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经研究】某银行碳账户融合数字人民币业务分析

未来凯语 2024-06-06 03:58:38

一、案例背景:数字货币与碳账户的紧密结合将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积极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时刻,大力倡导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绿色产业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伴随着各种形式的“碳”壁垒不断浮现,如欧盟的碳关税和电池法案等,这些都对我国的绿色产业发展构成了新的挑战。而无论是关于前者的激励约束政策,还是关于后者的应对举措,其落脚点其实都是要对主体或产品“碳足迹”有准确记录。

数字货币与碳账户的紧密结合将准确、高效、便捷地追踪和记录碳足迹,从而在国际上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各种“碳”贸易壁垒,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绿色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在国内,这也为激励和约束政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进一步促进了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形成。

数字人民币和碳账户体系,这两个看似独立的系统,实则有着深厚的联系。数字人民币对经济活动的资金流动进行实时的监测和记录,而碳账户体系则专注于碳信息的追踪。当这两个体系相结合时,它们展现出了几大独特的优势:资金数据和碳排放信息更易实现全流程追溯,这为后期的数据分析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数字人民币钱包与碳账户在商业银行层面的绑定和对应,使得每一笔交易都能与碳排放信息紧密相连;更重要的是,这种融合体系为通过智能合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从原理上讲,每当数字人民币记录一次经济活动的资金转移时,融合体系都可以同步记录与之相关的碳排放信息。这意味着,产品或服务的每一次流转,其附带的碳信息都会被精确地标记和追踪。这一转变是革命性的,银行碳账户的记录方式将从以往孤立的信息点转变为一条连续、完整的信息流。

然而,技术上实现这一双体系融合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产品碳信息的不足。这可能导致经济活动中的碳信息流出现断裂,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产品碳核算方法学,并建立一个全面、准确的产品碳排放信息数据库。同时,通过设置鼓励绿色消费的激励约束机制,可以进一步丰富应用场景,扩充数据量,从而提高整个融合体系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数字人民币与碳账户体系融合的核心优势和巨大潜力,在于它能够推动智能合约在绿色金融业务领域的应用。通过双体系的融合可以为市场主体进行精准的“碳画像”,追踪监测资金流向,从而确保绿色金融智能合约的触发更加精准、资金流向更加合理。这不仅将降低监管成本,还将极大地提升绿色金融业务的运行效率,为我国的绿色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注入新的活力。

二、案例引入:某银行实现数字人民币消费获得个人碳账户积分

2024年5月24日,某银行表示,个人新开立的实名兴业钱包用户、现有实名兴业钱包用户及持有兴业卡的匿名兴业钱包用户通过某银行手机银行APP完成数字人民币扫码消费,均可获得某银行个人碳账户积分,这一举措进一步推进了数字人民币与碳账户融合发展。

三、案例分析:某银行碳账户融合数字人民币业务分析(一)某银行碳账户融合数字人民币业务分析1、产品要素

2、业务导向

数字人民币对资金流向具备追踪、监管和标记的功能,能实现资金的精准调控。碳账户能对企业/个人(项目)碳绩效信息进行监测和评估。数字人民币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是可以开展智能合约的应用,通过数字人民币与碳账户体系的结合,开展智能合约应用,能有效地实现绿色资金管理的优化,促进绿色金融供需更精准的匹配。

(二)银行应用数字人民币与碳账户相关业务实践

四、案例拓展:数字人民币与碳账户结合的优势及发展建议(一)数字人民币与碳账户结合的优势1、数字人民币的支付数据更易实现全流程追溯

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数字人民币将与现金、银行账户、第三方支付共同构成支付市场的主要竞争者,形成互补共荣的整体格局。而除数字人民币之外,其余的支付方式在实现数据全流程追溯上存在一定难度。一方面,现金的流转过程追溯较难实现;另一方面,企业间多采用银行或支付机构的对公账户进行支付与转账,而供应链链条较长,涉及的企业较多,鉴于不同企业开立对公账户在不同银行或者支付机构,而各家银行或支付机构对自身客户的数据保护程度较高,通过银行账户实现供应链企业间全流程的支付数据追溯也面临一定挑战,通常只有监管机构有权限向商业银行调取相关明细数据。而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信息流与资金流实现统一,可以较为便捷地实现全流程追溯。但在数字人民币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高度重视隐私保护问题,在面对个人消费者时,数字人民币支持“可控匿名”,即小额匿名,大额可控。在面向企业的数字人民币对公支付场景下,匿名保护的程度可适当放松,但仍面临商业秘密泄露的问题。因此,在基于数字人民币与碳账户结合进行碳足迹核算的过程中,应当首先获得企业或个人的许可,确保企业或个人的支付交易数据仅用于碳账户碳足迹的核算。

2、数字人民币钱包与碳账户可在商业银行层面实现绑定

数字人民币是将人民币数字化,便于价值更便捷、更高效地流转。广义碳账户是将碳排放信息数字化,以“碳维度”对经济主体进行的价值评估,便于对碳信息进行标记、计量、核算和认证。两者在技术实现层面存在共通性。商业银行是数字人民币与碳账户体系的主要参与方。数字人民币采取中心化管理、双层运营。人民银行在数字人民币运营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负责向作为指定运营机构(即2.0层机构)的商业银行发行数字人民币并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指定运营机构及相关商业机构负责向社会公众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和流通服务在碳账户体系中,商业银行围绕碳排放信息构建“碳征信”体系,发挥金融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相对其他参与机构,商业银行具备将两者结合的优势和能力。

3、数字人民币与广义碳账户在个人与企业层面均能实现对应

数字人民币体系中,任何能形成个人身份的唯一性标识都可以成为账户,消费者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商户开立数字人民币对公钱包,消费者通过银行兑换数字人民币后即可进行消费,商户收到数字人民币后可以选择保留数字人民币进行后续使用,也可以转移到其银行存款账户中。商业银行广义碳账户将用户群体进行了更大范围的扩充,不仅包括传统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的重点排放企业,同时可包括其他中小企业和个人。两个体系在服务客群上有较高的重叠度。

4、基于数字人民币的全链条可追溯性,实现碳账户间碳信息的追踪与核算

以企业碳账户为例,企业所需原材料与生产的产品在供应链中层层流转,碳足迹核算需要有适配供应链特点的核算工具。不仅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而且上下游的任何企业均可开通数字人民币对公钱包,并且使用数字人民币在供应链中进行支付,结合数字人民币账户与碳账户的绑定,通过完整的支付链条可以实现供应链间碳足迹的核算。

5、基于数字人民币的可编程性,丰富碳账户的金融功能

数字人民币通过加载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性,促进业务模式的创新。可编程性是数字人民币的最大优势,通过加载智能合约,实现支付服务的定制化设计,一方面支持跨机构互联互通,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支付服务支持;另一方面实现资金的全链路监控,防范资金挪用,实现透明监管。银行构建碳账户体系的核心目的,是支持实体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同时推动自身业务场景的丰富和自身业务的低碳转型。基于数字人民币和碳账户体系的共性,结合数字人民币具有支付即结算、信息流与资金流统一、可编程等特性,在记录账户间货币流动情况的同时,对货币流动对应的经济活动产生的碳信息流转情况也进行记录,并结合后续开展的智能合约业务,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碳账户在应用过程中的瓶颈。

(二)推动数字人民币与碳账户融合发展建议1、建立企业和产品碳排放核算的方法学

数字人民币和碳账户开户主体是企业或个人,按照数字人民币记账逻辑只能记录以企业层面购入“碳排放量”,当生产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并进行出售时,如果不对每类产品进行碳排放核算,并计算单位产品碳排放量的话,碳账户信息流就会发生断裂。因此,需要为企业进行产品碳排放量的核算提供方法学。

2、政府需要建立碳排放信息数据库

理想状态下,即企业在供应链的支付全部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数字人民币与碳账户结合进行碳足迹核算的模式可以顺利开展。但在早期数字人民币对公尚未全面覆盖所有企业的情况下,即存在部分企业未开通数字人民币账户的情况下,则与该企业相关的企业节点无法使用数字人民币结算,碳排放的信息流还是会中断。建议由政府机构牵头构建一个产品碳排放信息的数据库。当下游企业无法通过数字人民币获取上游产品的碳排放信息时,可以从数据库中调取该产品的单位产品碳排放信息。同时生产多个产品的企业也应将经过核算认证的各类型产品对应的碳排放信息上传至数据库中。数字人民币系统中,每开展一次交易时,交易双方也对应地发生了碳排放信息的划转,该信息也应传输到数据库中。

3、需要激励和约束机制

数据库的核心价值是数据量,确保碳排放数据库发挥更大作用的关键是要在保证数据真实可靠前提下实现数据的扩充。要确保生产企业有足够的意愿将产品信息传入至数据库中,丰富数据库的数据量,需要形成一套企业自发参与的机制。政府可以尝试设置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企业参与其中。例如,在消费端,政府可以对低碳足迹产品定向发放消费券、政府集采可以优先向低碳产品倾斜,并对低碳产品生产企业实施税收抵免或给与财政补贴等,鼓励市场向低碳产品消费转向。约束方面,政府首先要制定严格的监督和惩罚机制,企业上传到数据库的数据必须确保准确,且可核验,一旦发现数据造假将受到严格惩罚。同时,政府可以督促高碳排放产品生产企业开展节能技改,必要情况下合理优化生产产能。

五、案例指引:商业银行应用数字人民币与碳账户建议(一)完善绿色金融智能合约触发方式

智能合约的触发方式可分为主体触发和时点触发,其中主体触发主要涉及贷款主体是否合格等条件触发,时点触发主要涉及信贷资金发放、使用等环节,通过控制信贷资金的流向、绿色债券资金运用途径。商业银行可以基于碳账户构建企业画像,对融资主体进行绿色评估和认证,依托客户画像设置主体触发条件。在融资主体对于绿色资金使用过程中,有了碳账户体系的支持,可以以碳足迹作为时点触发条件,促进融资主体采购同类型上游产品时优先考虑低碳排放的产品,从而促进绿色低碳供应链的形成。

(二)加强绿色金融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监管

通过数字人民币和碳账户体系的融合,可以实现绿色金融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的监管。通过数字化的流程和数据库的应用,商业银行可以随时远程查看绿色资金的路径,并基于碳账户对于碳排放信息的记录合理估算出“绿色绩效”的投入产出情况,进一步优化绿色金融的流向。商业银行可以及时向社会披露绿色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效益信息。此外,商业银行业还可以进一步拓展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例如开发与碳足迹水平挂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充分利用数字人民币和碳账户结合的数据资源

在通过数字人民币和碳账户结合开展智能合约的过程中,能积累大量的数据资源,基于数字这一生产要素可以构建丰富的上层应用。例如,可以对同类型项目的实施流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和环境绩效水平进行记录。基于此,商业银行可以开展对标管理,一是引导同类型企业开展类似的节能减碳改造;二是对项目可行性和项目事后绩效水平进行评估;三是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数据对标更好地对项目绿色属性进行评估,并对融资主体提出实施建议。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