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银700亿“巨坑”背后:熟人推荐,收益8%

每日人物 2024-10-12 22:00:29

2023年年底,海银财富爆发⼤规模兑付危机,涉及700亿资⾦池。如今海银财富创始⼈韩宏伟等⾼管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文 |陈⼤壮

编辑 |朗明

图⽚来源 |视觉中国

运营 |小二郎

你惦记人家的利息,人家惦记你的本金。

在2023年,大型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降到3%以下水平的时候,一家名为海银财富的公司却能将其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做到超8%。

凭借这一点,企盼高收益的投资者将数十万元、数百万元,甚至数千万元的钱打进海银财富的账户。然而,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2023年年底,海银财富爆发了大规模兑付危机,涉及700亿资金池。

2024年9月11日,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对外发布,依法对海银财富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立案侦查,对韩某某(指海银财富创始人韩宏伟)、韩某(指韩宏伟之子韩啸)、王某(指海银财富总裁王滇)等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从公告发布至今,陆续有投资者前往上海奉贤派出所递交报案材料,也有北京投资者选择在当地报案。“希望还是有的。请大家要积极提交证据,证据多一些,线索多一些,就有可能多拿回一些钱。”投资者代表鼓励投资者。

事情走到如今这一步,令外界好奇的是,海银财富是如何一步步,将投资者的钱吸入“黑洞”的?

熟人卖理财,收益8%

海银财富的理财产品,除了收益高,还有一大特点是投资门槛高,至少30万元起投。

在一位金融人士看来,这么高的门槛,要求产品发行公司有足够的实力以及产品说服力,才能让投资人心甘情愿地掏钱包。“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公司底色差,但粉饰能力强,需要业务员想尽办法获取投资者信任。”

担任了多年企业高管的李惠,到现在还在为自己的一时糊涂,懊恼不已。

2022年底,一位相识多年的好朋友找到她,向她推荐海银财富旗下的理财产品,说是收益能达到8%,并强调称:“上市公司,资金安全有保障。”李惠以“海银财富”为关键词搜索,是上市公司没错,但网上有不少关于它的负面新闻,包括理财合同纠纷,产品兑付出问题等。

“作为小投资人,我们不敢冒这样的风险把上百万放进去。”她把顾虑告诉理财师朋友,对方反倒称:“海银财富风控是出了名的严”“有负面才说明公司受关注多”“公司根本不在意这些”等。

李惠半信半疑,随后的日子,朋友不断向她发来海银财富的新品推荐,观察到公司一直正常运转,且收益诱人,她和丈夫商量后终于在2023年2月,拿出30万元,购买了一款期限73天的短期产品。

购买截图显示,该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可简单理解为预计年化收益)为6.3%,从当年2月14日起开始计息,当年4月28日到期。到期后,能拿到3780元的利息。

买完后,对方仍不罢休,不久后又向李惠推荐了一款100万元起投,最高可投1000万元的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从8.3%至8.7%不等。但李惠都没理会,“总要等第一笔投资到账了再说。”

2023年4月,说好的收益和本金如约到手。李惠悬着的心一下子落地了,没等朋友问,她就立即在当天主动追加投资了总计金额近百万元的产品。

李惠向每日人物出示了其中一款50万元金额的理财产品购买记录,记录显示,该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8.0%。理财师告诉她,产品期限为12个月,分三次付息。第一次是2023年9月,付息15342元,第二次是2024年3月,付息19945元,第三次是2024年4月,付息4712元,并连同50万元本金一同到账。

▲ 海银财富业绩比较基准为8%的产品。图 / 访谈者供图

没想到,正是这次不假思索的冲动,将李惠拖向了深渊。

2023年9月,第一次付息到账了。虽没有预期中的数字多,但也有9090元。“我虽高兴但也抱有侥幸,想着2024年4月份结束就不再投了。”没想到,这是李惠最后一次收到利息。12月份,她等来了海银财富爆雷的坏消息。

李惠在微信上质问理财师朋友,对方向她转发了海银财富的官方声明,随后就没了踪影。“难道爆雷之前,他一点迹象也没察觉到吗?”李惠称,“10月、11月的时候,他还在约我见面,向我推荐收益率号称9.5%的产品。”

无独有偶,工薪阶层赵福,也是在高中同学的劝说下,投了130万元在海银财富里,所投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为8.2%。据赵福描述,同学是从某大型银行跳槽到海银财富的,同学还称,自己家里人也买了,包括很多企业老板也在买。

用赵福的话说,“我很信任这位‘专业细心靠谱’的同学。他说海银财富所有产品都有底层资产,流程正规,受监管约束,不会乱来。”

每日人物了解到,大量投资人都是被熟人推荐购买海银财富产品的,这是海银财富理财业务得以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李惠透露,“我们投资人群里,投资3000万的大有人在。”据财报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海银财富在全国91个城市拥有185个财富管理中心,1749名理财师,46627名活跃客户。

一位生活在农村做木工生意的中年大叔王进回忆道,去年年底,他刚给儿子买完房子,本想着拿剩下的50多万元积蓄装修房子,帮助儿子完成婚姻大事,卖理财的亲戚却盯上了他这笔钱,一直劝他多投点,且一再保证收益高、并且安全。后来经不住对方的劝说,这位大叔就投了50万元。

“我不知道作为理财师,到底能拿多少好处,才会昧着良心做这样的事情。”王进愤慨地称,“但我有一次闲聊时,听这位亲戚炫耀一个月奖金拿了20万。还听群友说,一位海银财富某分公司的理财师负责人,年收入超400万。”爆雷后,李进每天都处在崩溃边缘,和亲戚的关系已决裂。

不难判断,正是由于高额的佣金,才驱使理财师们对身边的亲戚朋友们下手。不过,我们发现,还有一部分理财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被海银财富蒙在鼓里的受害者,在“财富管理巨头”光芒的照耀下,一些理财师满怀工作荣誉感。比如赵福在海银财富任职的同学,直到海银财富宣布爆雷那一刻,仍坚信海银财富的风控能力没问题,“以韩宏伟的风格,如果说赔偿,就一定会做到。”

韩宏伟是什么来头?他有什么本事,把理财师和投资人的人心,一并都笼络住了?

内幕被揭开

韩宏伟于1965年出生于河南永城,在老家经营过汽车修理厂,做过钢材生意、无烟煤生意。起初这些业务与金融领域的关系都不大。

2004年,他创立了河南省在外成立的首家异地商会——上海市河南商会,并担任会长,靠此积累了人脉资源,进而在2006年成立海银财富,2008年成立豫商集团,专门在豫商各方中间牵线搭桥,逐渐涉足民间借贷。

这一涉足不要紧,韩宏伟的金融雪球越滚越大,旗下控制公司不断变多,做的事情从借贷扩大到私募、财富管理、小贷、担保、互联网金融等。直至2021年又将海银财富推上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国内第二家赴美上市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

招股书显示,海银财富是“国内最大的房地产固定收益产品提供商”,拥有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及保险经纪三大业务板块。其中,财富管理业务(私募产品、公募基金及其他产品)是收入大头,这之中房地产私募产品又是重中之重,2018~2020财年贡献收入分别为8.05亿元、8.38亿元、10.51亿元,占财富管理服务收入比重为74.4%、78.8%、88.8%。

海银财富涉房地产财富管理业务的大发展背后,正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在2018~2021年经历的极速膨胀。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21年、2022年,包括恒大、融创在内的多家房企由于各种原因面临财务压力和债务问题。而海银财富提供的产品,恰恰投资了恒大、融创等公司的房地产项目。

按理来说,海银财富会因此受累,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海银财富不仅兑付仍然正常,甚至一些“期限6~36个月”的房地产私募产品还能提前兑付。

钱从哪来?彼时,业内猜测,海银财富明面上还在支付早期投资者本金和利息,但这些回报其实来自后期新进来的投资者。

那时,海银财富唯一高调宣扬的,是公司产品的高利息。动辄8%、9%的收益率很难不让抱有财富增值梦的投资者动心。

“我的理财师不仅让我投,连他自己也一直在投。”一位投资者称。出事后,理财师指责他“整天看负面消息。”并称,“我的钱也在里面,现在拉踩海银财富没有任何意义,我们都希望钱能尽快找回来。”

与其他爆雷的公司不同,韩宏伟作为海银财富的老板,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跑路,而是直面质疑。2023年12月大规模延期兑付刚发时,他接受上海证券报的采访称,“我们会负责任到底。不躲避、不逃避、不让投资者吃亏。相信企业可以走出低谷。”

韩宏伟称,针对兑付延期已形成初步解决方案,预计2023年12月底给到大家。为了进一步消除投资者的疑惑,他还与众多投资者开诚布公地召开了面对面沟通会。赵福称,韩宏伟以及海银财富的其他高管,在沟通会现场流露出的大意都是“我们会还钱、别逼太紧”等意思,似乎在不停给投资者希望。“然而,方案一直没有,钱也没有。现在看来,韩宏伟其实就是在拖”,一位投资者表示。

2024年5月,《证券时报》一篇《海银财富700亿“资金池”调查:傀儡空壳、交叉嵌套、底层空虚》的重磅报道,将海银财富资金去处、底层资产、平台伪造等内幕,一股脑揭开了。

“那篇报道是受害者陪着记者天南海北跑了两个多月写出来的成果。”赵福告诉每日人物。报道指出,海银财富所销售的理财产品全数违规,它们都是在被监管部门定性为非法金融的“伪金交所”进行的登记备案,通过数十家空壳公司进行发行。而募集的超过700亿元资金所投向的底层资产,相较于募资额普遍出现严重缩水,大量底层资产甚至被证实完全捏造、虚构,所募集的大部分资金去向不明。

▲ 海银财富理财师向投资者推荐的8.7%收益产品。图 / 访谈者供图

经历惨痛教训的李惠,在复盘自己的交易过程时,简直想骂自己,“为什么这么重大的交易,这么多的钱,我都没有当面去跟他们签字,全部都在网上做的?甚至我连产品细节、合同细节都没仔细看,七位数全部通过在线转账完成。北京分公司,也没有实地去看过一次。”

李惠称,事后再看合同,跟其签合同的是空壳的供应链公司。这家公司作为基金发行人,没有实际业务,也没有缴纳社保的员工。备案登记机构也是一家数次更名,有经营异常的公司。“避开了无数理财的坑,却没想到栽在了年底最大的坑里面。”李惠无奈地说。

此前,海银财富曾表达过要剥离对房地产业务的依赖,进行业务转型的意愿。现在看来,公司一边对外宣称转型,一边却在暗度陈仓。在这个过程中,1700余名理财师和4.66万名活跃投资者,都成了韩宏伟的盘中菜。

钱还能追回来吗?

海银财富在面临兑付危机后,曾推出一系列所谓化债方案,而这却被视为对投资者的“二次收割”。

方案中,海银财富提出使用房子、白酒、大健康资产进行抵债。但抵债的同时,需要投资者配置一定比例的现金“差价”。

比如,若投资者有700万元的待偿还投资,海银财富则提出以一套估价1000万元的房产进行抵偿,但同时要求投资者支付300万元的现金,作为房产差额。

或者,投资者有100万的待偿还投资,海银财富用135万元医美健康管理套餐抵偿,投资者额外支付30%即40.5万元的现金差额。

补差价还是其次,关键是这些抵债资产本身就价格虚高。而参与化债计划的理财师们,也被赋予了更多的销售“使命”和销售激励。据一位理财师透露,每卖出100万的产品,将获得0.8%比例即8000元的奖励。

所以,在投资者看来,理财师也并非他们自己辩解得那样无辜。据了解,一位81岁高龄的投资者在签理财产品合同的时候,质疑上面没有海银财富的公章,理财师为了完成销售,甚至私刻了公章并加盖在产品合同上。

产品停兑后,该投资者的女儿找到相关机构对公章进行鉴定,才得知章是假的。目前,这名理财顾问已因伪造公章被刑事指控。其女儿称:“风险评估问卷也是理财顾问替我母亲填的,她都81岁了,又没什么投资经验,居然被评定为进取型投资者。”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由于起投金额高,在网上,海银财富被贴上“专割有钱⼈”的标签。但真实情况则不然。赵福称,“我接触到的受害者包括我自己,根本就不是什么富人,而是老实本分的工薪阶层或小本生意人,好几代存下的血汗钱都化为泡影。很多人因为被海银财富,已经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

海银财富被立案的那一天,各类投资者组建的群里,大家奔走相告,互通报案进展,试图在彼此间寻找到钱款追回的一线曙光。

康德智库专家、上海权典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柯告诉每日人物,警方对海银财富“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立案侦查,意味着将开启对案件的全面调查,进一步验证立案时的结论或排除犯罪可能。

在被问到投资者的钱能否要回来、可能性有多大、需要多久时,张柯回答,被立案侦查的问题平台,投资人最终能拿到的本金比例平均为55.8%,平均历时20.5个月。如果平台被定性为集资诈骗罪,资金追偿的时间要更长,追回的资金比例要更低。

至于理财师是否将受到处罚,张柯称,根据相关规定,为他人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资金提供帮助,从中收取代理费、好处费、返点费、佣金、提成等费用,构成非法集资共同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能够及时退缴上述费用的,可依法从轻处罚。张柯建议,“如果理财师已经被列为犯罪嫌疑人处理,可以配合公安机关退还佣金,争取免刑可能。”

(文中李惠、赵福、王进为化名)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

侵权必究

2 阅读: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