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天心坪整兵,朱德800兵力发动湘南暴动,建国后将星闪耀

长江有大中 2024-04-14 01:44:09

南昌起义有多彪炳史册,从中国共产党建军节定于八月一日可知。

1955年共和国授衔时,从南昌起义一共走出了十大元帅中6位,另有3位大将、5位上将、7位中将、6位少将,还有开国总理周恩来。

这还未算那些经历了南昌起义,但倒在黎明前的杰出军事翘楚和人才,如叶挺、王尔琢等;

南昌起义一波三折,过程极度危险,然而在大厦将倾之际,是朱德,红军之父,力挽狂澜,把红军的革命火种保留下来;

朱德在军队中拥有巨大的威望,被誉为“永远的总司令”,战功巨大的彭德怀、林彪、粟裕对他都深深叹服,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地位无人能撼。

朱德是卓越的战场指挥家,红军早期的军事业绩与朱德的指挥是分不开的,他的威望是一战一战打出来的;

毛泽东是总政委,也是军事家,伟大的军事战略家,他运筹帷幄,指出方向,朱德实施;

游击战十六字真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也是他和毛泽东一起总结出来的;

朱德是井冈山根据地乃至后来的中央苏区的三大创立者之一;也是唯一同时指挥过国民党和共产党军队的中共将领。

革命之路

朱德,1886年12月1日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佃农家庭,从小成绩优秀,妥妥的学霸。

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因学习成绩优秀,被选送特别班;

优秀的人到哪里优秀,1911年还是因为成绩优秀,从特别班提前毕业,进入滇军并中深得蔡锷赏识和重用;

随后中国发生的大事件,朱德全部参与,一个没落下,民国时期即已立下赫赫战功,成为滇军名将和出色的指挥官。

辛亥革命,1911年10月31日蔡锷的十九镇新军在昆明城外举义,朱德假借支援之名,让云南总督李经羲打开城门,随即直奔总督府控制住李经羲,兵不血刃让云南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

护国战争,1916年袁世凯派10万北洋军兵分三路讨伐云南护国军,关键的纳溪会战中,朱德亲率80名敢死队员,作为护国军总攻先锋,夜袭北洋军。

战斗中,朱德的战马被打死,军帽被子弹打穿,他毫不畏惧,冲入敌阵,与北洋军展开白刃战,为后续部队打开胜利之门。

此战朱德的骁勇被赞为“云南四大金刚,朱德功勋第一”,朱德也因此被授予少将军衔,当时他才刚刚30岁。

31朱德担任滇军旅长,35岁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兼城防司令,亦然走上了人生巅峰。

人活着不能仅仅为了面包。功成名就的朱德发现军阀混战,均是假借救国之名,实为扩展地盘;

迷茫之际,有人随波逐流,有人照亮自己,朱德自然是后者,他阅读各类进步书籍;

在接触共产主义理论和马列思想后,认定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

自此对共产主义心生向往,1922年朱德远渡重洋去法国,寻找救国之道。

到达法国后他听闻欧洲有中国共产党分部,当即辗转巴黎、柏林,找到负责人周恩来,表明来意;

并提出入党申请,他的执着打动了所有人,1922年11月在周恩来和张申府的介绍下,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后的2年多时间里,他在德国哥廷根大学进修社会学和哲学,1925年7月转道当时共产主义的“圣地”苏联学习马列理论和军事。

这次学习是朱德将国内军事生涯与西方先进军事理论和科学性的完美结合、进化;

他结合孙子兵法“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在”,创新性的提出:“部队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拖队伍上山……”

这奠定了后来游击战的基本雏形。

1926年夏朱德以高分结业,返回国内,但最初中共中央给他指派的工作是从事革命宣传和培训军事革命干部的工作,并非其擅长的军事领域。

以为他是青铜,原来是王者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八一南昌起义,成为朱德总司令威望和军事生涯的里程碑。

南昌起义无论是起义之前还是起义进行中,当时的朱德不在起义组织和指挥的核心圈,带领的也不是起义的主力部队。

南昌起义主力是贺龙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叶挺率领的第11军第24师。

朱德虽被任命为第9军副军长,总人数500人不到,由军官教育团的三个连和南昌公安局两个保安队组成,没有战斗部队。

分配到的任务是“加强在敌军中的工作,了解南昌敌军动态”。

朱德性格坚韧,不骄不躁,荣辱不惊,对分派的任务无论大小兢兢业业,在你以为他是青铜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是王者。

起义前,他利用自己滇军的特殊身份和社会地位,摸清了国民党在南昌的兵力配备、布防情况以及指挥官的特点,绘制出详尽的南昌军事地图,标明了碉堡、火力点以及进攻路线。

起义当晚,他宴请驻扎在南昌滇军的两个主力团团长卢泽明和萧日文,用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麻将娱乐拖住两人,保证起义顺利进行。

南昌起义成功后,8月3日,起义军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分批撤出,南下广东,向汕头进军,获得苏联军援。

因为当时苏联承诺拨付总价10万卢布的装备:15000支步枪、1000万发子弹、30挺机关枪、4门山炮,通过海上运抵汕头出海口装备起义部队。

行军路上,朱德主要负责后勤和探路,他率领教导团两个连和一些学生,一路走一路宣传,为部队筹办粮草,安排宿营。

国民党这边,汪精卫命令张发奎、朱培德率部追剿,为了防止敌军抄袭起义军主力的后路,在三河坝,朱德率部留守、阻止追兵;

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则率领主力部队直奔潮汕,这就是著名的“三河坝分兵”。

左起:朱德、叶挺、朱克靖、周恩来、刘伯承、贺龙

三河坝分兵之后,朱德的重要性开始凸现,尤其是在这支部队面临失败结局的时候。

留守的朱德率领第11军25师和9军教育团,共计4000余人,血战3天3夜,完成阻击,撤下来时,部队伤亡近半,只剩2000多人,且弹尽粮绝、伤兵甚多。

这种情况下朱德带领部队快速追赶,向主力部队靠拢,寻求依托,哪知走到半路上就遇到溃败下来的20军教导团参谋长周邦采部;

获知起义军主力已在潮汕地区被国民党军围追堵截给打散了,就连起义军领导层都被打散、失联,分散隐蔽、撤离了。

也就是说,南昌起义的部队现在只剩下朱德所带领的这2000多人了,而且与上级的联系全部中断,四面楚歌且孤立无援。

困境之中,不少人提出化整为零、分散突围,上海汇合,再谋大事。

朱德坚决反对解散队伍,一根筷子容易断,一把筷子折不断,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在他的坚持下,部队收集溃散下来的败兵略作休整后,调转方向,孤军北上,计划穿越山西境,去往湘南农村和山区,敌人防守薄弱的地方。

朱德率领部队一路前进一路与追兵战斗,他身先士卒,亲临一线,危急时刻,多次亲率警卫员从悬崖陡壁攀缘而上,从敌侧后发起进攻,杀开血路;

起义军最困难的时刻是10月16日到达福建武平。依旧无法与上级取得联系,医疗设备和药品匮乏,伤病员得不到治疗;

部队枪支弹药无法补充,也无处筹粮,官兵常常饿肚子;

此时临近冬天,士兵单衣草鞋,有的甚至穿着南昌起义时的短裤、赤脚;

为了躲避敌人,又不得不在山林中宿营,饥寒交迫,疾病流行。

就这样一支孤军,一无给养,二无援兵,到达江西安远的天心圩时,部队承受力已经到达极限,2500人只剩下1500多人了。

赣南三整,兵不贵多,兵贵精

部队打得军事领导干部师以上只剩朱德一人,团级只剩74团参谋长王尔,政工干部只剩73团政治指导员陈毅。

团以上干部全部加起来,也就是朱德、王尔琢、陈毅三人。林彪当时也留下来了,但那时的他还只是个排长。

生死存亡之间,朱德用异乎寻常的执着和坚定,力挽狂澜。

从三河坝分兵到天心圩,朱德指挥队伍穿越层层阻击中,一路冲关200多公里,声望日盛,已经成为这支部队无可争议的领袖。

这为朱德随后的赣南三整奠定了声望基础。

在天心圩,朱德坚如磐石般的表示:革命必胜,我会带你们走向成功,十月革命前夕也有过黑暗,共产主义必胜。

在陈毅、王尔琢的协助下,朱德在天心圩整顿,将留下的800老兵思想统一;

两万多人的南昌起义队伍,最后只保存下来这800人,却是意志坚定的精兵强将,兵贵精不贵多。

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这800人中就走出了十大元帅中的朱德、林彪、陈毅,十大将之首的粟裕,南昌起义也因此彪炳史册。

湘南暴动

1927年底,朱德率部历经千辛万苦,进入湖南,此时镇守湖南郴州的是国民革命军第16军军长范石生,。

范石生与蒋介石素来不和,矛盾重重。朱德部利用这一点,和16军相安无事,抓紧时间休养,蓄势待发;

这段时间好事接踵而来,1928年1月,朱德与宜章党组织取得了联系,预示着孤军归队,部队上下士气高涨。

另一边国民党李宗仁和唐生智也是激战正酣,无力他顾;

朱德决定“干一票大的”,再次在湘南来一次暴动。

说干就干,他率部伪装成国民革命军第16军第47师所部,大摇大摆,开进宜章县城,全县官吏劣绅不知是计,出城相迎,设宴洗尘,朱德摔杯为号,兵不血刃,全部拿下;

由此揭开湘南暴动的序幕,智取宜章县城后起义军正式恢复红军番号,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

国民党最近驻军独立第3师师长许克祥闻讯率部欲在工农革命军立足未稳之际,予以剿灭。

朱德部半年来流离失所,好不容易拿下宜章城,一时群情激昂,大多数人誓死捍卫,要与来犯之敌,一决雌雄。

朱德异乎冷静,力排众议,坚决放弃宜章城,避免和6倍之敌陷入阵地战,引诱追兵进入运动战,避实就虚,局部形成优势兵力;

在岩泉、栗源地区击溃独立第三师一部,在乐昌县的坪石,歼该师主力1000余人,在杀伤对手有生力量,强弱互换后,回师重占宜章县城。

朱德击败许克祥,建立宜章苏维埃政府后,挥师北上,攻克黄泥坳,出兵资兴、永兴、耒阳、桂东,支持祁阳、安仁等11个县的农民起义,将革命的火苗席卷整个湘南大地。

湘南起义持续了3个多月,工农红军屡战屡胜,朱德名动全国;

参与人数超过百万,朱德把农民军分编成工农革命军第三、第四、第七师和两个独立团,共8000余人,军威浩荡。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久李宗仁击败唐生智,唐生智下野出国,腾出手的李宗仁兵锋正盛,调集数万精锐,杀气腾腾直奔朱德部队。

敌众我寡,朱德审时度势,集结近万人部队决定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

井冈山朱毛会师

朱德挥师北上井冈山,对中国革命犹如一剂强心剂,朱德部的兵力是井冈山上秋收起义革命军兵力的十倍,而且秋收暴动的主力是湖南的农军和留洋学生,战斗力和军事素质相对而言要弱一些。

此刻朱德部军官大多数是黄埔军校毕业,士兵是北伐时候铁军的队伍,军事素质好,久经沙场,作战有一套办法。

朱德部的到来使井冈山战斗力大增,1928年4月朱、毛在井冈山会师当日,心情兴奋的毛泽东特意换下穿惯的长布衫,找人连夜赶做灰布军装,穿戴整齐,隆重迎接朱德。

自此,朱德和毛泽东双剑合璧,共同开创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割据新道路。

朱德与毛泽东共同指挥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反围剿”,与周恩来共同指挥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

长征中,在军事指挥上毛泽东和德是鼓瑟和鸣:毛泽东是战略指挥,构思出四渡赤水的神来之笔,但如何实施是由朱德总司令指挥的,他是战场指挥家。

朱德成就了红军早期的辉煌战绩,对游击战争的理论建设同样作出巨大的贡献;

林彪、徐向前、粟裕等将领都是继承了这种战法的衣钵,运用的出神入化。

理论与实际,这就更奠定了朱德在军队中的地位和威望,贺龙桀傲不驯,一把菜刀闹革命,南昌起义时地位高于朱德,到抗战时,他对朱德已是心悦诚服,称朱德“的确是个帅才”。

美国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曾说过:“要知道,长官摆臭架子是指挥失灵的直接因素。”

朱德带兵,以德服人。

朱德虽是久经战阵的名将,却低调的“过分”,没有一丝高级军官的架子,和普通士兵们一道,穿粗布军装,吃糙米野菜,住草棚窑洞,干农活,同甘苦。

群众及敌兵俘虏初次看见鼎鼎大名的朱总司令芒鞋草履、衣衫褴褛,莫不诧异,若不介绍,只能估量他是一个伙夫。

甚至有一次朱德下山,消息走漏,被本地民团包围在镇上祠堂,团丁争抢着冲进来抓红军司令员领赏时,只看到祠堂里只有一个满脸胡子拉茬、衣服补丁摞补丁、系着一条围裙的伙夫。

团丁面面相觑,真把朱德当伙夫,以为收到的是假消息,未加理会,收兵走人。

低调到敌我双方难辨!

战国名将吴起“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长征途中,朱德与战士同等待遇的生活、行军,挖野菜、收容伤病员,想尽办法让红军从粮秣无济、饥寒交迫的恶劣环境中坚持下来。

年轻的战士们把宽厚的朱德视为自己的慈父,士为知己者死。

抗日争时期,朱德任第二战区东路军总指挥,除指挥八路军和山西新军一部外,还指挥国民党军7个师,是同时指挥国共两军的中共高级将领第一人。

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了彪炳史册的平型关和反九路围攻。

平型关战役的决策和拍板,并不像我们今天想象的那般轻松,相反这一战凶险万分,可谓一步生,一步死。

1937年9月,晋北战事紧急之时,八路军主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平绥线的日军趁虚而入,突破雁门关及晋北长城各口,迫使中国守军无奈退防。

这个时候已经奔袭到平型关的林彪115师,顿时显现在战场最前端,三面临敌,孤军之势,一旦暴露或被敌人咬住,中国共产党最精锐的115师极有可能深陷重围;

当时八路军一共只有三个精锐师,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葬送精锐中的精锐115师;

朱德总司令顶住重重压力,力主并批准了平型关战役的实施,最终115师在平型关一战扬名,打出了血性和国威。

反九路围攻:1938年4月,日军出动3万名精锐部队分九路向晋东南根据地发起合围攻势。朱德部署全局,采用以少量兵力牵制多路,集中主力击敌一部的战术。

待日军战线拉开,各部首尾难顾之时,命徐向前部为主攻部队,奔袭百里,出奇制胜,在武乡长乐村全歼日军主力苫米地旅团2200余人,这战威慑力十足,致使日军其余各路不敢恋战,相继后退。

朱德果断下令,八路军反守为攻,乘胜进击,击溃日军,连克辽县、和顺、武乡、榆社等城。

一战定乾坤,不仅粉碎了敌人的围攻,更使八路军在太行山南麓站稳了脚跟。

在朱德总司令的努力下,到1940年,八路军与新四军的人数从4万人变成了50万。敌后抗日根据地,也逐渐的成为了抗日主战场。

在中共中央陕北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上,也是朱德率先提出了军垦的方案,命令359旅进驻南泥湾,拉开了中共中央的大生产运动,保证了经济自给;

解放战争时期,朱德策划并指导了石家庄战役,引蛇出洞,把敌人从坚固的城市中调动出来歼灭,首开攻克敌人坚固设防城市的先例;在山西临汾保卫,面对坚固的城防,部队伤亡严重,徐向前犹豫不决时,也是朱德指出了临汾的重要战略地位,给了徐向前一剂强心剂,命令其限时拿下临汾,保证了陕北根据地和太行根据地连成一块;

解放战争决战阶段,朱德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协助毛主席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朱德淡泊名利,虚怀若谷,严于自律,典型的以德服人,骄傲如彭德怀、林彪、贺龙都对他心服口服。

1951年朱德家乡仪陇县计划把县城搬迁到朱德的出生地马鞍场,仪陇也将更名为朱德县。

朱德说:“我只是战场上一个没有被打死的普通士兵,那些为革命牺牲了的烈士才称得上英雄。”

在他的坚决请辞下,仪陇城没有搬,县名也没有改。

更有甚者,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下午3时,毛泽东即将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天安门城楼观礼台上人声鼎沸,新闻记者们争先拍照。一名摄影记者挤不到前面,他发现在自己的站立位置要想拍下毛泽东宣布这一壮举的全景,身子必须探出汉白玉栏杆外面。

他向身旁一名体型魁梧、身着军装的军人求助,这人就是朱总司令。

记者没有认出他,朱德也没说什么,欣然同意,他抓住摄影记者的双腿,身体后仰,帮助记者保持平衡的同时,身体倚到汉白玉栏杆外,完成了这一重要时刻的拍摄,而他却因为这一助人举动,把自己留在了镜头之外。

因而,所有开国大典经典时刻的照片里都没有留下朱德总司令的身影,对此他毫不在意。

在建国后,朱德先后担任了中央副主席、国家副主席等等。1957年,第二届全国人大会议毛主席请辞,朱德众望所归下坚决请辞,保举刘少奇担任国家主席。

朱德担任了连续三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人大常会委员长。

1973年12月毛泽东在住所会见参加中央军委会议的人员,朱德应邀前往。

当两位老战友许久未见面,毛泽东微欠着身体,拍着身边的沙发请朱德挨着自己坐下。

回忆起曾经的峥嵘岁月,毛泽东动情地说:“没有朱,哪有毛,'朱毛’,'朱毛’,朱在先嘛。”

1976年7月6日,开国元帅之首朱德溘然长逝,举国悲痛。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