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一具尸体1.8万,一周捞70具尸体,捞尸人却叫苦:真没挣啥钱

小阿蔓的梦游记 2024-10-25 11:00:38

“一具尸体一万八,先给钱后捞人。”

2009年,一张名为“挟尸要价”的照片被疯狂刷屏。

只见冰冷的江面上,一具尸体被一根绳子牵引着,而绳子的另一端,是一个叼着烟、满脸不耐烦的男人。

而这个男人, 就是大家口中所说的“捞尸人”。

不给钱就不捞人,都说“死者为大”,可在这群人眼里,逝去的生命不过是一桩桩生意,冰冷的数字。

捞一具尸体1.8万,一周捞70具尸体,拿到他们手里的钱足够养活几代人了,可他们却却一个劲的叫苦:真没挣啥钱!

本该是一件行善积德的事情,为什么如今却变得如此“恶臭”?

难不成真的人性本恶吗?

“天价捞尸”

2009年10月24日,湖北荆州长江宝塔湾原本平静的江面因为两名落水儿童泛起阵阵涟漪,危急时刻,9名长江大学的学生义无反顾地跳入江中。

其中三个年轻的生命,为了救起两名落水儿童,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样舍己救人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可这样的英雄壮举,却因为一起“天价捞尸”事件,人性本恶在这一刻更是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悲剧发生后,闻讯而来的并非专业的救援队伍,而是一群自称“捞尸人”的渔民,他们中为首的是一个叫王守海的男人。

本应是争分夺秒的生死救援,在王守海眼里,却成了一场冷酷的交易,他漫不经心地向悲痛欲绝的师生开出了“天价”——打捞一具尸体,1.8万元。

尽管师生们恳求他先救人,承诺事后一定会付钱,但王守海无动于衷,甚至以停止打捞相威胁,硬生生将一位已经遇难的学生尸体长时间浸泡在冰冷的江水中。

最终在师生们凑齐了3.6万元“捞尸费”后,他才不紧不慢地将三名学生尸体打捞上岸。

事发之后人们更是纷纷指责王守海“冷血无情”、“趁火打劫”,甚至有人将他称为“吃人血馒头的恶魔”。

难道人性真就这么不堪一击吗?

捞尸人的独白

据王守海透露,事发当天他接到老板的电话,让他去长江宝塔湾打捞尸体,老板告诉他,捞一具尸体1.8万元,这是行规。

王守海赶到现场后,看到岸边围满了人,在了解到落水的是三名大学生后,动了恻隐之心,主动提出将价格降到1.2万元。

由于校方当时没有带现金,双方发生了争执,王守海按照老板的指示,先打捞了一具尸体上岸,并要求校方支付剩下的费用。

就在这时,一名记者拍下了那张引起轩然大波的照片。

随着舆论的发酵,王守海的老板担心事情闹大,便带着剩下的钱款,不知去向,而王守海,则成了这场舆论风暴的替罪羊。

“我们不是魔鬼,我们也是人,我们也有家人,我们也要生活。”

这是王守海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这句话,道出了无数“捞尸人”的心声。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捞尸人”是一个神秘而又恐怖的职业,他们与尸体打交道,与死亡为伴,仿佛游走在阴阳两界之间。

然而很少有人真正了解“捞尸人”的生活,了解他们背后的辛酸和无奈。

“捞尸”是一份高危职业,充满了危险和挑战。

长江水流湍急,水下情况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意外,而且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很容易患上皮肤病、关节炎等职业病。

除了身体上的伤害,“捞尸人”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每天面对的,都是冰冷的尸体,有些尸体已经高度腐烂,散发着难闻的气味,令人作呕。

“有时候,捞上来的尸体,面目全非,根本认不出原来的样子。”

一位有着多年捞尸经验的老人说道,“那种场景,真的让人毛骨悚然。”

即使面对如此恶劣的工作环境,“捞尸人”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因为他们知道,这份工作,虽然不被人理解,但却关乎着生命的尊严,关乎着家属的希望。

“每次接到家属的求助电话,我都会尽力赶到现场。”陈锋,一位在长江边从事了18年捞尸工作的老人说道,“因为我知道,对于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属来说,找到亲人的遗体,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可“捞尸人”的付出,却很少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在很多人眼中,“捞尸人”是“晦气”的象征,人们避之不及。甚至有些家属,在找到亲人的遗体后,非但没有一句感谢的话,反而会对“捞尸人”恶语相向,认为他们是“赚死人钱”。

“天价捞尸”事件,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传统捞尸行业存在的种种弊端。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全新的救援模式应运而生——民间公益救援组织。

蓝天救援队

2007年,中国第一支民间专业、独立的纯公益紧急救援机构——“蓝天救援队”正式成立。

与传统的捞尸队不同,蓝天救援队更加注重专业化和规范化建设。

他们拥有专业的潜水设备、水下机器人、声呐探测仪等先进装备,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水下救援环境。

更重要的是蓝天救援队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志愿者队伍。

这些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自费参加各种救援培训,为的就是能够在危急时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们不图名,不图利,只为了一颗公益心。”一位蓝天救援队的志愿者说道,“看到那些被救起的人,重新回到亲人身边,我们感到无比欣慰。”

蓝天救援队的出现,为“捞尸”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他们以专业的技能、无私的奉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支持民间公益救援事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来。

挟尸要价是行业乱象,还是人性之恶?

“挟尸要价”事件的曝光,狠狠撕开了捞尸行业的黑幕。

有人将矛头指向王守海,指责他冷血无情,发“死人财”;也有人认为,他只是整个行业乱象中的一个缩影,背后的操控者,才是罪魁祸首。

捞尸行业长期以来游走在法律和道德的边缘。由于其特殊性,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监管也相对薄弱,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一些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将捞尸变成了“无本万利”的生意,形成了以“挟尸要价”为主要特征的“霸王产业”。

他们往往垄断一方水域的捞尸业务,排挤竞争对手,甚至对其他渔民进行威胁恐吓。

一旦发生溺水事件,他们便闻风而动,以“专业设备”、“丰富经验”为筹码,与家属进行“谈判”,将捞尸价格抬高到令人咋舌的地步。

在他们眼中,死者家属的悲痛欲绝,不过是“生意”场上的一场博弈,而生命的价值,也被冰冷的金钱所衡量。

这种漠视生命、践踏道德的行为,不仅给死者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更深深地刺痛了社会的良知。

无论是传统的“捞尸人”,还是新兴的民间公益救援组织,他们都承担着“摆渡生死”的重任。

“天价捞尸”事件的背后,既有行业监管缺失的因素,也有人性贪婪的成分。

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整个“捞尸”行业的价值,更不能将所有的“捞尸人”都贴上“冷血无情”的标签。

我们需要做的,是加强对“捞尸”行业的监管,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规范行业行为,让“捞尸人”能够在阳光下,体面地工作。

我们也期待着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捞尸行业能够回归本真,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让那些在生死之间摆渡的人,都能守住内心的良知,成为真正的“生命摆渡人”。

文/编辑:招财小芬

大众数字报2009-11-06《“挟尸要价”另有其人“见死不救”渔民被冤》

百度百科-蓝天救援队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