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站好队,不仁不义的“灭爸”也能成英雄

悠然修 2023-05-16 11:38:19

在《三国演义》和很多民间戏曲、评书中,马超都是个悲情人物。虽然勇武过人,一度雄霸西北并逼的曹操“割须弃袍”。但败走汉中后再也得不到重用,蹉跎十余年而不能报家仇,四十七岁时抑郁而终。

马超是东汉名将马援的后人,传到他爷爷马平那一辈不但丢了官而且家徒四壁,穷得娶不起老婆只得以羌女为妻。马超的父亲马腾更差,不仅同样娶羌女为妻,也没读过书仅以砍樵为生。

得益于当年马援的经营,马家虽然落魄了但在西北羌氐两族还是拥有很高的声望。因此黄巾兴起后,马腾也借助这一“优势”带着马超投身乱世。与韩遂、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王国、阎忠等人一样在西北觅求功业。

注:东汉时期羌族主要居住在河西、陇右一带,以骑兵闻名;氐族居于阴平、武都一带,汉化程度很深,擅长农耕和经商。

在此过程中,马腾看中了韩遂读书人以及正统汉人的出身,而韩遂也相中了马家和羌氐两族的关系。因此二人很快就建立了合作,并结拜为异姓兄弟。此后二人又被董卓招安,慢慢消灭其它反叛势力成为了西北的霸主。

但是“共患难易,同富贵难”,马腾和韩遂很快就因“谁说了算”而渐生龃龉。建安十年,矛盾日益扩大的双方开始刀兵相向并连年征战,韩遂在一次袭击中杀了马腾的嫡妻和一个儿子。

虽然马超不是嫡出,但在古代所有子女必须奉父亲的嫡妻为母。因此马超和韩遂之间有他无权放弃且不共戴天的“杀母之仇”。

建安十三年为了平息战乱以及渗透、控制西北,曹操派钟繇、韦端以朝廷的名义前往居中说和。

马腾不仅同意了罢兵息战的要求,还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前往邺城出任卫尉(东汉九卿之一)。马腾这么做是主动入朝为质,以求家族富贵么?马腾有这方面的考虑,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

马腾这么做一是为了对付韩遂。

虽然几年争斗并未落入下风,但马腾清楚自己的实力在韩遂之下。而且马腾虽然在更为富庶的关中地区(韩遂在凉州),但是关中并不是只有他一个军阀。一旦韩遂和其它军阀联合起来,马家很有可能被逐出关中甚至被灭族。

所以主动投靠朝廷(曹操),可以给马家拉来一个强援。退一步说万一守不住关中,也还有条退路。

另一个原因就是马超的出身了。

因为身上的异族血脉加上自小的耳濡目染,马超随父作战不但极其勇猛,而且很快就独当一面成了领军人物。但是马超是庶子,马腾又不愿意让他代替嫡子继承家业。因此马腾带着嫡子马休、马铁去了邺城,将马超和自己的部将留在了危险的关中,这相当于分家了。

马腾觉得马超如果在关中有作为,朝廷为笼络肯定会一并封赏他这个父亲,自己嫡子也会跟着受益。甚至于马超独霸关西后,自己还能返回为嫡子谋一个更好的未来,稳赚不赔。

马腾的算盘打得确实好。但他似乎没有意识到,曹操不招降韩遂也是在利用他这个心理。以分化西北众军阀,为日后控制整个西北做准备。

而且马腾也忽略自己儿子马超的感受,也忘记了马超并不怎么受汉家伦常的束缚。从而开启了自己和马超的“悲情”人生。

建安十六年三月,曹操派钟繇、夏侯渊率军出河东,意图经过西北众军阀们的地盘进攻汉中张鲁。

包括马超、韩遂在内的西北众军阀均认为,曹操是想玩“假道灭虢”,借机侵占甚至吞并整个关西。加上曹操兵败赤壁、丢失荆州没过多久,对诸侯们的威慑大不如前。西北的军阀们也有了与曹操争斗,进取天下的心思。

按照马腾的规划,马超这时应该站在曹操这边。如果韩遂借机生事,正好可以借朝廷的力量攻伐韩遂。但是马腾之前的选择已让马超心寒,从而让他对这个“机会”有了完全不一样的看法。

马超和张横、梁兴、杨秋、侯选、程银、李堪、马玩、成宜等关中军阀,一起拥戴韩遂为首起兵抗曹。马超的用意很明显,借助韩遂的威望和实力,聚拢西北各势力推翻曹操控制的朝廷,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伺机而动。

韩遂最开始并不相信马超。除了他们两家本就仇怨深重,马超的父亲、弟弟等亲眷还都在曹操手里呢,马超能不要他们了?那可是张口闭口都是“二十四孝”的汉代。

为了让“杀母仇人”韩遂安心并同意造反,马超说出了惊世骇俗的话:

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

《三国志·张既传》

注:在汉代乃至整个古代,“孝”的重要性实际超过了现今字典对“孝”的解释。笔者个人认为韩遂最终同意和马超合作,不是马超愿意认爹,而是马超这种“弃父弃孝”的行为。一个不孝之人很难获取他人认可和合作,而这样的人对他韩遂就没什么威胁了。

为了大业断然“换爹”的马超最终打动了韩遂,关西联军举起了反叛的旗帜。不过历史还是给了马超保全亲人性命的机会。因为潼关大战后,一度被马超逼得“割须弃袍”的曹操并没有杀马腾来报复,只是将马腾父子关入牢中。

曹操这么做是想要挟马超,让他安分守己并与朝廷议和招安。但是建安十七年正月,兵败退至凉州的马超,收拢兵马后又再次鼓动韩遂叛乱。既然没有作用,曹操也就不再讲什么情面了 -- “夏,五月,癸未,诛卫尉马腾,夷三族”。

而且马超在叛乱过程中的手段也很毒辣:

超袭历城,得叙母。叙母骂之曰:“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超怒,杀之。《三国志·杨阜传》

曹操当年抓了徐庶的母亲逼其召回儿子,徐母不但不从还把曹操大骂一通,曹操也没怎么报复徐母。不是曹操心胸有多豁达,是当时的社会伦理非常排斥和鄙视这种行为。

所以不论现今的人能不能理解马超的言行,当时的人对马超的看法是非常一致的“背父叛君、强而无义”。甚至可以说这时马超的名声,已经比“三姓家奴”吕布更烂了。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本与马超有合作的张鲁,在马超兵败前来投效后,明知他的勇武也不重用,更别说让他统领大军了。毕竟一个连父亲都可以不在乎、随手抛弃的人,张鲁也没办法相信他的忠心。收容他只是看重他羌氐二族的背景,日后想染指阴平、武都时可以用一用。

马超并不甘心就这么平庸下去,所以很快又偷偷投靠了意图吞并汉中的刘备。但马超的这次叛乱更不成功,没有干掉张鲁不说,事泄后为保命竟然只身逃跑。不但再次被灭家(之前在凉州被杨阜灭了一次家),也让自己的旧部心寒。张鲁败后,庞德就没有去寻马超而是投降了曹操。

投靠刘备后不久,马超又干了件不地道的事情。彭漾因不满刘备将他外调,就找朋友马超抱怨“老革荒悖,可复道邪 ... 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但是马超并不像彭漾那样觉得他们是朋友,转身就找刘备邀功告密,后彭漾被下狱处死。

不知道马超是否明白,他的这些行为其实是在向刘备“证明”自己的人品以及张鲁对他的判断。所以刘备只把马超当作招揽羌氐二族的旗帜用,也就是可想而知的事情了。

幸运的是,马超最终选对了“明主”。出于对刘备的喜爱,罗贯中为马超改写了历史,将马超叛乱时间放在了马腾父子被杀之后,并加以粉饰。三国第一“灭爸”,也就此成了匡扶汉室的英雄。

2 阅读: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