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极目新闻 2023-12-25 17:35:20

极目新闻记者邬晓芳

随着西安“万千行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村民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同时更看得到奔头。

不久前,在西安市关于推进该市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提到,今年上半年,西安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22元,增长8.1%,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当地在乡村振兴中取得亮眼成绩的“底气”源自产业振兴,而努力实现“产业兴”到“全域强”,最终目标是“群众富”。

“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年来,西安市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走西安特色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努力实现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西安市官方披露的消息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22元,增长8.1%,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亮眼的成绩,得益于西安市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机制体制日趋完善,产业发展基础更加扎实,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更加稳定,特色产业成链成群,创新活力显著增强。从而,全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态势良好,乡村产业焕发勃勃生机。

数据显示,为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保障支撑,西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2022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7.87亿元,引导鼓励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资金超140亿元。

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为此,《西安市加强耕地保护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实施方案》出台,良田、良种、良技、良法系统发力,2022年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单产高出全省77.3公斤;建设西阎、沿渭、沿山、城郊4条蔬菜产业带,全面提升70家“菜篮子”基地和15家链主企业保供能力。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极目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西安市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业”特色产业发展,创新打造西安农业景区15个、西安乡村空间站18个,推出乡村休闲游精品线路20条,乡村民宿达到120家2000张床位,蓝田县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蓝田董岭村等四个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收入达15亿元。

培育省级以上农业品牌43个、名特优新农产品30个、特质农产品67个,组建农资、电商等4个行业联合会,建成2个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示范带动猕猴桃、奶山羊、葡萄、石榴等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今年9月,西安智慧农情监管平台数字赋能“空天地”系统-航测遥感技术全链应用正式发布,将有力提升现代化农业服务水平。“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陕西中心”落户周至,《西安—科斯塔奈农业科技战略合作备忘录》成功签订。

“董岭模式”助推集体经济发展

不久前,相关观摩人员来到西安蓝田县数字经济创新产业园,实地感受这里的现代化装修风格、人气爆满的直播间、琳琅满目的农特产展区,以及数字经济带来的欣喜变化。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蓝田县电商交易额累计完成23.25亿元,同比增长13.83%,跑出了蓝田数字经济“加速度”。

走进蓝田县洩湖镇薛家河村,只见家家户户门前浓浓的绿植直逼眼底,给人完美的视觉享受,青砖铺成的小院古朴典雅……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引得观摩人员连连称赞。

据介绍,通过盘活村内闲置土地,薛家河村积极探索打造“家庭宾馆”“家庭工厂”,建立人才孵化中心,逐步实现了乡村“美丽蝶变”。2022年,薛家河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21800元。

乘车沿着白鹿原环山路抵达山顶,风光秀美的将军村坐落在此。

据当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依托自然地理条件优势,近年来,将军村科学规划打造凫峪沟山水田园体验区、休闲康养体验区、影视城文化旅游体验区等3个特色功能区,通过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休闲旅居业态等,走出了宜居宜游宜业和美乡村发展新路径。

在董岭村,依山而建的不同风格民宿,让观摩人员不由放慢脚步。新建的“姥姥家”民宿古朴典雅,“林下轻风”民宿是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据西安日报今年9月报道,依托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董岭村已建成民宿26套,形成民宿集群3处。董岭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10万元,带动150余人就业。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民宿,董岭村已探索出依靠村集体经济发展民宿的“董岭模式”。

“群众富更有盼头”

今年以来,西安高新区聚焦2023年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全方位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形成村村有特色,沿路有美景,处处皆品质的高新乡村风貌,多措并举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不断提升民众生活质量。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乡村强。

为持续推进产业发展,促进农民致富,西安高新区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产业发展、衔接资金项目实施等政策落实,着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全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25825.26元,比去年同期人均纯收入19804.88元同比增长30.4%。目前,西安高新区农业人口34.3万人,总耕地面积21.56万亩,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保障。

西安高新区官方消息显示,截至今年10月,该区秋收玉米7.5万亩、产量2.25万吨,切实保障了粮食安全;蔬菜累计播种面积2.73万亩、产量7.18万吨,园林水果累计产量4.6万吨,“菜篮子”保障有效供应;培育市级龙头企业2家,提升现代农业园区2个,建设8个农产品生产基地,着力打造“户太葡萄”“灵沼蔬菜”“金永丰”“惠品肉业”“长丰挂面”等特色知名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稻香北大农文旅融合项目,不断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

为培养更多懂市场、会管理、有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西安高新区持续加强技能培训,激发内生动力,精准对接技能培训与就业需求,全区享受雨露计划政策补贴79人,补贴资金26.1万元,雨露计划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并多措并举打好稳岗就业组合拳,发布就业信息一万余条,解决就业岗位2000余个。

西安高新区相关部门表示,当地将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充分发挥城市、资本、产业、科技、人才、政策等优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出一条产业兴、人才强、生态美、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西安市相关部门表示,下一步,该市将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着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以“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为目标,精心做好村庄规划编制,突出地域特色,推进特质化发展、差异化打造、全域化提升;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有序流动;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加大乡村建设投入保障;坚持示范创建,结合省级示范创建要求,围绕“现代化”“田园化”“产业化”目标,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1 阅读: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