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国古代史,你会发现,福建的存在感很低。在鸦片战争之前,福建既没有重大的历史事件,重量级的历史人物也很少。
网上甚至把福建称为“兵家不争之地”。
这是为何呢?
古代,决定区域发展程度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地理条件。
农耕文明时代,福建的地理条件确实太不适合经济发展了。福建三面环山,一面朝海。北有仙霞岭,西有武夷山,南有博平岭、玳瑁山,几座大山把福建完美与外界隔绝。
除了这几座大山之外,福建的地形还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区占到全省地形的的80%。八山一水一分田,适合耕作的土地很少,导致福建的人口长期偏少。
在地理位置上,福建还有一个不利条件,就是独立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水系之外,只有闽江和九龙江两个省内的独立水系,没有水路和其他省份相通,对外交流不便。
有人会说,福建不是靠海吗?他忘了一点,中国人长时间忽视,甚至是畏惧海洋,只有在元朝的时候,海外贸易才大规模发展,福建那时候也有过短暂的高光时刻。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原政权又开始了长时间闭关锁国。虽然有郑氏父子在搞走私贸易,但对福建全省的经济辐射作用非常有限。
我们来理一理福建的历史吧,就知道为什么这个省的存在感那么低?
福建纳入中原王朝版图的历史跟两广差不多。
最早是东越人在这里生活。战国时期,公元前306年,楚国打败了浙江一带的越国,越王无疆被杀。他的第二个儿子逃到浙江南部温州一带,建立东瓯国;大儿子则带人南逃至福建,和当地的越族人一起,建立了闽越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发兵南征百越,在福建设立闽中郡。但是,秦始皇并没有灭掉闽越国,只是把闽越王的尊号废了,改称“君长”,让他继续统治领地。这一点跟岭南的南海、桂林和象郡有明显的差别,岭南三郡是秦朝直接派官员统治。
为什么?福建当时的经济价值不大,统治起来又比较费劲。
汉朝的七国之乱后,闽越国攻打东瓯国。东瓯国打不过闽越,就直接投降汉朝,请求汉朝把他们迁走,不愿意和闽越国这个远房兄弟做邻居了。于是,汉景帝把东瓯的人迁到了庐江郡(今安徽巢湖周边),在原东瓯国的地盘划入了会稽郡。如此一来,闽越国就不敢乱动了。
这个闽越国存在了200多年时间,汉武帝时期,因为叛乱而灭国。为绝后患,汉武帝把闽越人迁到了江淮之间。
三国时期,福建设建安郡,这是福建第一次有郡一级行政单位。这时候的福建属于吴国,境内的山越经常叛乱,令吴国头疼不已。
在很长一段时间,福建发展都很缓慢。唐朝的时候,整个福建才设置了五个州25个县;而同期的广东已有10多个州,64个县;广西也有50多个县,连海南岛都设置了崖州和琼州这两个州下辖8个县,可见当时的福建有多落后。
地形四塞,加上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古代的福建还真成为了“兵家不争之地”。历史上这块土地很少发生大战,即使农民起义,也没人想占领福建,甚至都不想进入福建。唯一的一次例外,唐朝末年的黄巢,在浙江被打的没地方跑了,不得不在福建开凿了700里的山路过境。黄巢也没有在福建过多停留,直接借道福建跑到了广东。
福建的发展是从宋朝开始的。靖康之乱后,北方人大量涌入,带动了福建的发展。南宋时期,福建有了8个州一级行政区,开始被称为“八闽”,全福建设立了42个县,跟周边省份慢慢缩小了差距。
到了元、明两朝,福建经济已经完全跟上来了。到了明朝,在文化教育上,福建还实现了对两广的反超。整个明朝,福建的进士总数达到了2343人,科考大省浙江为3453人,江西为2774人,而湖广(湖南湖北合一)才1496人,福建更是吊打了广东的885人。
明末清初,因为清廷和郑氏集团在福建沿海拉锯,加上“迁界禁海”,福建经济又一次受到重创。
1840年以后,根据《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福建一下子开放了福州和厦门两个对外通商口岸,经济发展非常迅速。
从远远落后于中原,到一跃成为发达地区,福建的历史,让人感觉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沧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