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雅PROX速谈与DT900PROX头戴耳机体验-TDS无心快语

我是音频数码怪 2024-05-09 01:42:21

Beyerdynamic the PRO X Series & DT900 PRO X Over-Ear Open-Back Dynamic Headphones - TDS GLIMPSE

ベイヤーダイナミック PRO X シーリズど DT900 PRO X オーバーイヤー型ダイナミックヘッドホン - TDS グリンプス

TDS REVIEW 与 TDS 无心快语全部基于 TDS Studio 评分标准以及内容说明 V202402 进行。

https://zhuanlan.zhihu.com/p/683194111

本文所涉及型号在当时市场背景下的 KT MARK:

Beyerdynamic DT700 PRO X: IV (Recommend)

Beyerdynamic DT900 PRO X: V (Excellent)

Beyerdynamic DT770 PRO X: IV (Recommend)

专业用途认证 | TDS ProQua:

Beyerdynamic DT700 PRO X: Monitoring Qualified - Studio

Beyerdynamic DT900 PRO X: Mixing Qualified - Digital

Beyerdynamic DT770 PRO X: Monitoring Qualified - Studio

这是拜雅 Beyerdynamic 品牌在 TDS Hearroom 正式出现的第五、六、七个产品。

本文的主角是 DT900 PRO X,借自 V 版。由于此前购入 700 PRO X 时的体验从未进行过分享,所以也会捎带几句 700 的介绍。关于 DT770 PRO X 本文更多地是对于展会上表面信息的一些想法,就不会穿插在文章主体内容中进行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为了称呼简便,会把 DT700 PRO X 和 DT900 PRO X 分别简称为 700PX 和 900PX。

要进行 PRO X 系列的产品回溯,显然是有迹可循的,产品定位你可以把它们理解是 DT1770 PRO / DT1990 PRO 的简化通用版,同样是面向专业市场,但是价格定位来到传统 DT PRO 系列的范围。如果说1770和1990是特斯拉单元二代目的一个先行试验,那么 700PX 和 900PX 的单元则是另一个型号的延续。拜雅的游戏产品线有一个叫做 TYGR300R 的头戴耳机,它在产品形态上为后续的新 MMX 系列打了样,而从结构上来讲,它也是 Stellar. 45 单元的第一次正式应用。

Stellar. 45 单元是 PRO X 这个系列的基石,它与过去的特斯拉单元以及更早用于现代 DT770 / 880 / 990 上的单元都有所不同。

以前我们常说拜雅很少有在主流产品线上设计专门的低阻动圈单元,这也导致传统789系列的低阻对应版本往往表现与它们的中高阻版本相差甚远,所需要的驱动成本反而更高。很多人认为789系列的低阻版本直推即可,然而相对偏低的灵敏度却暗示了这些低阻产品更多地适用于专门的低阻耳放系统或者一些专门的低输出阻抗声卡来驱动,这里的低阻并不等于易推。因而长久以来,拜雅的低阻耳机仅有专门低阻设计的 DT440 / 660 / 860 这个系列表现有口皆碑。特斯拉单元出现之后,带 p 后缀的易驱动产品相对过去789系列的低阻版本来说,驱动友好程度有了一定的提升,毕竟是高磁通量单元,T70p 和 T5p 的表现也是确实能够满足一些随身直推用户的需求的。与 AK 合作的 T1p 也是如此。

DT177X Go 可以理解为 DT1770 PRO 的一个易驱动版本,但是无论是它还是初次尝试 Stellar. 45 单元的 TYGR300R,都没有获得“叫好又叫座”的影响。于是当时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烧友对于拜雅的全尺寸低阻耳机的发展仍然是不太有高期望的。直到 PRO X 系列的出现,Stellar. 45 在专业产品线上的应用才终于让我们觉得,是不是拜雅想明白了。

再结合一些渠道原因的降价,我在前两年购买了 DT700 PRO X,当时正逢千元级封闭头戴耳机的产品井喷期,它的表现的确让我这个对于 DT770 系列不太感冒的人感到找到了趁手的工具。所以很快 700PX 与 SRH840A、T3-03、NTH-100 这几个新品一起成为了前两年我们常常会提及的产品。它们普遍拥有一定的专业产品交叉度,有着友好的驱动需求,以及普遍高于此前千元头戴的素质和更合理的结构设计。

那至于 DT900 PRO X 呢?我从多个来源分别长时间借过三四次,但是一直没有入手。作为一个封闭耳机的用户,我对于半开放头戴耳机的需求其实跟大多数人不太一样。900PX 定位是混音辅助监听,但用惯了自己老 DT880S 的我对于现在的混音辅助监听普遍态度都是挑剔再挑剔。就连大众口碑极好的 R70X 也在我手里没有连续留存超过两年以上的记录。我对于 900PX 一开始的态度也是这样。好在我等到了 MDR-MV1 作为这个需求的填补,这是后话。这时我看到了民用市场似乎对于 900PX 的热情非常高。

好了,讲完了漫长的前情提要,我们接下来该聊聊产品本身了。

700PX 和 900PX 的包装大体上采用了新的拜雅设计体系,黑橙配色,与之前白蓝品牌色作出区分。内部固定耳机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符合专业系列的“刻板印象”。

内部配件包括两条不同长度的线材和新定义小直径螺纹的 3.5mm to 6.35mm 小转大插头,以及一个相对还算厚实的收纳袋。没有替换耳罩备用。

腔体的造型基本可以理解为 1770 / 1990 的简化,是非常标准的正圆腔体,腔体材料为密度较大的塑料,通体黑色。700PX 的腔体为封闭程度非常高的状态,面板非常平整,而 900PX 的开放程度基本是传统 880 和 990 之间的样子,面板上有着规则的、类似 1990 的槽形开孔。两个耳机的头梁全部是一体成型的塑料材质,两侧的金属支架可拉伸长度较大,不必过度担心大头围的适应性。支架全部为拉丝金属材质,转轴设计的精致程度更高,比起传统的拜雅支架要显得更加现代化一些。转轴处均有静音处理,没有异响。

耳罩内部的海绵有一定的弹性,厚度较大,表面是相对比较高密度的绒布材质,长时间佩戴的闷热感不强,这点值得好评。这种新的耳罩相较于过去 DT770 PRO 系列以及新的 DT770 PRO X 上使用的耳罩来说,使用了立体剪裁,对于耳廓附近的压力分散会更好。耳罩内部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单元没有做斜置结构,但是大多数人仍然不会有耳廓被顶到的问题出现。

头梁垫的厚度适中,相对有一定的弹性。两副耳机的重量并不算十分轻便,对于头顶处的压力分散在类似尺寸的头戴里属于中规中矩的表现。两副耳机的耳压感都在合适的范围内,相较于 T70 / T90 系列显然更紧,但是并没有明确的不适感。700PX 作为封闭式耳机的隔音能力要比 M70X、SRH840A 等略好一些。作为专业用途耳机,两者的佩戴舒适度尚可,但是由于重量的缘故,长时间佩戴的压力还是会有感知。900PX 作为定位混音辅助监听的头戴,与 MDR-MV1、HD400PRO、HD490PRO、ATH-R70X 相比,还是没有那么轻便,但比起自家的 DT1990 PRO 等特斯拉单元全尺寸头戴来说,长时间佩戴的感受还是要舒服一些。在与几位混音同行的交流中,也普遍对于 900PX 的佩戴体验评价好于 DT1990 PRO 和 DT990 PRO。

两款耳机的可换线插座全部基于单边出线的 3PIN Mini-XLR 接口,不支持平衡输入,有着自锁紧结构。XLR 母座与插头之间的接触似乎并不是那么牢靠。包装中所附带两条线材仅有长度上的区别,全部都是无螺旋结构的直线材。

Stellar. 45 单元顾名思义,直径为 45mm 的动圈单元。振膜的悬边部分纹路密集程度相当高。单元与耳罩之间有一层相对比较厚实的吸音棉。这两幅耳机上的单元是完全一致的,所以阻抗也都是 48Ω,灵敏度为 114dB SPL。相对来说,都属于比较好推的。民用角度,一些中高定位的小尾巴或是中端以上播放器普遍能够推响推饱满,对于一些低阻耳放的适应性也不错;专业角度,绝大部分声卡的耳机孔、调音台的耳机孔等都可以良好驱动。

下面来谈谈 DT900 PRO X 的声音表现,全部基于默认短线、原始耳罩状态下得出。已经满足驱动所需功率需求。

低频量感适中,厚度和饱满度都控制在比较克制的状态。收放速度不算很快,但是收得比较干净。氛围烘托基本上是一个没有晕染感的状态,也不会觉得浓郁。900PX 的中低频平顺程度非常高,无论是体现在测量上还是实际听感上,它的中低频音色准确度都是对应价位中第一档的存在,也要好于我曾长期用于混音辅助监听的 DT880S,但是质感上不够突出会让 900PX 在一些现代录音的流行音乐聆听时让一些群体觉得动态不足或是缺少弹性,但从标准角度来说,它没什么问题。基音位于中下盘的乐器没有前倾问题。

中频,人声的厚度适中,有一定距离,口型的大小基本上是比较标准的状态,精致程度不是很高。900PX 对于人声的表现是基本对于质感表现和线条刻画取得了平衡,没有明显偏重。男女声的适应性基本相当,没有特别不适合的人声声线,也没有什么声线类型是表现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音色渲染仅在上盘有轻微痕迹,非常少,整体听上去略微偏暖一些,但是大体的中正程度是比较高的。颗粒度的保留不算多,但是并没有明确偏小的问题,所以在聆听一些声音粗厚的人声时不会感觉到缺东西。喉音的位置会比标准稍微高一点,气声的比例稍有突出,齿音在一些前期制作时有问题的曲目中会有感知,但是在大多数的合格音乐工业产物的表现时并不会恼人。通透程度适中。

乐器的质感和线条基本上也没有特别明确的偏重。弦乐器中,小提琴在偏上盘的一些地方会稍微亮一点,但是大部分频段都是较为标准的。中提琴、吉他等的厚度比较合适,拉拨弦细节稍有突出。大提琴的形体感比较标准,但是结像的清晰度并不是特别出色。铜管类的气势感中规中矩,意思呢同样没有特别明显的问题,需要亮感的小号等有着稍微突出的亮度。木管类的空气感中规中矩,有一定扎实感。乐器的泛音稍有突出感,总体量感是有所控制的。打击乐器的存在感中规中矩,镲片等有一点刺激感。

高频亮度总体适中,但是会有一些突出的尖峰来影响中上盘的自然度,听上去会有一点能量突出感,平滑程度不是特别好。高频到极高频之间差不多 10~12kHz 附近的衰减会让高频的一些峰显得听上去更加突出一些,但实际上高频的亮度并没有特别过分。极高频的延伸符合价位应有表现,滚降没有过早过快。

声场的边缘相对较为自然,规模感中规中矩,不算特别宏大的类型,横纵有接近的距离。声音的“高度感”并不缺乏,所以不必担心会有平面化的问题。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分离度合适,整体感良好。解析能力在两千元附近的全尺寸头戴中属于符合价位的状态,“解析感”有轻微的突出。动态表现适中,瞬态表现还不错。

那么从专业用途来考虑,900PX 适用的是怎样的工作流呢?首先,作为开放式耳机,尽管开放程度并不是 900PX 的强调点,但是录音监听的隔音需求显然是无法满足的。它更加适合的是录音结束后的后期处理工作,并不很适合人声和大部分乐器的挑错纠错。它更适合在混音流程中作为辅助参考。

在现在的数字混音流程中,900PX 可以依靠自己平直的中低频和经过校准后准确度尚可的高频,实现大体上平衡、中性的音色,结像表现精准程度也还不错。在用于立体声混音的时候,可以作为音箱外的混音参考补充。在邻近价位,适合于数字流程立体声混音工作的还有其他型号,900PX 在这方面大抵是不如 MDR-MV1、ATH-R70X 以及 HD490 Pro 那样能力突出的。不过,也还可堪其任,如果之前是用 HD400 Pro 或者是 HD650 作为混音辅助参考,900PX 是一个价格相近但是更好用的选择(如果你知道怎么校准中高频的话)。多声道或全景声混音的工作流程,MDR-MV1 和 HD490 Pro 的优势相较于 900PX 会更大一些。

综上,900PX 是一个这个价位不错的混音辅助监听工具,但是原价附近并不是第一选择。在降价后控制在千元出头的情况下,它比 HD400 Pro 这类要更加合适。

也大致聊聊 700PX 的声音吧,结合专业用途场景简单说说。如果说前文提到的几个千元封闭式监听新品中,SRH840A 是听上去最活跃的一个,那么 700PX 则可以说是听上去最无趣的一个——这个评价并不完全是贬义的。事实上,700PX 要比 DT770 PRO 系列显然更加适合于一些工作场景的使用,

它的低频会比 900PX 明显要拱起一些,基本的特性如速度感等类似,但是听上去的确会饱满一些,也会让基音偏下盘的乐器更加厚实、更加前倾一点。中频的准确度依然是相当不错的,对于大多数类型的人声有着较为扎实、厚度不算高但是能够平衡线条和质感的表现,音染非常少,直白程度比较高。相较于 770PRO 给人的很严重的 V-shape 印象,700PX 在人声监听层面是要优秀得多的。不过它的人声监听用途方向更多适合于录音棚录音时的实时返听,而非 CD900ST 那种又能用于返听又能用于后期挑错。乐器方面的音色大体上是平实、不过分抓耳的,对于铜管乐器的表达尤为擅长。打击乐器的表现也有着不错的能力。高频的亮度适当。声场不算大,动态瞬态基本上和 900PX 是一个水平。

对于人声监听的角度上讲,它相较于 DT770 PRO 们有着更加突出的结像和更饱满的厚度。不得不说它也有轻微的 V-shape 感,但并不严重。如果说 DT770 PRO 们适合的是鼓手或是贝斯手的返听,700PX 则适用面广得多。它用于人声后期纠错的能力没有 CD900ST 那样突出,作为一个返听工具是挺好的。

最后说几句拜雅百年特别产品 DT770 PRO X 的感受吧。

按照初始定价来看,770PX 显然是要比 700PX 和 900PX 稍微便宜一些的,1499元看起来是个挺有性价比的存在。然而在形态上我觉得它并不是很符合自己作为一个专业耳机的定位,反而是作为 Hi-Fi 耳机,它会更适合一点。

DT770 Pro 系列的声音已经被很多人熟悉了,770PX 试图在 Stellar. 45 单元复现那个声音风格,实际听下来,它的两头翘程度要比 700PX 明显一些,但是中频也没有像刻板印象中的 770 Pro 系列那样靠后。山洞音的问题严重程度也会降低不少。

从作为一个录音监听工具来讲,它相对于 PRO X 其他两型号更加轻量化的特性本来是应该更适合于长时间佩戴的。但是采用了类似 PRO X 的框架、770 Pro 的耳罩,在耳压上做出调整,使得被动隔音性能并不如 700PX,也没有 770 Pro 那个感觉。你说它舒服吧,就还行;但是它的定位还是个封闭监听啊,耳压感其实很重要的…… 新调整过的头梁垫设计也会给我一种拼凑了两代产品的感觉。作为百年特别款,它的做工其实也不是非常好,至少相较于 700PX,它的塑料会给人一种不太结实的错觉;相较于 770 系列,它的新设计又让我觉得试图有样学样却没做好。

作为鼓手监听不如传统 DT770 Pro 系列,作为人声监听不如 700PX,这价位的封闭监听甚至还有 DT150 这种 bug 存在,更让人觉得 770PX 的存在有点尴尬。如果它是个常规型号,我会觉得结合定价,还是个挺有趣的东西。然而它是拜雅百年纪念产品的第一炮,就展会上短暂的体验来看,它给出的实际成果有点四不像了。它并不难听,甚至素质在这个价位没啥可说的,我只是对于它的形态有些摸不着头脑。

Stellar. 45 单元还应该有很多用途可以覆盖,除了 PRO X 系列和那些游戏耳机,是不是可能小型化之后做个 DJ 监听呢?是不是可能做个广播监听呢?目前看是没消息,但是这颗单元的潜力不小,也相较于特斯拉单元更轻量化,拜雅应当想一些途径去发挥它的特点。DT240 PRO 停产了,what if……

KingTsui, TDS Studio.

May 2024

It's a TDS production.

所有内容全部自主创作,请勿抄袭内容、套抄行文结构等,保留一切权利。

TDS GLIMPSE is now available on Zhihu, Toutiao, Weibo, WeChat, SMZDM and Bilibili.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