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号立秋,今年立秋不一般,60年一遇,五大特点,早看早准备

面包飞满天啊 2024-08-24 01:25:11

文 | L

编辑 | 面包飞满天

前言

今天已经立秋了,但这天仍然热的离谱,到太阳底下站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一点面子都不给。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这雨一直不下,今年这“秋天”好像有点不太正宗啊!

打开手机,朋友圈里都在吐槽“秋老虎”的威力,以往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都已经不再流行了。

看来今年这届“立秋”是彻底摆烂了,一点"秋味"都没有,这真的是秋天该有的样子吗?

“立秋”

想当年,没有精准的天气预报,古人就靠着观察天象、总结规律,摸索出了一套二十四节气,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今年的立秋偏偏就“晚”了。

不过,今年这立秋可不只是“晚”这么简单,还有其他“幺蛾子”。

其实立秋的时间并非固定不变,它如同钟摆,总是在每年公历7,8,9这三天轻微摇摆,今年是落在了8月7日。

可别小看这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天,它在太阳黄经和农历月份的双重影响下,呈现出独特的“早晚”之分。

从节气上来看,春分是起点,对应黄经0°。

从这天开始,太阳沿着黄道一路"狂奔",每到一个固定位置,就对应着一个节气。

立秋,就是太阳跑到黄经135°的时候,今年是今天早上八点九分,属于"早立秋"。

等等,"早立秋"?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到头” 是不是有人要说了,今年要凉快了?

别急,这只是民间说法,和实际情况不一定对得上。

如果按照农历的算法,结论就截然相反了。

立秋落在农历六月,那就是“早立秋”,落在七月就是“晚立秋”。

而今年立秋正值农历七月初四,妥妥的“晚立秋”。

那究竟哪个才是“正统”呢?

事实上,两种说法都源于民间经验,而非严谨的科学推演。

古人在缺乏精密仪器的年代,凭借长期观察总结出“早晚立秋”的说法,虽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并非绝对真理,有点偏差也正常。

除了“早晚”之分,立秋还有“公母”之别。

“公秋爽,母秋区”,这句流传甚广的谚语,意思就是“公秋”预示着凉爽宜人的秋季,而“母秋”则意味着持续炎热,令人苦不堪言。

那么,如何区分“公母秋”呢?

有些地方按农历算,六月就是“公秋”,而七月就是“母秋”。

有的地方则以立秋当日的日期为依据,偶数日为“母秋”,奇数日为“公秋”。

今年的立秋,按照农历算法是“母秋”,看到这,我们就明白了今年为啥这么热,“早立秋”还赶上个“母秋”,简直是要热上天的节奏。

而说到这就得说说立秋和三伏天的关系了。

立秋与三伏天,是每年夏季交替时节的两大“主角”,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初秋的气温走势。

俗话说“三伏夹一秋,秋后加一伏”,今年三伏天长达40天,从7月15号一直持续到8月23号。

也就是说,今年立秋的时候,中伏还没结束呢,后面还有个末伏。

这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秋包伏”。

“秋包伏”的意思就是说如果立秋的时候比末伏早,那这个时候天气还是热腾腾的,而末伏结束在立秋后,那凉爽的秋天就来了,就叫“伏包秋”了。

所以接下来的日子,“秋老虎”依然会在“热力值”这条路上狂奔,这威力可不容小觑啊!

再加上“母秋”的加持,看来今天立秋后,这届夏天注定是“加时赛”了,短袖短裤还得继续穿一段时间,防晒霜也得备足了,可别被这秋天的太阳给“偷袭”了。

黄金秋

当然,除了“公母秋”,还有“黄金秋”和“坟头秋”的说法,这两种说法则与农业收成息息相关。

“黄金秋”一听就是好兆头,妥妥的丰收年,而“坟头秋”则透着一股凉意,预示着收成堪忧。

其实很好理解,立秋早,意味着冷空气来得早,农作物还没发育完全就可能“冻傻了”,产量自然上不去。

如果立秋晚,生长周期就会延长,成熟后自然颗粒饱满,想不丰收都难。

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年是“黄金秋”,农民伯伯们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

而“脱衣秋热死牛,穿衣秋冷飕飕”,这句谚语就比较通俗易懂了。

“脱衣秋”顾名思义,立秋的时候天气还是热的,还得脱衣服。

而“穿衣秋”则意味着得加衣服了,秋裤秋衣都得安排上。

这两种就全看立秋这天是“热情似火”还是“高冷”,今年没什么意外,感觉更像是“脱衣秋”,酷热难耐的天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除了“穿衣”和“脱衣”,四川、湖北一带还有"睁眼秋,收又收,闭眼秋,丢又丢"的说法,认为"睁眼秋"庄稼收成好。

凌晨到中午是"睁眼秋",下午到晚上就是"闭眼秋"。

为啥要分得这么细?因为在老百姓眼里,这可是关系到粮食收成的头等大事!

“睁眼秋”意味着立秋后天气凉爽,气温适宜,并且雨水多,庄稼不会干旱,所以才有了“收又收”的说法。

而“闭眼秋”则意味着“秋老虎”发威,粮食就迎来挑战了,得加强灌溉施肥这些。

今年似乎是向着“睁眼秋”的方向前进了,丰收年!

这些说法听起来挺有意思,但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多。

立秋准备

既然今年这立秋这么“不一般”,那咱们也得做好准备,迎接“秋老虎”的挑战!

现在虽然已经立秋了,但太阳还是那么毒辣,所以该穿防晒服还得穿,该戴遮阳帽还得戴,千万别掉以轻心,被“秋老虎”晒伤了可就不划算。

而立秋后,天气干燥,容易出现“秋燥”的症状,比如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咳嗽啥的,要多吃一些清热润燥的食物,比如梨、银耳、百合、莲藕等等。

咱们要做的,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做好各种准备,迎接秋天的到来!

虽然现在已经不是“靠天吃饭”的年代了,但立秋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气,依然是我们最宝贵的遗产。

总结

立秋,不仅仅是季节的更替,更是提醒我们要敬畏自然,顺应时节。

所以,别光顾着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了,也想想怎么才能在这个秋天,过得更健康、更舒适、更有意义吧!

信息来源:环球网 2024-8-7 《“立秋”至 暑未消 怎样科学健康度过季节交替?专家提示来了》

光明网 2024-8-5 《这边伏中热未消 那边木叶动秋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