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华:58岁去世,周总理含泪迎接骨灰,被毛主席称为“井冈山”

鉴史论 2025-01-04 14:45:41

1972年的某天,北京城大雨滂沱,一架飞机穿过雨雾停落在北京机场。此时,机场大厅内人影绰绰,已经有多名中央干部在等候,为首的一人站得笔直,正是周总理。

只见周总理神色肃穆,一言不发地盯着窗外,直到看见飞机上下来一行人,忽然红了眼眶。他看着工作人员捧着的骨灰盒,再也忍不住眼含热泪。

周总理

骨灰盒里安放的是张国华的骨灰,早在他逝世的消息传到北京时,毛主席就悲痛地说过“再也见不到他了……”

张国华是何许人? 为什么会让毛主席和周总理这么重视?他又是因何去世?

张国华于1914年出生在江西省永新县,15岁参加革命,17岁加入共产党,从普通士兵做起,凭借坚毅的战斗精神和出色的指挥才能,在炮火烽烟中逐渐成长为优秀的军队管理人才。

张国华

1936年,张国华率领红军抗日先锋军右路军队挺进山西,到达目的地以后,他立即联系当地的游击队和共产党员,把散落的革命力量集中起来,组建成河东抗日游击队。

这支队伍转战多地,在张国华的指挥下痛击敌人,让敌人吃尽了苦头。可惜游击活动开展没多久,就遭到了“山西王”阎锡山军队的疯狂“围剿”。

面对装备和人数都远超游击队的正规军,河东抗日游击队奋力反抗,可惜最终不敌,队伍彻底被打散了,张国华本人也和主力部队失去了联系,他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危险境地。

危机四伏、孤立无援,但张国华的革命斗志丝毫不减,辗转华北地区多个城市,终于在西安找到了大部队,在那里他一边从事组织工作,一边到陕北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他却觉得非常充实。

张国华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张国华被任命为八路军115师政训处宣传队队长,跟随罗荣桓到晋察冀开辟革命根据地。

为了让当地老百姓了解共产党,以便更好地发动群众,他经常带着宣传队制作、张贴抗日标语,每到一处就向群众宣传共产党思想,遇到有志青年想要参军,他都会热情地接待,帮助他们熟悉军队,尽快融入新生活。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宣传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老百姓听到“共产党”都会竖起大拇指,见到共产党的队伍都会热烈欢迎。张国华觉得时机成熟,发动群众建立了抗日义勇军,这支队伍一度发展到400多人,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奠定了基础。

1938年底,八路军115师转战山东,张国华奉命到鲁西开展游击战争,凭借丰富的组织宣传经验,他很快就发展了千人队伍,这支队伍后来被改编为115师鲁西游击第7支队,此时张国华又发挥了卓越的指挥才能,他经常带领队伍和日伪军奋力战斗。

一次,张国华和队伍遭到了日军的突袭,当时队伍里有很多新成员,这些人缺乏战斗经验,面对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的敌人,纷纷陷入慌乱,张国华察觉到大家的不安心理,立即召开动员大会,帮助队员建立战斗信心,然后借助地理优势设下埋伏,集中火力打开突破口,顺利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经过艰苦战斗,张国华最终彻底消灭了当地的伪政权,建立起鲁西根据地。鲁西人民长期遭受镇压,是共产党帮他们推翻了压迫,因此他们对共产党格外欢迎。

张国华

鲁西抗日根据地建立以后,组织也看到了张国华的能力,又把他调任到湖西创建根据地。湖西位于苏北和鲁西南交界处,张国华到了那里以后才发现工作远比想象的艰巨,原来当地曾经建立过革命根据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根据地早已衰败,当地群众也不再信任共产党。

张国华上任以后,立即制定了严苛的军纪军规:群众的一针一线不能拿,群众的大小困难都要积极解决,如果有违反纪律者,必定军法处置。他还以身作则,当时生活艰苦,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他却坚决不向百姓讨要东西,就这样逐渐收获了民心。

张国华了解到原根据地很多干部曾经遭受不公平对待,就亲自上门找那些人了解情况,并帮助他们平反,这个举动也重新建立了共产党的威信。

丧失群众基础和组织威信都是重建湖西根据地的巨大阻碍,但不是关键问题,鲁西最大的威胁是日、伪、顽、匪、会组成的“五鬼”:“日”是日军;“伪”是伪军;“顽”是顽军,即国民党内的反共部队;“匪”是土匪;“会”是帮会。

这五股力量势力庞大、混杂在一起,像一张严密的大网,长期笼罩在湖西人民头顶,想要稳定湖西的局面,必须得消灭这些势力。

张国华来了没多久,就陆续遭到了“五鬼”的攻击,他深入分析了这些势力的特点,决定采取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比如顽军规模大,但战斗力有限,内部矛盾重重,就采用正面牵制、背后突袭的方法,集中火力摧毁敌人的老巢,使得敌军惊惶不安纷纷逃窜。

伪军经常对根据地进行“扫荡”,张国华就采用游击作战的战术,敌人一来,队伍就分散隐藏起来,让对方扑个空,等到敌人奔波疲惫之际,再从背后突袭,经过数次交火,伪军伤亡惨重,老百姓也逐渐认识到共产党的队伍就是人民的队伍,军民关系也日渐亲密,队伍规模也不断扩大,短短五六个月的时间,人数就发展到了五千多人。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利益又发动了全面内战,疯狂攻击共产党军队。豫皖苏地区是中原腹地,战略意义重要,谁控制这里就等于控制住了中原的交通枢纽,由于局势原因,豫皖苏地区深处敌后、孤立无援,成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重点攻击对象。

张国华到来之际,正值豫皖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深感责任重大,经常通宵批阅文件、思考工作。他早些年在福建汀州打仗时头部受伤,被子弹击穿了下颌骨,虽然后来镶了假牙,但是受损的牙龈经常疼痛,牙痛起来根本无法思考,为了不影响工作,只能服用大量止痛药,这也使得他的身体越来越差。

张国华(右)

1946年10月,国民党集中火力向刚成立不久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开火。面对强敌,晋冀鲁豫野战军决定避其锋芒、先攻弱势队伍。

战斗一直持续到这年年底,为了配合主力队伍作战,张国华从多个方向吸引敌人火力,很大程度上分散了敌人攻击主力部队的火力。在他的领导下,豫皖苏军区也正式成立。

新的军区成立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面对强大的敌人,张国华认为想要取得胜利,必须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两手抓,经过上级批准,他对军分区做了改编,增加了骑兵营,充实了独立团,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军队战斗力。同时汇聚群众力量,带领群众开展游击战争。

当时敌强我弱,军队士气不高,大家都很担心会被打败,张国华就召开全军大会,鼓励大家振奋起来,敌人看似强大,但并不是无懈可击,只要听从党的指挥,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除了口头激励,张国华还带领队伍接连打了几个胜仗,1947年初,军区向涡阳城发动突袭,队伍在夜间悄悄靠近县城,等敌人发现的时候,战士们已经翻过了城墙,大刀、长枪、赤手空拳齐上阵,喊杀声震天响,睡得迷迷糊糊的守军都被打懵了。

张国华受群众爱戴

军区只用了一个晚上就歼灭了200多名县城保安团守军,缴获大量枪支子弹,这次战斗鼓励了军区士气、充实了军区武器装备,也打击了敌人嚣张气焰。

这次胜仗还缴获了敌人一个电台和一名电台兵,在战争年代,电台就是军队的耳朵和眼睛,张国华敏锐地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他亲自找电台兵俘虏谈话,很多国民党士兵都是穷苦出身,从军打仗也只是混口饭吃。

在张国华的劝诫下,电台兵很快就转变了思想,主动担任起我军的电台侦听工作,为我军捕捉了大量有价值的军事情报,为后期取得更大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通过几次胜仗,张国华率领队伍慢慢控制了三个省的几十个县,逐渐扭转了豫皖苏地区的战斗局面。

张国华在抗战中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张国华夫妇

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人民都已经开始了新生活,但依然有些地区还没有解放,比如西藏,西藏地区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内有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外有帝国主义阴谋捣乱,形势非常复杂,西藏问题也成了威胁新中国安全的大问题,毛主席曾经设想了多种解放西藏的策略,但可惜哪一种都很难实现。

1950年初,刘伯承突然收到一封中央紧急电报,毛主席把解放西藏的重任交给了他,让他挑选一名优秀将领去完成这个艰巨任务。

刘伯承犯了难,他手下优秀将领不少,但是西藏问题复杂,仅靠强兵并不能妥善解决,这个人选既要有出众的作战指挥能力,还要有丰富的政治管理经验。经过层层筛选,“张国华”这个名字进入了他的视野。

张国华接到军令,二话不说就开始准备进藏事宜。他组织召开进藏解放军誓师大会,鼓舞军队士气;制定进藏官兵管理制度,约束官兵行为;了解西藏的形势和历史文化,方便开展工作。在张国华的严格管理下,进藏军队很快就获得了藏民们的信任,很多藏民纷纷赶来支援解放军。

条件恶劣、物资匮乏,士兵们忍着饥饿背着几十斤的装备急行军,张国华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是进藏计划一刻不能耽误,他只能带领大家脚步不停。

张国华率领18军进入拉萨

得知解放军正在挺进西藏,帝国主义慌了,他们生怕自己丧失了在西藏的利益,就策动藏区反动分子处处阻扰解放军。根据中央“以打促和”的战略指导,想要在西藏站稳脚跟,一场恶战不可避免。

1950年10月6日,昌都战役打响。张国华率领进藏的18军一边堵住盘踞在昌都的藏兵退路,一边集中兵力正面猛攻,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取得了昌都战役的胜利,歼灭敌人近6000人,活捉一名英国特务。

昌都战役的胜利,打通了解放军进藏的通道,粉碎了反动分子的企图,推动了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和平解放

次年5月23日,西藏正式解放。张国华不负中央所托,圆满完成了解放西藏的任务,搬开了压在毛主席心头数年的巨石,这位从井冈山上下来的优秀将领,也被毛主席亲切地称作“井冈山”。

西方列强在西藏没有讨到便宜,又开始怂恿印度在边境频繁挑起事端,国家不想跟印度把关系搞得太僵,处处忍让,没想到却助长了对方的嚣张气焰,不断侵略中国领土。

最后毛主席震怒,在1962年10月18日亲自主持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讨论针对印度的策略,张国华也出席了会议,他深入分析了中印实力,对毛主席说:“我们一定会赢!”作为军方高级将领,张国华的意见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两日后,对印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

整个战线分为东西两段,张国华负责东线作战,多年积累的疾病加上高原反应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每天都要强忍病痛的折磨指挥作战,张国华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歼敌七千余人,取得了对印自卫反击战的重大胜利,他本人也被誉为“喜马拉雅战神”。

从此以后张国华常驻西藏,为西藏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令人心痛的是,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差,邓小平得知他身体有恙,要求他离开西藏休养身体,被他拒绝了。张国华拖着残病之躯始终坚守在岗位上,直到1972年2月20日,他在成都军区主持会议时突然心脏病发,倒在会场上,再也没有醒过来,年仅58岁。

张国华十五岁参军,历经大大小小无数场战役,他把整个人生都奉献给了新中国,这样的英雄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

1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