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很多人觉得词是宋代文人创造的文学体裁,其实早在唐代就有了词。比如韦应物寄调《调笑令》,填词一首描写边塞风情。韦应物生活在中唐时期,作为世家子弟性格中有侠义任性的一面。韦应物十五岁的时候当上了唐明皇的“三卫郎”,相当于皇帝身边的带刀侍卫。安史之乱爆发,唐明皇入蜀避祸,三卫郎解散,韦应物开始刻苦攻读。几年之后,韦应物科举入仕重返官场。
唐代中期,诗歌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内容上少了壮阔恢宏气势,形式上多了一些变化。韦应物讲究字句雕琢与音律节奏,故此比同时代的文人先行一步,尝试填词。词与诗相比,形式更加自由,情感表达更加细腻。有意思的是,韦应物没有写和爱情有关的作品,而是创作描写边塞的词作。由此看来,韦应物在创作上是个大胆的人,他喜欢尝试新的艺术形式。那就看看他到底写了些什么吧。
胡马,指西北地区的马匹。西北地区有草原牧场,早在汉朝就把西域引进的良马饲养在西北。到了唐代,战场上更是少不了西北地区饲养的马匹了。词中写道,胡马,胡马,生长在焉支山下。那里有水草丰美的牧场,以盛产良马著称于世。胡马耐力持久,擅长奔跑。它们奔跑的时候,四蹄刨开地面的砂石与积雪,一路嘶鸣速度极快。如果有人骑在马上东望西望,就会发现四周都是茫茫景色,有一种迷路感觉。
迷路啊迷路,恰好可以说明西北地区出产的胡马乃是宝马良驹。边塞的荒草无边无际,胡马一直奔跑到傍晚日暮也没有停歇。耐力持久,疾驰如风,有了这些良马就可以帮助戍边将士守护大唐边境了。
想不到韦应物填词走的是豪放风格,读罢《调笑令》令人豪气顿生、畅快尽兴。唐代中期,安史之乱平息之后,大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景象。内忧外患不断,让见过盛唐气象的韦应物格外感慨。他通过描写胡马,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钦佩,也流露出淡淡忧虑。边境战势渐渐吃紧,已经到了骑马奔袭,日暮赶路的程度。哪怕他没有明白说出边境战况,通过联想也能做出一些判断。
边境生活很苦,随时阻挡外敌入侵。有了这些胡马,可以让将士们在作战中更有底气。从细节出发暗示时代背景,不愧是大诗人的手笔。从《调笑令》可以看出来,自古诗乐不分家。词可以看成乐曲的组成部分,精通音律的诗人完全可以驾驭填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