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史笔记66:从查士丁尼王朝到希拉克略王朝

永哥历史 2024-11-05 02:43:58

1、在查士丁尼统治的最后十年,君士坦丁堡发生了六次大的暴乱,每一次都是由教义分歧引发的。尖锐的宗教矛盾不仅表现在首都里,还表现在埃及和叙利亚行省进一步的离心离德,以及君士坦丁堡与西部教会裂痕的持续扩大。

2、查士丁尼的外甥,也是他的继任者查士丁二世上台后就说:“许多民族,他们的旌旗飘扬,从四面八方向我们发起进攻……”这就是查士丁尼死后帝国的真实写照。而与此同时,君士坦丁堡城里的教义之争却愈演愈烈。

3、查士丁二世是个虔诚的一性论教徒,压力之下,于公元571年不得不倒向三位一体派,查士丁二世倒向三位一体派之后,首都的一性派别被彻底清洗。但其实这两个教派已经是势均力敌,倒不倒向另外一派都不解决问题,结果既没有让争吵停下来,也没有扭转前线的战局。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下,查士丁二世发了疯,皇帝换了好几个,内忧外困的局面却丝毫没有起色。

4、到了公元610年,迦太基的总督希拉克略起兵造反,兵发首都,他处死前任皇帝福卡斯,在此之前他就厉声责问:“你就是这么管理帝国的吗?”福卡斯反问了一句:“难不成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5、希拉克略确实没什么好办法,他继位后没多久,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就沦陷了。到了公元619年,最富庶的埃及也丢了。没有了免费粮食,君士坦丁堡的人口从50万降到了5万。希拉克略只能被迫收缩,把整个巴尔干半岛拱手送给了阿瓦尔人。

6、在腹背受敌的无奈之下,希拉克略打算迁都北非迦太基。只有到了这个时候,君士坦丁堡教士们的争论才停了下来。君士坦丁堡牧首塞尔吉乌斯率领众教士和首都各界民众恳请皇帝留下来,发誓、诅咒不再内耗并捐出大笔教产。希拉克略答应了,并决心发起一场圣战。

7、为了逼迫波斯撤军,希拉克略来了个“围魏救赵”。公元622年,希拉克略率领大军乘船南下,在小亚细亚登陆,直取波斯首都。波斯这边的库思老二世也是个狠角色,他下令主力部队一步不撤,继续猛攻君士坦丁堡,就是要和希拉克略比一比,谁能先攻下对方的首都。8、借助高大的城墙、制海权,和牧首掀起的宗教狂热,君士坦丁堡苦守了整整六年,终于等来了皇帝希拉克略从波斯首都传来的捷报。公元628年,凯旋而归的希拉克略为帝国带回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还带回了被波斯人掠走的、君士坦丁大帝母亲海伦娜当年去耶路撒冷朝圣时,在一个水槽里发现的这个钉死基督的十字架。

9、然而,短短十几年后,刚刚被收复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就又沦陷于阿拉伯人的弯刀之下。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这是一个重要节点。失去了这几个不说希腊语的行省之后,东罗马帝国就抛弃了拉丁语,而把希腊语设定为官方用语。拉丁语都不是官方用语了,连锁反应就是东罗马帝国与整个拉丁语地区的隔阂加深了。

10、公元638年,行将就木的君士坦丁堡牧首塞尔吉乌斯提出了一个新的主张,叫“一志论”,意思是基督虽然同时拥有神和人的本位,但只有一个意志。试图以此来调和三位一体派与一性论之间的矛盾。东罗马帝国皇帝希拉克略认为行得通,非常支持一志论。新方案传到罗马之后,罗马教皇霍诺里乌斯也没反对。

11、希拉克略死后一番宫廷内斗之后,希拉克略年仅十岁的孙子君士坦斯二世登上王位。这个年轻的很聪明、很能干的皇帝,17岁的时候就发布“典范令”,禁止帝国内部再讨论“一志论”。宣布:神职人员再敢提什么一个位格、两个本性,提一次就解除圣职,提第二次直接革除教籍,元老敢提就查抄财产,对普遍市民的处罚是公开鞭挞,然后流放。

12、公元649年,罗马新教皇马丁一世站出来展开论辩,一定要公开一致地谴责一志论。皇帝君士坦斯二世立即派人把罗马教皇抓到君士坦丁堡,公开审判后要处死他,君士坦丁堡牧首苦劝才改成了流放。可见,君士坦斯二世的宗教策略还是很明智的。

13、同时,对外在跟阿拉伯人的战事中,君士坦斯二世把小亚细亚划分成四个军区,叫塞姆,类似于唐朝的藩镇,就是军事长官大权独揽,军事、行政、财政等一肩挑。每个士兵都分一块土地,耕战一体。塞姆制虽然让拜占庭保住了小亚细亚,但让将领自己弄钱养军队,军队忠诚度必然会出问题。这样的“藩镇”兴起的结果,就是拜占庭版本的安史之乱发生了好几次,从君士坦斯二世之后的21位皇帝,只有5个是正常死亡的。

14、君士坦斯二世死后,皇位由他的长子继位,史称君士坦丁四世。君士坦丁四世的运气非常好,就在穆阿维叶率领阿拉伯舰队从海上围攻君士坦丁堡千钧一发的那一刻,他得到了希腊火的配方。靠着这个神秘的希腊火,在五年时间里拜占庭一次次地摧毁了阿拉伯人的舰队。

15、元气大伤的穆阿维叶屈辱地接受了停战条件:归还所有爱琴海岛屿,还要每年向拜占庭进贡3000磅黄金和50匹马。这次胜利的意义重大,后来阿拉伯人被迫绕地中海一大圈,从直布罗陀海峡那头才能侵入欧洲。

16、大敌消解,希腊人的老毛病就又犯了,教议争端就凸显出来。特别是军队内部围绕一志论而产生了分裂,双方互相指责。公元680年,在军队的压力下,皇帝主动给罗马教皇写信,提议召开一次大公会议,给一志论一个最终的说法,罗马教皇欣然同意。这次大公会议正式谴责和诅咒了一志论。

17、公元691年,希拉克略王朝的末代皇帝查士丁尼二世又张罗了一次大公会议,这次会议表面上的目的是处理第五和第六次大公会议的遗留问题,实际上是查士丁尼二世要刷存在感,以确保皇帝在宗教领域的最高权威。但由于拜占庭此时在军事上没有能力控制意大利,结果前倨后恭,软硬兼施,用尽了洪荒之力也未能以求得罗马教会的支持。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