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撤改/合并,“收缩”时代来了

悟道空间 2024-09-20 10:50:40

这两年,你有没有一种感觉,咱们国家各个地方都在搞合并?

前几天刷新闻,说北方一个煤炭资源枯竭的城市,人口流失严重,最后和旁边一个发展势头不错的城市合并了;过两天又看到,南方一个经济发达的镇,直接撤镇设市了,行政级别一下提高了一级。

这些新闻乍一看好像跟咱们日常生活没啥直接关系,但仔细想想,这背后反映的可不仅仅是行政区划的变动,而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城市收缩。

城市收缩,简单来说就是原来城市扩张,现在开始收缩了,  可不是说城市面积真的变小了,而是指人口、经济、社会活力等方面出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

这可不是咱们国家独有的现象,放眼全球,很多发达国家像日本、德国,甚至美国一些老工业城市,都早早经历过这一波。

就像日本,自从上世纪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很多城市人口就开始减少,尤其是那些远离大都市的小城市和乡村地区,年轻人为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纷纷涌入东京、大阪等大城市,导致这些地方出现了严重的“空心化”现象。

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鬼城”,房子空置率非常高,街道上冷冷清清,就像电影里的末日场景一样。

美国的情况也差不多,很多传统的工业城市,比如底特律、匹兹堡,因为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再加上新兴产业的冲击,导致制造业岗位大量流失,人口也随之减少,城市逐渐衰落。

这些城市曾经是美国工业的象征,如今却面临着失业率高企、犯罪率上升、基础设施老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让人唏嘘不已。

中国城市收缩有其特殊性。

你想想,咱们国家改革开放才40多年,城市化进程起步晚,速度快,很多城市摊子铺得很大,但底子还没打牢,现在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种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咱们国家现在有330多个地级市、2800多个县区、3.85万个乡镇及街道,数量庞大,这其中,很多城市都是依靠资源开发、加工制造等传统产业发展起来的,但随着资源的枯竭、产业的转移,这些城市的发展也陷入了困境。

2

具体到咱们国家,行政区划调整主要有这么几种形式:撤镇改街道、撤镇设市、市县合并。

先说**撤镇改街道**,这其实就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必然选择。

你想想,以前城乡差距大,镇是农村的中心,但现在不一样了,城里人往郊区跑,农村人往城里跑,城镇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镇的功能就逐渐被弱化了,自然而然就并到城市街道里去了。

就拿郑州来说吧,豫龙镇和南龙湖镇,以前都是城中村聚集地,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地方也逐渐被纳入了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撤镇改街道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我一个朋友就住在郑州,他跟我说,以前豫龙镇那边环境脏乱差,交通拥堵,生活很不方便。

但自从撤镇改街道之后,政府加大了投入,环境改善了很多,道路也拓宽了,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再看**撤镇设市**,这个主要还是经济实力驱动的。

一些镇,尤其是沿海地区的,本身经济就比较发达,撤镇设市可以获得更大的行政自主权,更有利于吸引投资,促进发展。

浙江温州的龙港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龙港镇号称“中国第一镇”,经济实力雄厚,但由于行政级别较低,在招商引资、政策扶持等方面受到限制。

改成县级龙港市之后,龙港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经济增速明显加快,城市建设也日新月异。

最后是**市县合并**,这个就更好理解了,说白了就是为了整合资源,提高效率。

以前咱们国家行政层级比较多,很多地方小马拉大车,效率低下,资源也分散,不利于统筹规划和发展。

市县合并之后,可以减少行政成本,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行政效率,同时也便于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比如山西省就进行了一轮大规模的市县合并,将原来的11个地辖市合并为4个,将119个县级行政区域精简为86个,精简幅度超过了25%。

这次改革不仅优化了行政资源配置,提高了行政效率,也为山西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3

当然,城市收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是**人口结构变化**。

老龄化和低生育率,这两座大山压在头上,很多城市都喘不过气来。

年轻人越来越少,城市发展后劲不足,自然就慢慢“萎缩”了。

以前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咱们国家出生人口数量持续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年轻人是城市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充满活力,敢于创新,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劳动力人口减少,消费需求下降,城市发展也失去了活力。

其次是**产业转型**。

以前很多城市都是靠资源吃饭,现在资源枯竭了,又没有新的产业接续,经济下滑,人口流失,城市收缩也就不可避免了。

国家发改委2013年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指出,262个资源型城市中,有67个是衰退型城市。

这些资源型城市,在资源开发的黄金时期,往往能够快速积累财富,但同时也形成了对资源的依赖,忽视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一旦资源枯竭,这些城市就会陷入经济衰退的困境。

比如,曾经的“煤炭之城”鹤岗,就是因为煤炭资源枯竭,产业转型升级不力,导致经济下滑,人口流失严重,房价也一落千丈,甚至出现了“白菜价”的房子。

最后是**区域发展不平衡**。

这几年,中心城市发展越来越快,虹吸效应也越来越明显,人才、资金都往大城市跑,周边地区就越来越落寞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心城市凭借其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优质资源,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周边地区则因为缺乏竞争力,发展相对滞后,形成了明显的“马太效应”。

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金,发展速度惊人。

而一些中小城市,则因为缺乏吸引力,人口不断流失,发展也相对缓慢。

4

当然,城市收缩也不全是坏事,它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比如,行政效率提升了。

以前层级多,办事效率低,现在合并了,管理扁平化了,办事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以前,很多地方行政机构臃肿,办事流程繁琐,效率低下,老百姓办事经常要跑很多部门,盖很多章,费时费力。

而通过撤县设区、市县合并等方式,可以精简机构,优化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让老百姓办事更方便快捷。

再比如,资源配置更优化了。

以前各个地方都搞自己的小圈子,资源流动不起来,现在合并了,打破了行政壁垒,资源就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了。

以前,由于行政区划的限制,很多地方都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有的地方资源丰富,但缺乏开发利用的能力;有的地方经济发达,但资源匮乏。

而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可以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促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而且,城市收缩也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契机。

以前城市扩张太快,很多地方都缺乏规划,现在正好可以借着收缩的机会,重新梳理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质,让城市更宜居。

过去,很多城市为了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视了城市规划和建设,导致城市建设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等。

而城市收缩,为城市更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可以借此机会,对城市进行重新规划和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让城市更宜居。

5

当然,城市收缩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最直接的就是**社会公平问题**。

城市收缩过程中,一些弱势群体,比如失业工人、低收入人群,他们的利益如何保障?

城市收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企业倒闭、工厂搬迁的情况,导致一部分工人失业。

同时,城市收缩也会导致一些地区的房价下跌,对低收入人群来说,他们的房产可能会贬值。

因此,如何保障这些弱势群体的利益,是城市收缩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还有就是**文化认同危机**。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合并之后,如何保留地方特色,维护居民的归属感?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这是城市居民的精神家园。

在城市收缩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会导致地方文化的消失,影响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比如,一些地方在合并之后,为了统一地名,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名改掉了,这引起了当地居民的不满。

此外,**生态环境压力**也不容忽视。

城市收缩不等于放弃发展,如何在发展和环保之间找到平衡点,也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城市收缩虽然可以缓解城市扩张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环境保护。

相反,在城市收缩过程中,更要注重环境保护,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6

面对城市收缩,我们不能消极等待,而是要积极应对,探索一条**智慧收缩**的城市发展新路。

比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实现**数字化治理**。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城市管理者更精准地掌握城市运行状况,更有效地配置公共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比如,可以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缓解交通拥堵;可以通过智慧环保系统,监测和治理环境污染;可以通过智慧社区系统,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服务。

再比如,将生态修复融入城市重构,打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绿色收缩**模式。

城市收缩过程中,可以将生态修复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将城市建成一个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比如,可以拆除违章建筑和废弃工厂,恢复绿地和湿地;可以发展绿色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可以推广绿色建筑,节约能源资源。

更重要的是,要激发社会活力,培育居民的**社区赋能**,让居民参与到城市发展中来,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参与。

要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共同解决社区问题。

要支持社区发展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总而言之,城市收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转变观念,积极应对,化被动为主动,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新道路。

城市收缩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积极应对。

相信只要我们认真思考,科学决策,就一定能够克服城市收缩带来的挑战,抓住城市收缩带来的机遇,建设更加美好的城市家园。

免责声明:文章素材来源网络,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