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体罚在中小学兴起,老师不打不骂,依旧把学生治得服服帖帖

千田十三 2024-10-23 08:57:28

过去,老一辈人坚信严师出高徒。在他们看来,体罚是一把“尚方宝剑”,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的学生就该受到“敲打”。

而现在,“体罚”早已成了教育领域的禁词。老师们不敢管不敢罚,生怕一不小心就丢了饭碗、坏了名声。

教育真的能完全摒弃惩罚吗?只有“温”没有“度”的教育真的对学生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有责任心的严师

在学校待不下去了

2023年,东莞某小学十多名二年级的学生,因在课堂上做不雅手势,被班主任罚扎马步,偷懒不好好站的还要挨几下教棍。这些学生回去后找家长告状,气愤的家长直接把班主任举报了。

很快,学校以“教育过当”为由对其作出了开除处理。事后,该老师在家长会道歉和解释,又通过媒体公开道歉。

让人没想到的是,全班47名学生,有44名的家长希望班主任能重回岗位:“我们平时对小孩也比较严格,既然把孩子交到她手里,就要相信她。”

学校政教处主任也在采访中提到:“这名老师入职两年,工作认真负责,绝大多数家长都认可她的教育,我们都希望她能留下。”

小小年纪就有出格的举动,难道不该被教育、不该受罚吗?如此爱之深、教之严、责之切的老师,感谢都来不及,怎么就被开除了呢?

如果不是盼着学生好,不愿眼睁睁看他们学坏,老师又怎会在教学之外管这管那?让负责任的老师心寒,学生和家长能有什么好处?

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

2018年,一位从教15年的老师把学生默写古诗的成绩发到家长群,本意是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谁知有的家长不乐意了,要求老师登门道歉,否则就告到教育局。

迫于无奈,老师在群上发了一大段道歉信:“请不要出一点事情就把我告到局里去,我需要每个月2607块钱的工资养家,跪求各位家长了!”

后来,心有阴影的老师自己辞职走了。

老师的首要任务,究竟是教学教育,还是让所有家长都满意?既然口口声声为孩子好,为什么就不能配合老师,做好家校共育呢?

发个默写成绩而已,连惩罚都谈不上,至于让一个老教师“引咎辞职”吗?动辄举报投诉,鸡蛋里挑骨头,老师的精力都被约谈和写报告挤占了,他们还教不教、管不管了?

学生无法无天,家长咄咄逼人,老师束手束脚,教育只会沦为一桩笑谈!

惩戒权不是老师需要

而是学生需要、教育需要

曾经,一篇题为《希望你能遇见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的文章火遍全网。

作者是一位有远见的母亲,她不赞同暴力的棍棒教育,更反对凶残的体罚教育。

不过,她十分支持有理有度的惩戒教育。

在她看来,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罚分明的。

而好的老师,必然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

因为只有负责的老师才会顶着压力和风险,或苦口婆心或大动干戈地管教学生。

这是传道授业解惑之外的良心,是为人师表的深情。

每当谈及教育惩戒的话题,山东教体局教研员王维审都会想起一件往事。

当时他在校任教,刚做班主任不久,班里一个孩子偷拿了家里50块钱,被家长追到学校打。

追问才知道,这50块钱是给高年级“校霸”的保护费,不给就会被群殴。

学校找到那名“校霸”和他的家长,可这一家子不以为意、拒绝还钱。

受欺负学生的家长气得报了警,结果因为“校霸”还是未成年人,再加上金额也不大,派出所教育一下便让人走了。

没受到任何惩罚的“校霸”更加有恃无恐,结果在19岁那年,“校霸”因为拦路抢劫致人死亡被判了死刑。

中国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树不打杈要歪,人不教育要栽。

惩罚,不是为了让孩子害怕犯错,而是为了让他们学会如何避免错误。

如果不打小就把孩子教育好,等孩子长大了、犯事了再去教育就晚了。

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呼吁把“戒尺”还给老师。

也有越来越多政策举措在为老师“撑腰”:

2019年,教育部起草《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两年间收到来自社会6400多条修改意见,抱支持态度的超过了八成。

2021年,教育部正式发布新规,给出了老师可实施教育惩戒的具体范围、适用手段和7条红线。

2024年教师节前夕,教育部发布官方文件,再次强调要维护老师的教育惩戒权,支持老师积极管教。

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

与其说是老师需要惩戒权,不如说是学生的成长需要惩戒、教育的发展需要惩戒。

花式惩戒获好评

不打不骂也能治服学生

《人民教育》时评中写道:

“教师惩戒不是‘技术活’,而是‘道德活’和‘艺术活’。”

所谓“道德活”,指的是老师要把道德放在惩戒之上,明确惩戒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而“艺术活”,则是指老师的惩戒要精准、细腻、充满智慧、富有同情心。

这些年,老师们绞尽脑汁想出了各种不打不骂的惩戒方法:

学生吵架了,就让他们手牵手互夸;

学生打架了,就让他们用英语来说明过程;

学生早读不出声、开小差,第二天就由他来领读;

学生上课偷看课外书,就让他上讲台分享读书心得;

……

这些花式惩戒,尺度合适又有教育意义,还能把学生治得服服帖帖,广受家长的好评。

当然,教育光靠老师是远远不够的,家长和社会也责无旁贷。

家长要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工作。

社会要为教育惩戒营造良好的环境,给予教育更多的包容和支持,不要对老师的惩戒行为过度苛责。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孩子们才能在有管、有教、有罚、有爱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

俄国思想家别林斯基曾说:“教育是伟大的事业,人的命运取决于教育。”

为了孩子,请家长和老师携手并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