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怎样解决自己的精神内耗

大道知行 2024-11-07 12:40:53

曾国藩死后被称为圣人,百多年后仍然受人推崇。曾国藩留给后人的,有太多的可以学习、借鉴,值得研究。

曾国藩身上,具备太多的优秀品质:坚忍、宽厚、有毅力、有耐心、克己自律、有大局观……正是这些优秀品质帮助他建功立业,从一介书生成长为国家栋梁,位极人臣。细读曾国藩,就会越发了解这位历史巨人的成长轨迹,对他何以能达到“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至高境界,有了不同的体会。他青年时期,就显示出异于常人的意志力,付出的是超乎常人的努力,尤其是他能经受住诱惑,不断自我激励,坚持不懈自我改造。最终,他经受住了大火的涅槃,不断超越自我,获得重生。

01

曾国藩是怎样一位历史巨人?

曾国藩(1811—1872年),晚清名臣,湖南湘乡人,22岁考中秀才,24岁中举,28岁中进士,42岁创立湘军,62岁去世。

曾国藩便服像

曾国藩出身平凡,家世并不显赫,却凭借自身奋斗,从草根升级为挽救清王朝的辅弼重臣。

曾国藩追求进步,由一个穷翰林七年连升十二级,37岁官居二品。最终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获得文臣死后的至高荣誉。

曾国藩生逢末世,清王朝没落,国势衰微,又值列强入侵,他深谋远虑,主动拥抱世界,接受西方新科学为己所用。清王朝危急之时,他创立湘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他屡败屡战,在逆境中咬牙励志、赤地立新,在顺境中功高自警、全身而退。

曾国藩胸怀大志,有强大的精神内核,刻苦钻研程朱理学,克己自制,逢过必改。他提倡经世致用并付诸实践,追求“内圣外王”的最高境界。

曾国藩一生的事功,非一般人能比,他身上具备的优秀品质,更是很多现代人缺乏的。他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事业,达到“三不朽”,缘于他不断的自我激励、不懈的努力奋斗、不断的自我提升,缘于他的识人用人眼光,更缘于他超越时代的远见卓识。

曾国藩的人生赛道,以他创立湘军为界(1852年十二月),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半段是他青年时期,即考学与做京官时,和普通人看似没什么区别;后半段是他中晚年时期,从创立湘军直至去世。前半程,是他成长积累与人格品性的塑型期,更是他由书生变蛟龙的重要蜕变期。后半程,是他人生起伏跌宕、逆风飞扬的重要时段,一步一步走向巅峰,成为人生赢家。

02

曾国藩是怎样打造自己的新人设?

曾国藩少怀大志,内心有着热切的渴望,希望建功立业、留名清史。因此,树立目标重塑自己,是曾国藩年轻时最为看重、用功最深之事。

曾国藩语

一、改名。曾国藩原名曾子城,中进士后,他的老师认为这个名字鄙俗,因此改名为国藩。从此,世间只有曾国藩,再无曾子城。

二、写下 “五句箴言”。告诫自己立志、居敬、主静、谨言、有恒,以此来激励自己、提升自己。

三、立大志。曾国藩自比李斯、陈平、诸葛亮,深信自己能成为国家栋梁,且坚定地朝着目标奋斗。

四、写日记。每天坚持写,通过日记提点、自省,使自己言行一致。

五、立下十二条课程。

1.敬。整齐严肃,存敬畏之心,做事心无杂念。

2.静坐。每天静坐四刻,养浩然正气。

3.早起。黎明时起床,醒后不赖床、不贪睡。

4.读书不二。读完一本书再读别的书。

5.读史。每天读二十三史,从不间断。

6.谨言。说话谨慎,时时留心。

7.养气。气藏丹田,事藏心底。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9.日知所亡。每天读书写下心得体会。

10.月无亡所能。每月作诗几首,不丧心志。

11.作字。坚持饭后写字,一日事情一日了,不积欠过多。

12.夜不出门。晚上不出门,免得损身劳神。

这十二条作于曾国藩中进士之后,是他自我督促、重塑自己的具体办法。此时的曾国藩,意气风发,见识渐多,与理学家唐鉴、倭仁等一起研习宋学,他深刻认识到,人生目标的实现,必须经过脚踏实地的长时间积累,每天进步一点点,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克服艰难险阻,勇往无前。

03

曾国藩是怎样解决自己的精神内耗?

曾国藩科考之路较为顺利,运气也好,30岁便点了翰林(1840年),入了翰林院他决心用功读书,没想到先是玩了几十天,接着又是迎来送往,喝酒、闲侃。在日记中,他每天检讨,不过此时他仍改不了坏毛病,任由日月蹉跎。《曾国藩大传》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显然,这种品性,若不能自察自改,是无益于自己的目标,不能成就大事的。”

曾国藩自知身上毛病太多,贪图虚名、好色、懈怠、出言不慎、争强好胜……个个都阻碍了他的进步,要实现人生目标,必定要改过自新。

那么,他是如何改掉坏毛病的?且看下面几则故事:

进入翰林院的第二年,一天曾国藩出门拜客,在朋友家吃午饭,饭后又去另一家庆生,晚上辗转至别处听昆曲,晚上八九点才疲惫折回。回家后他开始反省,自己立志不坚定,太浮躁了!白天的应酬,明明可以不去,却还是随波逐流。这天的日记,他充满自责,写下“戒之”二字,强迫自己静下来读书,但效果不佳。他又自我检讨:为什么要频频社交?无非是贪图虚名,爱听些奉承的好话,今后一定要减少往来,改掉这个大毛病!

年轻的曾国藩,呼朋引友,谈诗论赋之余,不免也说些东家美媳西家婆娘之类的浑话。朋友陈源兖新纳了小妾,姿色不凡,曾国藩十分羡慕,借故到陈家,假意聊学问,又说陈艳福不浅。这还不算,曾国藩非要一睹芳容,当着人家的面说了些挑逗的话,令人十分难堪。回家后,曾国藩写下日记,恨自己太出格、“大不敬”!

曾国藩的发妻欧阳夫人身体不好,经常得病。一次曾国藩参加进士同学聚会,排场豪华,姬妾如云,他欣喜不已,对着一群美人东张西望,极不得体。回到家,夫人正闹病,曾国藩心情很是不爽,尤其是夫人的呻吟声更让他烦躁。白天的佳丽良辰与病榻上的哼哼唧唧,形成极大反差,曾国藩忍无可忍,跑去找朋友聊天到很晚。第二天,夫人病情加重,他才请来大夫给夫人瞧病。一番折腾,让曾国藩痛感自己欲望太多,理学功夫也有退步,一听到别人谈理学就诚惶诚恐。他决心改造自己,斩断根缘,并发誓要与这坏毛病血战一番!

还有一次,听说在菜市口要斩杀武官,别人约他一起围观,曾国藩欣然同往。走到半路又觉自己“仁心丧尽”,很后悔,心想还是别去了吧。日记中,他充满自责,做吃瓜路人,凑这种无聊的热闹,也太荒谬了!

上面这些,只是曾国藩改掉坏毛病的几个方面,他按理学家要求,克己窒欲,求过改过。对自己喜欢论人长短、说话尖酸刻薄、脾气太大、不合群、待人处事不稳重、吸烟等缺点和弱点进行改造。好名、喜色改掉了,烟也戒了,“三戒”之后只留下一个下围棋的爱好。

曾国藩手书联对

曾国藩这个人,对自己可真够狠呐!也惟其如此,才成就了后来的曾国藩。

曾国藩本人也说过,人的品性是可以改变的,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口头上,要迎难而上、下决心下大功夫去实现。正如《曾国藩大传》的作者所说:“无论是立德、立言,还是立功,‘不朽’的道路是异常艰难的。”有人说曾国藩资质平平、禀赋一般,作者并不认同这个说法,有这样的毅力,有这么多优秀品格,还能真正超越自我成就大事,达至人生“三不朽”,本身就不是普通人,资质与禀赋也不差呀。用现在的话说,曾国藩自驱力超强,知行合一,在日复一日的良性循环中不断升级,走向自己的涅槃。

◎本文转载自“中华书局1912”,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