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暗讽李聚奎不如余秋里,耿飚说了公道话:他是无声处听惊雷!

历史详说员 2024-06-11 14:13:09

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迅速发展,各大工业部门基本都提前甚至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的任务,只有石油工业部的成绩不算理想,原先规划的201万吨原油产量实际只完成了146万吨,达成率为72.6%。

石油是国家重工业发展的战略物资,其重要性不必多言。石油工业部未能完成计划,中央对此事表示了高度的关注。

1958年元旦刚过,毛主席就找到了周总理,请他和彭老总商量一下,从军队的高级将领中选一位同志,接替现任石油工业部部长的李聚奎同志。

不久后,周总理就找到了彭老总,向他提出了要求:“李聚奎是一位好同志,但他年龄大了一些,要选一位比较年轻的,这是第一条。要肯干能吃苦,这是第二条。石油部的局面比较困难,要能打开局面,这是第三条。”

彭老总沉思了一会儿,给出了他的人选——时任后勤部政委的余秋里。周总理听后表示,余秋里确实是一员干将,可以考虑。

不久之后,中央就下达了命令,让余秋里和李聚奎职务互调,余秋里担任石油工业部部长,李聚奎担任总后勤部政委。

李聚奎也是我军比较有名的老后勤了,他曾任东北后勤部参谋长兼西线后勤司令员,为辽沈战役和四野入关后的平津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做出了很多贡献。建国后,他又调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负责抗美援朝的后勤工作。

1952年,李聚奎出任后勤学院院长,工作三年后,也就是1955年7月,他被任命为新成立的石油工业部部长,因此错过了开国将领的大授衔。

李聚奎在转入后勤部门前,也曾是我军一名赫赫有名的战将,他1930年就当上了红3军8师师长,之后又调任红7师师长和红9师师长,把红三军的三个师轮流当了一遍。后来又担任红一军团一师师长,当时红一师一团的团长正是杨得志,这个团战斗力极强,被周总理誉为“天下第一团”,当年的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就是由这个团组织的。

西路军时期,红9军在古浪战斗遭遇失利,李聚奎临危受命,接替了孙玉清的军长职务。抗战时期,李聚奎出任129师386旅参谋长,搭档旅长陈赓。

58年重回军队工作,总政治部为之前错过授衔李聚奎补授了上将军衔,李聚奎因此赶上了大授衔的末班车,成了57位开国上将之一。

再说另一边的余秋里,他担任石油工业部部长一年半后,松基三号井就出油了,这是大庆油田的第一口发现井,它的发现,标志着大庆油田的发现,在我国工业史上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而随着大庆油田的发现,“二五计划”的石油产量计划自然不在话下了。

于是,就有一些人借此事讥讽李聚奎,说什么“李聚奎干了3年,没有完成任务,余秋里上马一年半,却提前超额完成。上将不如中将……”

这件事不知怎么就传到了在外交部工作的耿飚那里,耿飚和李聚奎是老战友,当年长征路上,李聚奎是红一师师长,耿飚是他的参谋长,两人配合非常默契,彼此了解很深。

听到有人议论李聚奎, 耿飚忍不住了,说道:“你吃到第九张饼才吃饱,能说前面的八张饼都白吃了吗?任何一个具体的工作,都是前后传承的,没有李聚奎那几年的基础,我们也不能平地出成绩吧?李聚奎这个同志我是知道的,别看他平时沉默老实,但真到了较劲的时候,他绝对是可靠敢上的,用鲁迅先生的话说,他是‘无声处听惊雷’。”

李聚奎听到耿飚为自己的这番辩护已经是一年以后了,他非常感谢这位和他分别了这么久的老战士还能用这么高的评价描述自己。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