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版《太平天国》是国内仅有的一部描写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电视剧,看了有好几遍,发现这部电视剧虽然很华丽,也很煽情,但存在诸多的破绽,尤其是过于渲染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
在该剧中,一些太平天国的将领们在被清军俘虏后,往往面对清军的百般劝降,不为所动,宁可遭受凌迟酷刑。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如下几例:
一、北伐主将林凤祥在连镇陷入绝境,僧格林沁劝他投降,被拒绝。兵败被俘后,他被押解到北京,清廷派大臣肃顺劝降,林凤祥不愿屈服,还提出一个颇为讽刺的要求,即让咸丰皇帝将宝座让给洪秀全。这样无礼的要求,自然惹得清廷不高兴,最终林凤祥被凌迟处死。
二、罗大纲掉入清军陷阱中而死,妻子苏三娘为了营救他,也被曾国藩率军包围。曾国藩为了劝降,许以高官厚禄,苏三娘嘲讽了他一顿,毅然扑入了陷阱中,与罗大纲一起赴死。
三、英王陈玉成被俘,清将胜保劝他投降,被陈玉成骂了一顿。最终陈玉成遭到凌迟处死。
自古以来,在战争中,被俘虏的将领们常常被敌方劝降,以为己用。但在太平天国战争中,这种事几乎不存在。
虽然在太平天国后期,有大量的将领投降清朝,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这些人手里必须要很多兵,或者占据了重要的城池,清军如果硬攻,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在这种状态下,清军为了减少在战争中己方人员的伤亡,通常会选择接受太平军的投降,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而且将领们投降后,也很少得到重用,有的甚至被杀害,比如著名的苏州杀降事件。
究其原因,不管是和清军,还是湘军,淮军,都不缺乏优秀将领。
对于被俘的太平将领,几乎只有一个结局,就槛送京城凌迟,或者在被俘地凌迟,以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比如早期的林凤祥、李开芳,后期的陈坤书、石达开、洪仁玕等。
太平军将领中,只有陈玉成被俘后,胜保对其进行了劝降。但这只是胜保自己的意思,而非清廷的决定。据说李开芳在被俘后,曾屈膝投降,最终还是被凌迟。忠王李秀成似乎也要投降曾国藩的意思,但也没有得到饶恕。
而湖南天地会女首领许月桂等人兵败后,主动去官府自首,仍被湖南巡抚骆秉章凌迟处死。
可见,太平军将领被俘后,几乎不可能因为投降而免死。
对于被俘的太平军将领,清军为什么不去劝降呢?
一来清军和太平军并非普通的交战双方。在清廷上下眼中,太平军是长毛,是贼匪,所以他们一惯以粤匪、狗逆、丑类来称呼,恨不得将他们都抓起来凌迟。好不容易抓到,自然要以正典刑,来发泄心中的愤怒。
我想,如果被清军俘虏后,投降可以免死,那肯定大多数人会选择投降,投降虽然不光彩,但比起遭受千刀万剐来说,仍然是可以接受的。
二来被俘的太平军将领在清军眼中,已经是没了牙的老虎,根本没有利用价值。即使劝降成功了,你怎么知道他是否是真的投降,会不会再叛变。
所以,在清廷眼中,被俘的逆贼,只有凌迟处死而最解恨,最合情理。
与之相反,太平军在抓到清军将领和官员后,倒是习惯于去劝降,比如安徽巡抚李孟群被俘后,陈玉成曾进行了劝降,但李宁死不屈,最终被杀。而在太平天国期间,投降太平军的清朝官员和将领也是少得可怜,几乎没有。
对于太平军将领们而言,投降清朝是改邪归正,所以在打不过对方时,为了活命,很容易选择投降,而对于满清官员和将领们来说,投降太平军无疑是很耻辱,败了名节不说,还会连累一大家人。所以,他们在城破前,兵败后会选择自杀,甚至阂家自杀。在被俘后,往往因为拒不投降,甚至骂太平军而被杀的,比如湘军将领张运兰。
总结: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在太平军将领中,能够投降的都是手握重兵,能让清军损兵折将的。而被俘的太平军将领,清朝根本不屑于劝降。而太平军将领一旦被俘,投不投降最终都会遭到凌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