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瓦尔登湖》,我发现这5个生活的真相,90%的人都错了

幻翠聊文化 2023-07-22 22:44:00

最近,王宝强火了,因为电影《八角笼中》大卖。

电影很精彩,挺正能量,但我们的生活只能自己过,只能自己去争渡。

《长安三万里》也火了,顺便让很多人重温了一下古诗词。

但生活就是生活,一地鸡毛还得自己收拾。

我在自己的一地鸡毛里,重温了《瓦尔登湖》。

1844年10月,梭罗正在爱默生家做帮工。

彼时,他对大多数人追求的生活感到奇怪,他觉得很多人不像是在生活,倒像是在受苦,他们拼命追求物质,总也没有尽头。

在梭罗看来,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

诗人钱宁建议梭罗:

在这个星球上,我看到适合你的,只有那片我曾命名为‘野蔷薇’的土地,去到那儿,给你自己造座木屋,在那儿开始伟大的自力更生的生活。

次年,梭罗借了一把斧头,走进瓦尔登湖畔的‘野蔷薇’之地,开始了自力更生的生活,他向朋友们宣布,他要去寻找真正的生活。

对于梭罗来说,这是一次实验,实验两年后,他将自己的实验和思考写成了《瓦尔登湖》,成了汗牛充栋的美国文学作品中最耀眼的篇章之一。

读完《瓦尔登湖》,我发现我们很多人都不懂得真正的生活,因为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也许不是我们自己的,而是外在强加给我们的。

01我们不认识生活,所以我们活得痛苦

在康科德生活期间,梭罗走了许多地方,脚步遍及各个角落、商店、办公室,还有田野。

可是他所看见的那些生活在其中的人,过的都是苦行僧似的生活,方式五花八门,不同凡响,而且无穷无尽。

那些人是怎么活着的呢?

有些人继承了祖上的家业,然后一辈子操持着这份家业,到死都没停止过,仿佛一出生就在努力建造自己的坟墓。

有些人在生活的重压下苦苦挣扎,被物质束缚着,总有干不完的活儿,操不完的心。

有些人拼了命赚钱,就是为了在生病的时候,能有钱去医院看病。

他们把钱存进银行,拼命想增加上面的数字,为此撒谎、阿谀奉承,让自己适应一套繁文缛节,循规蹈矩,压抑本心,甚至讨巧卖乖,只为获得更多物质。

在梭罗看来,这些人活得真苦,但他们苦,是因为不认识真正的生活,盲目遵从某种错误的认知,使自己则成了那套观念的奴隶和囚犯。

然而,恰恰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决定了他的命运。

为了发现真正的生活,梭罗拿着斧头,走进瓦尔登湖畔,砍了一堆白松,开始搭建房子。

为了省钱,他亲力亲为,房子很快就建起来了,花费不多,但房子很舒适。

房子建完之后,他开垦了一片土地种植粮食。为了补贴生活,他偶尔还出去打打零工。

最后他发现,生活是简单的,因为他一年所得,超过了这一年的所需,他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活得很好,活得很快乐。

生活明明很简单,可是为什么到了我们这里,就变得这么复杂了呢?难道是因为梭罗的胃很小,而我们的胃变成了黑洞?

不,不是这样的。

真正的生活所需,我们和梭罗一样,一天下来,也装不了多少大米。

我们拼命获取物质,总是感觉不到满足,不是因为我们吃得越来越多,长得越来越大,而是因为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决定了我们永不停止的追求。

我们觉得生活很难,稍微停下来,就会被生活淘汰,我们总是焦虑,怕自己活不下去,怕自己的生活质量会下降,怕自己成为他人眼里的失败者,成为亲戚朋友的笑话,怕给不了孩子好的教育。

这是我们认识的生活,但这不是真正的生活,而是被我们的焦虑和欲望放大了的生活。

事实上,人生的许多痛苦,皆因此而来。

我们怎么理解生活,我们就会怎么生活,我们对生活感到痛苦,是因为我们对生活的理解错了。

02人生是一片旷野,但无数人活成了一条轨道

梭罗所生活的时代,跟今天也差不多,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有一条轨道,努力找一份有前途的工作,赚更多的钱,成为人中翘楚。

无数人都在这条轨道上,不敢稍有偏离。

但梭罗是一个很自由的人,他不愿意被束缚。

他是哈佛毕业生,本该前途远大,可是他却不选择好好工作,而是选择随意探索,他不喜欢固定的工作,到处打零工。

毕业后,他本来想当一个老师,年薪500美元,可是学校一大堆规矩,梭罗一听就怕了。

如果他成了一个老师,往后他就要按照那些规矩去活着,等于把自己规定在一条既定线路里,这是梭罗无法忍受的。

从此以后,梭罗就不想找什么固定工作了,因为固定的工作,大多有很多束缚。

可是生活怎么办?

梭罗到处打零工,今天帮人家掏一天粪,又脏又累,赚75美分,花完了,再去打打工,粉刷房屋,建造篱笆,修理水井,当测量员,到处丈量土地。

无论是在过去还是今天,这样的工作,都是不稳定的,要是今天的大学生出来这样活着,恐怕会成为很多人眼里的怪胎。

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大学毕业,应该找一份稳定、高薪的工作,走上人生巅峰。

然而,生命是一片旷野,不是一条轨道。

我们的人生不是一列火车,从A城到B城,需要沿着固定的轨道前行,我们人生的终点是死亡,在那之前,生命有无尽的旷野等着我们探索。

当我们将人生固定在一条轨道上的时候,稍微有所偏离,可能就会让我们痛苦,可是如果我们将人生看成一片旷野,我们自由自在地在旷野里探索,任何一个方向,可能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收获。

毫无疑问,沿着轨道前行的人生,因为方向确定,所以会走得更容易,就像梭罗说的:

我们遵循某一条路线走下去是多么容易,多么习以为常,为我们自己设置一套常规,看起来是多么合理。

有人说,梭罗在瓦尔登湖只生活了两年。

确实,他只生活了短短两年,就进入生命之旷野的另一个地方去探索,他说:

我离开森林理由充分,如同我进驻森林有充分的理由一样。也许对我来说似乎还有几种生活可以生活,我不用花更多的时间过这样的生活了。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记得,人生是一片旷野,不是一条轨道。

旷野意味着无穷的可能,轨道意味着安稳的束缚。

03真正牛逼的人生,都知道顺应自我

生活是一条大河,在这条大河里,顺应潮流,活起来最轻松。

因为同行的人最多,有时候就算你不走,也会被同行的人拉着走,被同行的人推着向前。

然而,人生真正难得的,不是随波逐流,而是顺应自我,当他知道自己喜欢的生活是什么时,他可以逆流而上,和千万人背道而驰,也要顺应他内在的渴望。

当然,顺应自我是一条孤独而且充满坎坷的道路,因为很少有人能给你指点,大多数人都只会用他们的人生经验来教训你。

但你要记住,别人的经验,只是别人的,未必就适合你,梭罗说:

生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我还没尝试过的一次实验,他们尝试过了,可是对于我却没有多少可以借鉴。

有个农人对梭罗说:

你不能只靠吃蔬菜活着,蔬菜对骨头一点儿用都没有。

他说这话时,一直跟在牛的后面,可那些牛,依靠青草养出来的骨头,却拖着农民和他的木犁徐徐而行。

农人说这话,是他自己的经验,但梭罗大多数时候,却是素食主义者。

从众是人类的一个习性,谈不上好坏,但正是这种习性,使得城市越来越大,使得追求者众的东西被越来越多的人追捧。

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多数人跟脑袋进水了一样,没头没脑地往前冲,也不管自己喜欢不喜欢。

梭罗有一句很幽默的话,他说:

人们想方设法防止土豆腐烂,难道不能够想方设法医治脑子进水吗?脑子进水涉及范围太大,也更要命啊。

梭罗走进森林,去过一种“危险”的生活,肯定也有很多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

梭罗回答说;

我走进了树林,因为我希望从容地生活,仅仅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看看我是不是能够学会生活不得不教会我的东西,等我要死的时候不会看到我一辈子白活了。

我不希望我的生活过得不叫生活,因为生活实在太吸引人了;也不希望听任生活的摆布,除非万不得已。

所以,最高级的人生,是那些真正生活过的人,他们听从自己的声音,做了自己想做的事。

他们的一生,不是被外在逼迫着活,而是主动深入生活,去吸收生活的营养。

在我看来,这才是最值得过的人生。

04我们总是忽略自己的灵魂,所以我们容易精神内耗

经常听到一个词儿,叫“精神内耗”。

我们只要认真反省一下,就会发现,精神内耗就是灵魂的不安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跟他的内心的渴望产生了冲突,他一方面想要摆脱这种禁锢,另一方面却逼迫自己顺从,所以就有一种不见硝烟的战争,爆发在内在,这就是内耗。

梭罗住进瓦尔登湖的小屋后,有一些城里人向梭罗抱怨,生活成本太高,要买猪肉,要买茶叶和咖啡,还要面对因为生病在床无法工作赚钱的日子。

这么一想,真苦。

梭罗笑笑不语,他的小屋很小,他的饮食很简单,他很少吃猪肉,他也不担心没钱。

因为没钱了,他就出去打打零工,他不怕别人说他一个大学生却干这么低贱的活,他给爱默生修建栅栏,给地窖铺地板,总之,他干着各种杂工。

他这么做,是因为他的灵魂喜欢自由,他喜欢动手,讨厌被禁锢在某种工作里。

如果他不是要照顾自己的灵魂,他家有铅笔厂,经他改良的铅笔,质量上乘,他完全可以制造铅笔发家致富,成为人上之人。

可他说,已经做过一次的事儿,就不要再做了。

他的日子很清苦,但很自在。

他去地里干活,给庄稼除草,看见木柴,就捡回家取暖。

他也许穿不上奢侈的衣服,但他却给自己的灵魂穿上了平静舒适的外套。

我们很多人,拼命赚钱,买衣服打扮我们的身体,给他吃各种精美的食物,让他住在漂亮的屋子里,为了这些,我们很努力,想赚更多的钱,获取更多的物质。

可梭罗却计算过,我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了8个月,在吃上面花的钱可能还没其他人一个月花的多。

他得出一个结论:

我从两年的经历中领会到,即使在这个纬度上,获得一个人必须的食物也不费什么麻烦,方便得令人难以置信。

一个人可以像动物一样饮食简单,但却保持健康和力量。

人们免不了面临这样一个境遇,那便是经常挨饿(烦恼)不是因为缺少必需品,而是因为没有奢侈品。

确实如此,人们很多时候,疲于奔命,为的不仅仅是果腹的食物,而是外在的虚荣,以及心中的焦虑。

然而,外在的东西再多,灵魂若不安宁,人生依旧是痛苦的。

恰如梭罗所言:

多余的财富只能购买多余的东西,而灵魂的必需品,用钱是买不到的。

我们企图用物质装扮自己,其实装来装去,只能装出一个鲜亮的外表,所以梭罗说:

一只呆头鹅只会是一只呆头鹅,你怎么打扮它都没有用。

这话有些残酷,因为呆头鹅不会承认自己是呆头鹅,但容易精神内耗的,也就是呆头鹅,因为他们的灵魂没有得到足够的照顾,羸弱不堪,没有力量去坦然面对外在的动荡。

怎么样才能好好照顾自己的灵魂呢?

第一,多读书,读好书。

很多成功学的书,让人越来越焦虑,那种书没有力量,因为他贩卖的,恰是焦虑。

真正成功的人,从来不会鼓吹成功,也不会教人怎么成功,因为他知道,成功对于每个人来说,应该是不一样的。

第二,听从灵魂的声音,而不是听从欲望的声音。

很多人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是因为害怕过不好这一生,害怕活不下去,其实当一个人内在足够丰富的时候,他就会发现,获取这一生需要的方法,实在太多。

相反,内在贫瘠的人,总要拼命抓住自己能抓住的稻草,来满足可怜的安全感。

第三,探索自己吧。

你永远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一片多么广阔的天地,对于这片天地,你探索得越多,就会发现他越是迷人,就会发现和外在的世界比起来,他更加丰富而自由。

05成功没有标准,但大多数人活在他人的尺度里

今天,有一套很强大的成功观,归结起来就只是一点:钱多。

一个人有钱了,就会成为他人眼里的成功者。

这种成功观像病毒一样传播,无数人都被感染了,他们想要成功,于是拼命搞钱,拼命扩大自己的产业,增加自己的银行存款。

因为大家都觉得,这种生活才是好的。

为什么是好的?

因为大多数人都这样说,也都这样做。

可是梭罗说:

人们赞许并视为成功的生活,也仅仅只是一种生活而已,我们为什么要夸赞一种生活,让另一种生活受到排斥呢?

确实,任何一种生活,都只是一种生活而已,仅仅是因为有人适合这种生活,并在里面做出了成绩,就被视为成功,实在是没道理。

然而,人容易犯的一种错误就是,看到有人在某种生活里获得好处,就觉得所有人都应该过这种生活。

比如,很多人都觉得,住的房子应该宽敞豪华,住在简陋的棚屋里,是难以想象的。

有个镇上的人,赶着牛去赶集,看见梭罗的房子,就觉得这生活没法忍受,他问梭罗,怎么会到这里来吃苦?

梭罗说:

我很确定自己喜欢这里。

别人眼里好的生活,未必适合他,而他喜欢的生活,也未必适合别人。

成功没有标准,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

把不同的人,套进相同的模子里,实在是一种残忍。

有些人拼命想要有自己的产业,有自己的农场,有稳定的工作,固定的办公室,觉得这种生活好,离成功更近,可是如果让梭罗去过这样的生活,他估计觉得生不如死。

因为他说:

尽可能自由地生活,别受约束,认真经营一座农场和在监狱里坐牢,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成功是什么?

不是把自己套进别人的标准里去看是否满足,而是看你现在过的生活是否是你想要的。

不适合你的,赚钱再多,终究也只是将灵魂锁在笼子里。

对自我来说,灵魂不自由,永远算不上成功。

倘若一个人不能和他的同伴们保持同步,也许是因为他听到了不同的鼓点。让他踩着他听到的音乐走路,不管音乐的节拍是什么,有多远的距离。

如梭罗所言,只要他走出去了,按照自己的节奏,走了自己想走的,那就是成功。

06

《瓦尔登湖》真的是一本生活指南。

当我们不知道怎么生活的时候,我们不妨好好读读这本书,然后对生活,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很多人对生活的理解,其实都是外在强加过来的,外在的大环境说,这样的生活才是好的,他们就追着这种生活,外在说那种生活才是好的,他们就追求那种生活。

梭罗说:

只有清醒,才算活着。

我们很多人活得并不清醒,因为我们的眼睛失去了光明。

让我们的眼睛失去光亮的光明,对我们来说就是黑暗。只有我们醒来的那天,黎明才是黎明。黎明到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多。太阳只是早晨的一颗星星。

文|不有趣灵魂,本文系头条首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若需转载,请于3日(72小时)后进行,相互理解,感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