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4位开国将帅中,只有8人是海外归侨而来,分别被授什么军衔?

史座计 2024-08-19 16:40:38

建国后不久,为了推动人民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推动国际军事合作,同时也是对众多开国元勋们在革命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肯定,我军借鉴苏联军衔体系,着手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军衔制度,遂在1955年9月第一次举行军衔授予仪式。

当年,共有10人被授予了开国元帅衔、10人授予了开国大将衔、55人被授予了开国上将衔、175人被授予了开国中将衔、798人被授予了开国少将衔。等到1965年6月军衔制取消,这10年间,又先后有2人被授予开国上将、2人被授予开国中将、562人被授予开国少将,共计有1614位开国将帅。

然而,在这一千多位开国将帅中,绝大部分都是本土的元勋,真正属于海外归侨的开国将帅却屈指可数,仅有8人,分别是叶飞、庄田、卢胜、唐铎、吴克之、叶松盛、曾生、陈青山。

那么这8人都从哪个国家回国参战的?都被授予什么军衔呢?

唯一一位从西方国家归国的是来自澳大利亚的曾生,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

1910年出生在广东深圳的曾生,父亲曾庭杰是澳大利亚华侨,一开始在一艘英国轮船上当厨师,后来到澳大利亚悉尼当厨工。曾生13岁时就被叔叔带到悉尼和父亲会面,在澳大利亚完成了初中、商业学院的学习,于1928年才和父亲一起回到广东老家。

尽管彼时正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的开始阶段,但尚且年幼的曾生多是在广东和香港读书,并未参与到与国民党的革命战争中。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刚从中山大学毕业的曾生就在香港创办了“海华学校”,自任校长,培养了大批青年抗日骨干,才算真正投入到中国革命战斗中去。

在抗战中,曾生担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总队长、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员等职,领导东江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牵制了大量日军,为华南敌后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解放战争中,曾生担任渤海军区副司令员、两广纵队司令员等职;建国后,曾生担任过广东省副省长兼广州市长、国家交通部部长等职,于1955年被授予开国少将衔。

唯一一位从社会主义国家归国的是来自苏联的唐铎,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

1904年出生在湖南益阳市的唐铎,21岁时以国民革命军军事飞行学校学生的身份被汪精卫领导的广州国民政府派遣到苏联空军第二飞行学校学习,由于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已在苏联加入共产党的唐铎就拒绝回到国民政府效命,遂留在了苏联参加革命,成为一名出色的飞行员,参加了列宁格勒空战、加里宁格勒空战、苏联卫国战争等战事。

一直到建国后的1953年周总理参加斯大林葬礼期间,代表中国第三次跟苏联方面提出唐铎回国的问题,苏联才松口,唐铎这才于4月9日告别了曾经生活了28年的苏联,回到祖国,以至于唐铎缺席了建国前的三大革命战争,但仍在1955年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又成为我军唯一一位没有参加过三大革命战争却又被授予将官衔的海外归侨将军。

回国后的唐铎,利用自己在苏联空军所学、所知、所识,创建了飞机发动机、航空军械设计、航空仪表、航空无线电、飞机场建筑、航空气象六个专业,为空军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后来唐铎官至辽宁省政协副主席。

剩下的六人皆属于从东南亚国家归国的将军。

从菲律宾归国的叶飞,被授予开国上将衔。

1914年出生在菲律宾奎松省的叶飞,父亲是身在菲律宾经商的福建华侨,母亲是菲律宾当地的女性,在1919年,父亲叶荪卫就将二儿子叶飞送回福建老家,由身在老家的原配谢氏抚养。长大后,叶飞就在福建闽东地区参加革命,参与创建了闽东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叶飞担任闽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兼红军闽东独立师政委,参加了三年游击战争;在抗战时期,闽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叶飞先后担任新4军3支队6团团长、新四军1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叶飞担任华东野战军1纵队司令员、3野10兵团司令员等职;建国后,叶飞被授予开国上将衔,成为归国华侨中军衔最高的将领,后来官至交通部部长、海军司令、副国级的人大副委员长。

从印尼归国的叶松盛,被授予开国少将衔。

1917年出生在广东梅县的叶松盛,在家乡上完小学、初中后就被母亲带到身在印尼定居经商的父亲身边,实现了一家团聚,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才回到祖国,由父亲的挚友,同时也是叶剑英的早期同学朱天任的介绍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正式参加中国革命,以至于叶松盛错过了土地革命战争。

在抗战时期,叶松盛主要在新四军担任非领导职务;进入解放战争后,叶松盛才先后就任华野6纵特务团政委、3野24军炮兵团政委等职;建国后,叶松盛就任空15师政治部政委、广州军区空军副政委、空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在1955年首次授衔时被授予空军大校衔,1964年晋升空军少将。

从新加坡归国的庄田,被授予开国中将衔。

1907年出生在海南万宁县的庄田,由于家境贫苦,在17岁时就漂洋过海到了新加坡打工,后来经老乡介绍,来到由荷兰资本家经营的一艘“生计”号货轮上当锅炉工,在这里,庄田加入了中共党组织,曾带领轮船的海员进行过罢工,得到了中共广东省委的赏识,特意安排他回到香港,中转到苏联学习军事。

经过在莫斯科步兵学校3年的系统性学习,庄田于1931年11月秘密回到上海,先后担任红1军团3师7团政委、红9军团3师7团政委、红5军团35团政委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次、五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抗战后,庄田主要在海南领导抗战,担任过琼崖人民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副司令员;解放战争后,奉调到桂滇黔一带,担任桂滇黔边纵队司令员等职,在1955年被授予开国中将,后来官至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广东省副省长。

从新加坡归国的卢胜,被授予开国中将衔。

1911年出生在海南琼海的卢胜,年幼时父母双亡,14岁时祖母又去世,卢胜无依无靠就参加了海南的革命斗争,由于受到国民党第10师的打压,迫不得已从海口下南洋来到新加坡做工;然而卢胜在新加坡只待了4年时间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新加坡的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于1932年被驱逐回国,在闽南一带参加军事斗争。

随着红军主力长征,卢胜留在了闽南地区,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战爆发后,卢胜先后担任新4军2支队4团团长、苏中军区4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卢胜担任3野23军政委等职;建国后,卢胜担任志愿军9兵团军政委、福建省军区政委、福州军区副政委等职,于1955年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

从马来西亚归国的吴克之,被授予开国少将衔。

1911年出生在海南海口的吴克之,14岁时就随外公下南洋来到新加坡谋生,打了2年工因年龄尚小,又不堪受奴役就于1927年回到家乡结婚;婚后3个月,吴克之又回到马来西亚当店员工作了2年,于1929年回国后再也没出国了。

回到祖国,吴克之一度参加了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基本没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在抗战爆发后,才到老家的海南领导革命斗争,先后担任琼崖纵队1支队支队长等职;解放战争后,担任琼崖纵队第一副司令员、琼崖纵队前线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建国后,吴克之曾任海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总参防化部副部长等职,在1955年被授予开国大校,1961年晋升为开国少将衔。

从马来西亚归国的陈青山,被授予开国少将衔。

1919年出生在福建泉州惠安的陈青山,在4岁时由于闽南一带发生瘟疫,在家的3个哥哥接连病逝,母亲也接受不了打击而离世,身在马来西亚当车夫的父亲陈文清紧急回国,把陈青山带到马来西亚抚养。长大后的他在马来西亚宣传抗日救亡,秘密援助祖国抗日,曾受马来亚共产党委派到新加坡领导工人运动,而被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于1941年被驱逐出境回国。

陈青山在马来西亚生活了18年时间,错过了土地革命战争和早期的抗日战争。到了抗战中后期,陈青山在家乡的海南参加革命斗争,先后担任琼崖民众抗日自卫团独立1总队4支队政委、琼崖纵队3总队政委等职;建国后 ,陈青山历任海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广东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海南军区副政委、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于1955年被授予开国大校衔,在 1964年晋升开国少将军衔。

1 阅读: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