外,海康威视还将面临无法购买美国及其盟友生产的关键元器件的风险,还有海外媒体报道其在美资产可能被冻结。面临重重风险和障碍,海康威视再次把眼光转向国内和C端市场。
拆分旗下优质资产独立经营然后上市,似乎成了海康威视的必选项。根据招股书,正是在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后,在2019 年末,海康威视启动分拆萤石的上市工作。除了萤石之外,2022年6月,海康威视再度启动分拆旗下机器人业务海康机器人申报至创业板上市,2023年8月,海康机器人更新了招股书。
不过,披着“智能家居”的外衣冲击上市成功的萤石,离真正的智能家居生态还有很远的距离。
以小米生态为例,其以小米手机为硬件终端核心、以MIUI操作系统为软件核心,生态链商品几乎囊括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笔记本、平板电脑、耳机、智能音箱等电子产品,到冰箱、空调、洗衣机、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家电,再到灯具、床垫、桌椅等家居产品,以及毛巾、牙膏牙刷、洗手液等清洁用品,可以称得上一个线上“百货商场”。此外,小米生态也离不开庞大“米粉”群体。依靠这些优势,小米生态得以充分发挥渠道优势,反哺小米及其生态企业发布的新品。
小米生态链代表产品
图片来源:小米商城公众号
华为生态同样受益于这种模式。而像海尔、美的等家电巨头,则将自有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家电整合进统一的物联网平台,从而形成家电为主的特色智能家居生态。
相比之下,脱胎于海康威视消费者级安防监控产品、以摄像为主要卖点的萤石,在生态的广度、深度以及用户群体三个方面都毫无竞争优势可言,构建智能家居生态的先天根基不足。同时,萤石的后天追赶步伐过于缓慢——推出的产品在知名度和口碑方面都难以脱颖而出。
截至2022年末,萤石物联云平台共接入各类物联网设备约2.05亿台。而同期末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设备(不含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数高达5.89亿台;涂鸦智能早在2020年末,其IoT开发平台接入各类物联网设备数已达2.04亿台。而且,在已接入萤石物联云平台的2.05亿台物联网设备中,有超过1.5亿台视频类设备。换言之,接入的非视频类设备数尚不足0.55亿台。
中国智能家居行业越来越“内卷”了。
首先,智能家居的核心体现在“家”字上,行业整体的发展离不开房地产销量的提升。然而,智能家居行业增长要面对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的挑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9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5.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5.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8%。
其次,存量房产下,对智能家居的需求来自于居民更换家电和居家耐用品的意愿。而近年来,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消费意愿下降,储蓄和还贷意向上升,多重因素导致对智能家居的消费需求出现萎缩。
最后,智能家居的进入门槛并不高。本就十分拥挤的智能家居行业近年来涌入了越来越多的玩家,其中不乏有提供全屋定制的平台商,也有众多家电生产商和居家用品提供商,就连互联网巨头们都想来分一杯羹。
图片来源:艾瑞网
一边是需求减慢,一边是供给加速,智能家居行业的供需平衡逐渐被打破。面对这样的未来市场环境,萤石如果仍然只围绕智能家居摄像机打转来研发和发布新品,未来的道路只会越走越窄,增长瓶颈很快将出现。
面对智能家居这个快被榨干的概念,和增长已经出现的疲态,萤石掌舵人董事长蒋海青势必要下定决心撕下海康系的标签,走出智能摄像类产品的舒适圈,延伸更多、更丰富的品类,彻底完成从智能摄像机制造商到智能家居生态商的转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萤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功课要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