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家乡32年再回故土,伟人毛主席挥之不去的乡愁!

乐荷谈文化历史 2024-11-24 01:14:03

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他的一生充满了战斗和奉献。然而,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寻常人。在长达32年的离乡之旅中,他常常思念家乡的山水、乡亲和亲朋好友。并通过他的行动和诗词表达,展现他对家乡的眷恋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爱!

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泽东亲自考察了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城乡,用大量的事实驳斥了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责难。在这次考察中,他也顺道回到了家乡韶山。当他来到韶山时,乡亲们热情欢迎他,他在毛震公祠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讲。这次离开韶山后,毛泽东继续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直到1959年6月才回到故园韶山!

在他长达32年的离乡之旅中,毛泽东常常思念家乡的山水、乡亲和亲朋好友。他在紧张的工作和指挥战斗之余,也不免思念家乡的美景和亲人。然而,作为一代伟人,他善于用各种方式排遣心中的乡愁,并表达对家乡的眷恋,以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伟大的革命斗争中去。

1929年秋,毛泽东因意见分歧被迫离开红4军七大的领导岗位,但后来又被迎回军中。当时红4军刚刚攻克了“铁打的”上杭。这时正值重阳节,毛泽东写下了一首词《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表达了人生易老天难老的感慨,同时也赞美了战地重阳的壮丽景象。他用猛烈的秋风比喻革命力量,预示着革命的烈火将不断扩大,终成燎原之势。这首词展现了毛泽东对乡愁的释怀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爱。

1937年8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共产党取得了合法地位,国民党取消了对延安的封锁。毛泽东非常惦念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父老和亲朋好友,他频繁地给他们写信,询问家乡的情况,以解乡愁。他还邀请堂弟毛泽连和表弟李舸赴京作客,与他们一起度过国庆节,并参观北京和天津的景点。这些举动表明了毛泽东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

1950年5月上旬,毛泽东收到毛泽连寄来的一封信,信中描述了家乡遭遇的严重干旱和农民的困境。毛泽东为此感到焦虑不安,决定让儿子毛岸英代父省亲,回韶山了解实际情况并看望乡亲。毛岸英按照父亲的要求,步行回到韶山,与乡亲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他圆满地完成了父亲交给他的任务,也在乡亲们的心目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使毛泽东得到了安慰,排遣了心中的些许乡愁。

最终,毛泽东在1959年6月25日回到了阔别32年的韶山。他参观了毛震公祠、楠竹皂父母的坟墓,看望了当地的干部和群众,与他们交谈了生产、生活情况。他的乡愁得到了尽情的释放,心情格外舒畅。在离别故乡的前夜,他在房内写下了《七律·到韶山》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和对革命事业的热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的乡愁,如同一条红线贯穿了他的一生。他在漫长的征途中,时常回忆起家乡的山川河流,那些曾经陪伴他成长的地方。这些回忆不仅是对家乡的眷恋,更是他坚定信念的源泉。他深知,只有将家乡的美好与全国人民共享,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然而,毛泽东并没有被乡愁所困扰,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排遣心中的思念。他用笔尖书写了大量的诗词,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革命事业的热爱融入其中。他的诗词充满了对家乡的描绘和对人民的呼唤,激励着无数的革命者投身于革命的浪潮中!

同时,毛泽东也通过行动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他积极参与革命斗争,带领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而努力。他的行动不仅是对家乡的回报,更是对乡愁的排遣。他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为家乡争取更好的未来!

毛泽东的乡愁和故园情深,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对家乡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他的行动和诗词,将乡愁与革命事业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他对家乡的眷恋和对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正是这种乡愁和故园情深,激励着毛泽东不断前行,为实现革命的胜利而奋斗!

毛泽东,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他的一生充满了战斗和奉献。他的乡愁和故园情深,成为他坚定信念的源泉,激励着他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他的行动和诗词,将乡愁与革命事业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他对家乡的眷恋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爱。正是这种乡愁和故园情深,让毛泽东成为了一位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纪念的伟大人物!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