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昇夫 字数 1520
访三栋“贞寿之门”牌坊,起源于桥西“柏子树下牌坊”。当得知桥西柏子树下牌坊与“贞寿之门”牌坊间的渊源时(可见本号10月6日文《桥西“柏子树下牌坊”来历始末》),就想去三栋书房下寻访看看。
三栋书房下“贞寿之门”牌坊
那天由永湖淡塘村来到三栋书房下时,已是傍晚五点半了。太阳已经下山,暮色将至未至,还好不影响观看目标。
我只知道“贞寿之门”牌坊在三栋书房下,具体位置却不清楚。由“木鹿街”进来,接“新兴北路”,直往“书房下”骑行。在一路口询问店铺老板,幸好老板知道,说就在前面。
原以为在敞亮的大路上,却偏于一角,初见到的那一眼,实觉得落魄寂寞。不由想到一句诗: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如果你对它不感兴趣、如果你不是与它历史有关的人,平常人见了,是不会有什么波澜的。
想必当初是修在村口要道上,每必得从其下经过。当年官员经过时,还得下马落轿,因为牌坊上面有“圣旨”二字。
所见牌坊脚地上生长着大叶芋,旁边有丛丛细竹,一旁一棵树的枝叶垂遮在牌坊上一角。牌坊门下,不再有路。现在,路开两边。周边都是三五层居家楼房。牌坊成了孤立的存在。
看上去,仍坚固完好。但肉眼只能看见牌坊中上部的“贞寿之门”四个大字,至于两旁的落款小字,如果不是通过有关资料,则看不出其中的内容。
对于这座牌坊,虽说是当时社会的产物,于当今社会不适用。但在当时看,是有积极意义的。是皇帝表彰、教化百姓的见证物,类似于现在社会的好人好事榜吧。
对于表彰对象黄氏,从贞节方面来讲,或许是对女性的一种束缚规范。连姓名都没有留下,可见一斑。也或许,黄氏本人不觉得其中的痛苦和不幸,而是一种荣耀。乐享其中,也是幸事。其实,幸不幸福,快不快乐,仅在于当事者。自己觉得幸福快乐就可以了。
每一个朝代、每一个人都有它的局限,因此,以当时社会来看,立牌坊是一种荣誉。
就是现在来看,黄氏守寡养育子女,也是值得可敬可佩的。并且活了101岁,实属不易,何况在过去的环境条件下。皇帝下旨表彰,也就不足为怪了。
“贞寿之门”牌坊,位于惠州市惠城区三栋镇上洞村书房下村民小组,即在三栋镇政府西概400米处的新兴北路边上。
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该时间来自牌坊旁边的碑志),是乾隆皇帝为旌表处士张岳忠之妻黄氏长寿贞节而立。黄氏为张岳钟之妻,丈夫去世后她寡居守节,含辛茹苦育儿成才,直到百岁高龄才过世。明清两代社会,倡导“忠孝节义”,对符合道德标准的人士建牌坊给予褒奖,以教化百姓。因此,该牌坊不仅是对当时社会下道德品质美好的女性的褒扬,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下的传统道德对女性的约束,背后的辛酸,鲜为人知。因受御赐的黄氏百岁之故,当地村民习惯把此牌坊称为“百岁牌”。
另,据有关资料记载,该牌坊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所建。这两个建造年份不一致。据相同资料所载的落款小字来看,应是乾隆五十九年(1794)所建。
两面都刻有“贞寿之门”
该牌坊为花岗岩石构建,由4根八角形石柱、9根石梁组成四柱三间格局。牌坊总高4.78米,宽5.21米。其中明间宽2.25米,两次间宽0.97米。
牌坊顶上本来还有一层,刻有双龙簇拥的“圣旨”二字,已坠,现存于上洞村原队部房内。
其下面为石刻“贞寿之门”,楷书阴刻置中,右刻“旌表处士张岳钟之妻黄氏百岁加一”,左刻“乾隆五十九年甲寅吉旦立”;最下部浮雕四个人物形象,两边各雕刻一瑞兽。左右两次间正面和背面均雕刻有石狮、凤凰、麒麟等代表长寿、富贵的吉祥图画。
整座牌坊完全用石头建造。用料的石柱和石板都是从整块石头上取下来的,中间没有断点。且接合部位没有用楔子等其他任何辅助加固的器件,完全靠石头打孔相互咬合,连接非常稳固。经历了二百余年风雨仍保存完好,幸免于难,难得可贵。
该牌坊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清代牌坊建筑样式,是惠州现存较有代表性的清代建筑物之一,于1984年被公布为惠州市级文保单位。
以上图片:贞寿之门(实拍于2024.10.21)
桥西柏子树下黄氏祖居
柏子树下33号
后五张:桥西柏子树下黄氏祖居、柏子树下牌坊(实拍于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