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林帅坠机蒙古国,中方大使处理后事遭遇刁难,结局令人动容

鸢飞九天读历史 2024-10-06 22:06:53

1971年9月13日,林彪与夫人叶群、长子林立果等一行共9人从山海关机场强行起飞,不料在蒙古国的温度尔汗坠毁。

此消息传回国内,立刻引发强烈地震。一度被视为接班人的林彪元帅,突然之间殒命异国他乡,引发了国内外无尽的猜想。

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事发地点,还引发了另外一场别开生面的轰动场面,时任我国驻蒙古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抵达事发地点,想要处理善后事宜。

万万没想到,居然遭到了蒙古国方面的断然拒绝,他们不仅阻止我外交人员运送遇难者遗体回国,甚至不允许带走任何飞机残骸。这背后有怎样的缘由,此事最终又是如何得以解决?

九一三事件发生的国际背景,属于非常微妙的时期,当时,中美关系开始呈现出改善的态势,与之对应的是中苏关系,开始出现更多的不确定性。

尽管苏联方面为了遏制中美关系走向和解,开始对中国进行献媚拉拢,但是,由于双方彼此矛盾分歧依旧强烈,因此关系改善的可能性极低。

另一方面,外蒙古作为苏联的附庸之一,对外政策严格按照苏联的意愿行事,虽然有意缓和与中国的关系,但是,在苏联以及历史因素的影响之下,九一三事件发生时,双方的关系依旧是非常敏感。

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一任驻蒙古国大使许文益大使正式履新,于1971年8月24日正式向蒙古国方面递交国书,开始了自己在蒙古国的外交工作。

结果次月的十四日,蒙古国外交副部长额尔敦比列格突然提出要紧急约见许文益大使。如此举动立刻引起了我外交部极大的紧张。

原因十分简单,两国关系处于敏感时期,高规格的约见,至少应该提前两天,出现这样的状况,大多数只有一种可能,双方发生武装冲突,或者是出现了紧急事件。

果不其然,等到许大使赶到蒙古外交部的一刻,随即被通知,解放军某部一架飞机在昨日坠毁于蒙古国境内,机上乘员九人,包括一位妇女,已经是全部遇难。

由于事发时间是在夜间时分,因此还要继续了解情况,与此同时,蒙古外交部向我国发出口头抗议,要求我国做出正式解释。

面对如此突发状况,许文益大使当即提出,首先对此事件表示遗憾,同时希望蒙古国基于人道主义方面考虑,向中国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调查这一事故原因。对于蒙古国的抗议诉求,在事情没有最终查清之前,暂时不予接受。

结束会面之后的许文益大使,立刻意识到事态严重,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国内通报这一情况,同时要求内部做好保密工作。另外,在地图上找出了事发地点贝尔赫区矿区的位置,各部门开始分头行动。

然而,蒙古方面制造的第一个障碍很快出现,根据蒙古方面给出的信息显示,对于中方要发送电报的诉求,蒙古方面只要求中方在当地邮电局办理,不但效率极低,而且完全处于不保密状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文益大使想到使馆内部有一部直通北京的专线电话,是在中蒙苏三国关系热切时期用于高层联络搭建,虽然是被停用多年,如果可以重启,一定能解决燃眉之急。

经过长达半个小时的修复,终于是成功联系到北京有关部门,等到信息传递完成,已经是中午12点20分,这条震惊国内的消息,至此才得以传回国内。

当天下午6时许,我驻蒙古大使馆接到北京方面指示,要求使馆方面派出专人赴现场查看,同时处理相关善后事宜。

而许文益大使也根据指示,给予了蒙古方面第一次正式答复,我方军机之所以进入蒙古境内,很大概率是由于迷失方向所致。

紧接着蒙古方面立刻追问,这一回复是否为“最终答复”,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度,立刻引起许文益大使的极大警觉,当即回复称,这是我方得知信息之后的第一次正式回复,不是最终答复。

一场外交战线的暗战就此已经展开,很快双方围绕遇难者遗体的处理问题,又一次产生了争议,许文益大使希望能够将遗体运回国内,至少也应该将骨灰运送回国。

结果蒙古方面的答复为:蒙古境内没有火化的习惯,而且由于天气太热,因此希望能够尽快就地处理相关善后事宜。根据国内的相关指示,如果无法将遗体运输回国,至少应该在当地妥善掩埋,做好相关标记,待日后将遗骸转运回国。

9月15日下午二时,许文益大使等人在蒙方相关部门人员的陪同下,首次赶到坠机现场,根据双方协商的结果,中方人员携带照相机对现场遇难者遗物以及坠机残骸拍照取证。当时,蒙古方面承诺,等到审查完毕之后,统一向中方移交,我方大使当时也表示同意。

据目前已经公布的一些细节资料显示,整个勘察过程,从事故发生地区的北部开始,着陆点以南约三十米处存在机腹擦碰的明显痕迹,而且不远处出现了深度二十厘米的机翼划痕,随后飞机发生爆炸,机舱门保持相对完好的态势,还能看到旅客止步的塑料牌照,应当为驾驶室位置,东南三十米为发动机残骸,四百米处发现三联装座椅,机翼内展部分可以看到民航二字,机尾残骸存在五星红旗以及256编号字样,可以确认为我国空军256号飞机。

遇难者遗体散布在机头位置五十米范围内,许文益大使赶到时,遇难者遗物已经被蒙方初步整理,堆放在附近的一个方形食品柜上,遗体大多呈现出四肢叉开的状态,头部几乎全部烧焦,面目难以辨认。

与大多数飞机失事遗骸的特征不同,几乎所有遗体的躯干保持完整,部分人员死因为烧伤以及一氧化碳中毒,所有遗体手腕没有手表,脚部位置没有鞋子。以此推断事故发生前,机上人员为了避免撞击挫伤,其实是做了一些准备工作。

随着事故考察工作在当晚结束,蒙方向我国提出建议,首先再度强调蒙古方面没有火化的传统,其次遇难者遗体连续暴露三天,令人很是不忍,因此需要尽快完成土葬,而且不宜就地掩埋,而是需要选择更加适当的区域。

根据蒙古的习俗,应该选择附近的高处,从早到晚都可以看到太阳,以此象征吉祥。考虑到两国关系,以及蒙古方面具体经办人员的善意,我国最终还是同意,在适当地区为遇难者选择安葬之地。

得到中方同意之后,蒙古军方桑加上校立刻调集一队士兵,连夜开挖墓穴,许文益大使特意拿出国内带来的白酒接待出工士兵,因为蒙古当地白酒口感不佳,蒙古国士兵又普遍好酒,看到优质中国白酒立刻便士气高昂,连夜动工,并且在第二天便完成了相关工作。

当晚,许文益大使等人在蒙方人员的陪同下,随即返回温度尔汗市区招待所,为了拉近彼此关系,特意拿出国产汾酒外加一听罐装中华烟以及果肉罐头,简单设宴招待蒙方人员。

利用这一机会,许文益大使开始打听事故发生时的具体原因,根据当时目击者看到的景象,飞机在落地前并未着火,整个迫降过程十分紧张,从高空俯冲而下,疑似机械故障,落地后立刻火光冲天。至于飞机残骸以及相关黑匣子等主要证物,中方虽然多次索要,最终未能被交还。

在遇难者善后事宜的处理方面,双方尽可能互商互谅,蒙古方面提供九具白茬棺木,将飞机残骸的一部分,放置于墓区之内,作为标志性物件,也带有一定的纪念意义。

同时,还为遇难者立碑,书写“中国民航1971年9月13日遇难九同志之墓”,落款为中国驻蒙古大使馆。最终使馆人员以许文益大使为首,怀着难言的心情,对墓地三鞠躬,以示致哀。

站在我国的角度,这九一三事件以如此方式收场,用周总理的话说叫做“或许是不幸中最好的结果”,关于九一三事件的影响,时至今日都存在诸多争议,某喜剧电影中的隐喻细节,或许能够给予后来人更多的启示。

事件发生后,国内对于林彪元帅昔日手下“四大金刚”以及相关追随者,给予了全方位的审查惩处,对于林彪元帅后续的纪念问题,也更是无从谈起。

2011年,温度尔汗墓地周围出现了七名黑衣中年人,这些人有林彪元帅的小女婿张清林,还有黄永胜之子黄春光等四大金刚的后人。据悉,当时墓碑被更换一新,雕刻也是由高手匠人打造,看得出非常上心。

这一切的谜团,或许只有多年后才能揭晓。

1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