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中,我党并非从开始就占据优势,而是经历了一个由弱变强的过程。早期国军处于主动,基本上是想来打就来打,想在哪里打就在哪里打。
以晋冀鲁豫为例,即便刘邓率部接连获得陇海路、定陶、巨野等战事的胜利,但根据地都被打烂了,经济和后勤都难以支撑,最终才选择孤军深入似的千里跃进。
为什么一开始我军没有主动进攻、甚至刻意避开敌精锐呢?主要在于这时的客观实力真的不及国军,山东根据地的泗县之战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
我军以十倍兵力攻坚,却遭遇惨败,导致全军上下士气低落。这让其他解放区也心中忌惮,直到1947年底才让局面得到一定的翻转。
那么,泗县之战纸面实力如此悬殊,为何会打成这样的战果?背后有什么原因?
陈老总的谋划
1946年7月下旬,陈老总率领山东野战军从鲁南转战淮北,准备击退进犯两淮的敌人。他在给中央的电报中说道:
现华中全境,苏中敌气已颓,淮南、淮北敌气正旺,我决心在淮北打一、二次好仗。
第一战倒是不负众望,在朝阳集成功歼灭国军92旅及60旅一部,取得一个开门红。
此时各解放区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无论何处传捷报,都能给予全军上下精神鼓舞。山野因朝阳集之战得到中央表扬,内部大多数人就想再接再厉。
该打谁呢?有人提出可进攻薛岳麾下的60旅,朝阳集已歼其一部,我方拥有心理优势,不过宋时轮主张打泗县的桂系两个团。
宋指出薛岳部相距中央军第五军不远,打起来风险太大。而桂系目前在淮北一带有四个团,分布在灵壁、泗县、五河三处,只要以优势兵力隔绝灵壁、五河,打泗县就十拿九稳。
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最后需陈老总拍板定夺。陈老总思考过后,同意了山野参谋长宋时轮的看法。
致电中央“我决心消灭桂系在泗县之两个团,并调动其援队,逐次消灭其二三个团”。
中央给予他们很大自主权,特别提醒道“凡只能击溃不能歼灭之仗不要打,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机会歼敌,过于急躁并不恰当。”
既然没有反对,山野就按照宋时轮的安排,开始集结调动。
国民党徐州“绥署”主任薛岳通过情报分析,有所警觉,随即给泗县方面下令,要求尽快加固工事、增强防御,这就导致攻坚的难度增加了不少。
8月7日,陈老总一声令下,外围的清扫战打响,山野2纵9旅迅速攻占鹿鸣山,山野7师进逼到灵璧周边构建阵地,将泗县团团包围,切断与外界的联系。
当晚负责攻城的山野8师、山野2纵4旅、华中野战军9纵等共10个团,开始对县城进行试探性进攻,但没取得好的效果。
8月8日一早,国民党第七军增援部队从五河出发,突破山野7师的阵地后,与山野2纵4旅遭遇,最终被打回五河。
距离泗县最近的国军无力影响战局,这就意味着我方短时间内可以放心大胆地攻城了。于是,陈老总下达总攻命令。
本来我方以为,拥有巨大人数优势,破城只在朝夕之间,可第七军的火力和战斗力,都超乎了想象。打到9日拂晓,我方仅攻取一些小阵地,未能突破核心防线。
我军并非没有部队冲入城中,但第七军并未在城破后就崩溃,反而频频发起反冲锋。
尴尬的是,由于敌人的炮火覆盖及天气等原因,我攻城部队后继无力,始终没能站稳脚跟。
山野8师被称为“陈军长袖子里的小老虎”,但两个营打进去没打下来,预备队三个营替上去还是陷入对峙结果。无奈之下,指挥部只好在9日夜下令撤退,主力撤至睢宁以西休整。
此战我军损失巨大,主攻的山野8师11000人伤亡2700余人,近四分之一的比例。其余攻城部队也都有数百人的伤亡。
为何遭遇惨败
泗县之战让山野士气严重受挫,悲愤、消沉、发牢骚的情况非常多。按道理来说,敌都已陷入包围,我方具有兵力优势,为何还打成这样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产生了轻敌情绪,未能预估到桂军的强悍。朝阳集之战获胜后,山野上下过于乐观,觉得只要不碰上五大主力都没关系,结果却在桂系身上碰了钉子。
第七军可不是一般的部队,早在北伐时就打出“钢七军”之名,部队中大多为广西子弟,大家沾亲带故,抛下同伴就溜的情况比较少见。泗县他们是防守方,更不会四散逃跑。
且白崇禧练兵挺有一套,他对麾下实行“连坐法”,一人逃跑全队受罚,还布置有很严厉的督战队。几个因素加起来,第七军战斗力自然强,坚决程度超出我军想象。
二是武器差距很大,我军严重缺乏攻坚装备。当时属于解放战争初期,我方还没机会缴获,火炮少得可怜,偏偏泗县又被临时加固,让攻坚更为困难。
但国军那边正好相反,山野8师两个营本来冲进了城内,预备队也准备跟进,但第七军的火炮迅速封锁,导致城内、城外断绝联系。
随后国民党又派出飞机轰炸,城内的8师两个营伤亡惨重。这样火力覆盖后,桂系两个团以连、排为单位,仗着对城内环境的熟悉发起反冲锋。
最终山野这两个营孤立无援,被打得基本丧失战斗力。
三是天气太过恶劣,雨水过多、壕沟过深。当时泗县一带正值雨季,道路泥泞,不利于进攻,这一点陈老总7月底给中央的电报上都提及过:
到处一片汪洋,每夜部队只能走20里至30里,榴弹遭水湿即不能用,部队特别疲劳,病员增多,敌驻扎之村落即沟深水满,不好突击。
但是,后来他听信一些干部误传的情报“泗城外壕水深不过膝”,且想要迅速打开局面,最终还是急功近利了。
等山野抵达泗县附近时才发现,什么“深不过膝”,直接都到了“积水齐胸”的地步。这光是走路都艰难,别提要扛着武器进攻了。要进攻,弹药还严重受潮。
然而部队都已经调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最终还是打响了攻坚战。而泗县周遭壕沟里的水非常深,负责进攻西门的2纵4旅根本过不去,华中野战军9纵在城东也没取得突破。所以,光靠一个山野8师,我军只能撤围。
进攻泗县,陈老总用了12个团打援、10个团攻城,奈何却没能歼灭泗县城内的桂系2个团。
这个结果,不止华东战场蒙上阴影,其他根据地也受到了影响,往后尽可能不选择敌精锐主力打。直到1947年底,这种局面才彻底改善。
别瞎说,第一次涟水保卫战粟裕打的就是74师,这要不是主力,还有谁是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