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9日,国民党在东北的报纸,刊登出一则消息来,称:“凌源被俘人民,大部逃回,韩梅村确已降共。凌源通讯。本县五月一日因城陷被共军俘虏之人民百余名,已陆续大半逃回。顷据之逃回之人民谈称,共军杨质部,于本月六、七两日,在八里罕举行盛大庆祝大会。韩某当众演说,有人对其插花以致贺。并称韩梅村已被任命为热北军区独立第一旅旅长。”
消息传到东北保安司令部,总司令杜聿明说:“雪庵是被八路军俘虏的,他,不会降共的。”
然而,杜聿明心中明白,韩梅村肯定是主动投降的。这个人,他还是了解的。韩梅村是湖南华容人,黄埔三期生,在抗战前,他长期在杜聿明部下任职。豫南剿匪时,他代理团长,向旅长杜聿明献策,剿灭的惯匪崔邦杰部;在古北口抗战时,他力挺代师长杜聿明,坚守到郑洞国旅前来接防;在北平组织学生培训时,他提醒韩梅村说,韩主任的嘴向左歪了。原来是第25师师长关麟征要以其“通共”嫌疑,将其拿下。杜聿明离开第25师后,韩梅村倍受关麟征、张耀明排挤,最后辞去师参谋长职务到桂林休养。也就是这个时候,他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邓均洪、杨明清等人。而老长官杜聿明“三顾茅庐”,最终请他出任东北保安司令部少将高参兼直属部队指挥官,后又任命他为阜新市市长兼保安三支队少将司令。
韩梅村的起义,虽然称得上成功,但条件并不十分成熟,起义时,连他最信得过的老部下代团长钟良、营长王茂恩都不知情,并且反对,钟良是逃跑后被抓回来的,王茂恩是被解放军俘虏的,最后给予了宽大,按起义人员对待,仍担任营长职务。其实,这次起义的内因,便是韩梅村个人思想的转变,是最大的主观因素。客观上,还有几条:
其一、韩梅村在阜新市推行的“二五减息”、“遣返日本人”、“恢复生产”、“收编地主武装”等,使得当地参议会及国民党党部政工人员大惊失色,加之韩梅村本人的简朴生活作风,使得他们说这个人,就是共产党,上书省主席刘多荃、保安司令杜聿明要撤了他的职,并对其严加防范。
其二、他组建保安三支队时,中共地下组织安排有几个人选,在杜聿明处那里均没有通过,杜又为其安排了一批旧属、亲信,他和中共地下党组织觉得,杜已经不再信任他了。
其三、特务机关不断向省政府、保安司令部告密,说其必反。而负责与解放军联系的地下党员又被一个被俘了的姓皮的排长认出,并向韩梅村告了密。韩梅村觉得,纸里恐怕包不住火,起义要尽快举行。
其四、他们奉杜聿明命令,从阜新向凌源调动时,国民党的报纸大喊他们叛逃了,闹得满城风雨,草木皆兵。说明国民党上层早已关注他们这支小队伍了。
其五、第52军在辽东战败,第89师被解放军歼灭,军长石觉要重建第89师,便看上了老朋友韩梅村手中这点力量,不起义,三支队将被第52军吃掉。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韩梅村等人才进行起义的,解放军派出一个旅的部队进行接应。当时被动参加起义的人员在3000人以上,真正参加解放军的仅有1000余人,大部分都逃跑了。
而1947年,是解放军战争打得难解难分的一年,东北战场,国民党军队仍然占据优势。这一年,国民党少将以上起义者,总计两起,一起为在河南汲县起义的第32军少将参谋长王启明将军,一起为在凌源起义的东北保安第三支队少将司令韩梅村。这两位将军的起义,不是兵临城下被动起义,而是看透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主动起义,其政治意义远高于军事意义。
而二者相比,韩梅村的起义形式更大一些,因为王启明早就是中共地下党员了,他们起义的原因是因为中共地下组织部分骨干在第32军身份已经暴露,按照党的指示,200余人脱离国民党队伍,举行了起义。而韩梅村当时还不是中共党员,只是一个和中共取得联系的反对国民党内战、向往共产党领导的国军嫡系将领,因而他的起义,更难能可贵些。
昨天刚发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