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系列旨在重振房地产市场信心的政策相继出台,最近一段时间房地产市场似乎有恢复的迹象。
这三年以来房地产的发展路线,事实上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如果能够重来一次,我们该怎样制定我们的房地产政策。
细究起来,三年前的房地产市场,有着三个畸形的问题。
一是房地产企业高昂的债务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早已经引起了上层的重视,2020年8月20日,央行和住建部会同相关部门,在前期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近两年的酝酿,出台了重点房地产资金监管和融资管理规则。其中的主要内容是: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高于70%,净负债率不得高于100%,现金短债比不小于1。业内将其称为“三条红线”。
问题在于,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企业不说赚得盆满钵满吧,至少也不至于浑身是债对吧。那房地产企业怎么就会像恒大一样,落到资不抵债的境地呢?这个问题说起来非常复杂,但是这却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问题。
很多中国的民营房地产企业基本都是空手套白狼,先向银行贷款,买地建房,收回部分成本后,一部分用于偿还贷款,一部分则用于开启新的房产项目,而新的项目又可以作为贷款担保,进行抵押。这个模式可以无限循环,所以,负债率高是大部分房地产企业的特征。最终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市场越来越卷、收益下降、利息越来越高,而企业产生的大部分利润又被层层瓜分了。于是这个模式就玩不下去了。
很多人会怀疑,为什么一开始这种模式能转起来,是不是有什么黑幕。这种事总是有的,但是没有那么复杂,原因很简单,当我们回到20年前的时候,那时候的情况类似于,现在给你个名头,我把罗布泊沙漠的二十亩地给你,你想法把这地盖起房子来卖出去。如果卖出去了,大家都赚了,如果卖不出去,那你就背上一身的债和拿到一块没什么用的荒地。你敢干不。
当时其实就是这么个局面,总的来说,就是没钱没人,但是给你一个政策支持。就像清末的时候,朝廷给你一个名头,你自己去招兵打太平军,打赢了,你就是曾左李,打输了,你就是当时清廷封的那其它几十号团练大臣,不仅没名,可能还没命。
这招不仅中国干过,欧洲大航海时代也一样这么干,随便任命你一个巴西总督,你去打吧,打下来我去收税,打不下来与我无关。
所以现在我们知道名字的房企,其实都是活下来的。没活下来的还有很多,只是我们不知道名字罢了。
所以这个问题,是中国房企胎里自带的问题。中间其实有很多解决的机会,但是在房地产火热的年代,没有人重视这个问题。
二是疫情期间的企业经营贷款被违规投入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当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给了很多优惠政策。只要拿个工商执照就能贷出一笔不少的资金。因此很多人贷了不少经营贷,用于炒房。
三是“深房理”这种怪物的出现。一些人把深圳的房子变成了可以上市交易的产品,自己弄了一个交易平台,这就导致深圳房价居高不下。一些人以炒房为业。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知道,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需要进行一场改变了。
有改变,就会有人付出代价,同时也会有人获利。而不同的改变方式,则决定了不同的受益者和受害者。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场变革中,哪些人是受害者。
一是炒房客,尤其是贷款炒房客。这些人在这场变革中,很多都输光了家底。甚至有些人为此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二是房地产的底层从业者,很多从业者没有吃到房地产的红利,反而因为市场的下行,导致自己陷入了贫困的境地。
三是房地产产业链上的其它从业者,因为很多房地产企业的问题,资金收不回来,陷入了经营困难。
四是一些房地产企业,虽然这一天早晚会到来,但是政策的严酷无疑使其失去了卖房还债的能力。
五是一些普通买房者,像亮亮丽君夫妻那种买到了烂尾楼的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