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年代初期,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低,物资也比较匮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部队的伙食水平着实不高。
在步兵基层连队,一日三餐的主食通常是细粮掺和着粗粮。细粮的供应有限,为了让大家都能填饱肚子,就不得不搭配上一定比例的粗粮。而菜肴方面,翻来覆去总是那几样,土豆、白菜、萝卜成了餐桌上的常客。这些蔬菜虽然能提供一定的营养,但口味单一,长时间食用难免让人感到腻烦。在当时的条件下,平素里想要改善伙食极为难得,对于全连一百多号人来说,吃上一顿别样的美食,比如大包子、饺子之类的,那简直是一种奢望。
由于平日里的伙食相对简单和单调,全连官兵都对能够改善伙食的时刻充满了期待。大家在艰苦的训练之余,偶尔谈论起美食,眼神中都流露出对丰盛饭菜的渴望。而肉包子,在大家的心中成为了伙食改善的象征。每次想到那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肉包子,仿佛所有的疲惫都能暂时消散。
在大家的期盼许久之后,终于有一天,炊事班的战友们给大家带来了惊喜。在一个周末的晚饭时分,当大家走进食堂,那扑鼻的香气瞬间扑面而来。原来,炊事班的战友们经过一整天的忙碌,为大家准备好了香气扑鼻的肉包子。
连队制作的肉包子个头硕大,每一个都饱含着炊事班战友们的心意。刚出笼的包子热气腾腾,那浓郁的肉香让人垂涎欲滴。战士们迫不及待地拿起包子,大口咬下去,满嘴都是鲜香的馅料。起初,大家吃得风卷残云,狼吞虎咽,几个包子下肚后,胃里有了些充实感,便打起了饱嗝。但那种对美食的渴望和长久以来对肉包子的期盼,让大家的馋劲儿依旧未消。尽管肚子已经开始发出“抗议”,但还是会咬咬牙再吃上几个。
在那一刻,食堂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一边品尝着美味的肉包子,一边交流着,分享着这份难得的满足和快乐。那些平日里训练的辛苦、对家乡的思念,似乎都在这一刻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这一顿肉包子,不仅仅是一次伙食的改善,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让大家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关怀。
我在基层连队的时候,记得还吃过两三次的大包子。连里的一位战友家是山东烟台的靠近海边,一次家人来部队探亲,捎带来了一大包的海米虾仁。这位战友二话不说,通过副连长把这包珍贵的虾仁送到了炊事班。炊事班的战友们如获至宝,把虾仁切碎再掺上一些当地的时令蔬菜,就包上了几笼屉的大包子。当大家吃到那有着特殊鲜味的包子时,都纷纷打听这奇妙的美味从何而来,得知真相后,大家对那位战友充满了感激。
还有一回,当地山水冲垮了附近生产大队的一个水库塘坝。得到消息后,连领导及时组织全连战士们帮助抢险救灾。后来生产队的群众,特意给连队送来了大半匹的猪肉。经过再山推迟,连里只好按照平价付款收下了这大半匹的猪肉。炊事班的战友们立刻行动起来,用这些肉包了一顿香喷喷的肉包子。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部队的伙食条件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但那段曾经艰苦但充满温馨的回忆,却永远留在了每一位经历过的战士心中。它时刻提醒着我们,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不忘过去的艰辛,继续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宁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