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周总理收到匿名巨款,封存30年主人被找到:外国面孔中国心

定哥讲历史 2024-09-18 13:10:37

1997年,从中国银行总行国际部退休多年的刘本昆夫妇,账户里突然获得了一笔巨款。很快,原退休单位就派工作人员找上了门。两位老人当时靠退休金生活,日子紧紧巴巴。即便如此,老两口仍然拒绝接受这笔“意外横财”。

其实,即便他们接受了这笔钱,也是应该的。因为这笔钱,本就是他们的。三十年前,他们历经多年的等待,终于回到祖国。回国后就将夫妇二人的积蓄1.2万英镑汇给了周总理,希望通过周总理帮忙,用这笔钱来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国家有相关规定,周总理没有收下他们的捐款,而是让中国银行将汇款原路返回,但由于当时处于特殊时期,一时找不到汇款人,这笔钱就被暂时搁置了。这一搁置就是30年,30年里他们和亿万劳动人民一样,勤恳工作,过着跟全国人民一样水准的普通职工生活。

1997年,中国银行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工作人员才注意到了这笔存了三十年,并一直升值的巨款。于是找到了两位老人。而此时的两位老人,或许早已忘记了三十年前的那次捐款。

事情的起因,在于一个叫多利的伦敦姑娘。原本她与中国没什么交集,但机缘巧合,她成了中国银行伦敦分行的一名员工。她的出纳岗位,需要为上百位中国海员发放工资、办理汇款。

这些中国海员,经常在国民党管理的俱乐部里活动,染上了赌牌、嫖娼的坏习惯,每次发工资,他们都会很快挥霍一空。热心肠的多利经常劝他们不要这样浪费,应该把钱寄回家里,为此她得罪了一些海员。当然也有一些海员听她的劝告,把钱寄回国,多利便会尽量帮他们争取减少汇款手续费,这又让她得罪了上司而不自知。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在伦敦设立了募捐箱,但捐款未必会真的用来支援抗日,很多国民党官员会偷拿善款。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中国人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英国人更管不着了。

多利看在眼里,就经常死死看着善款。她断了国民党官员的财路,官员就向她的上级告状。银行经理肯定不会为了一个出纳得罪中国政府官员,于是准备开除她。

这时,一个中国员工为多利说话了。他就是刘本昆,因为他的仗义出言,多利才没有失业。

一中一西的两个年轻人,因此熟悉,逐渐相爱。1949年,他们在伦敦结婚,刘本昆还按照多利名字的音译,给她取了个美丽的中文名字:刘道蕊。那一年对刘本昆来说,真是喜事连连。先是新婚大喜,不久后传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刘本昆很快送给祖国一份“大礼”。

按照国家规定,所有海外分行的资产都应上交国家。而伦敦分行的经理与“台湾”交好,另有企图。刘本昆和4名中国同事费劲周折,为祖国保住了这笔资产。刘本昆因此被总行任命为襄理。

但作为国家银行的襄理,身在国外如何展开工作。刘本昆征得妻子同意后,决定回到祖国。于是开始多次给总行领导写信,申请携夫人回国。刘道蕊甚至愿意为他变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远隔重洋,国籍大事效率自然慢,刘道蕊在1957年时才终于成为中国公民。

而直到1967年,刘本昆夫妇才终于回到祖国。他们将在伦敦的资产变卖,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将手头的财产1.2万英镑捐给国家。但他们刚回国,对很多事情的办理手续都不太清楚,更不知道应该捐给什么机构。

于是夫妇二人决定,请周总理帮忙。他们给周总理写了一封匿名信,说明了捐款目的,并附上了一张汇款单。面对这样一笔巨款,周总理做出了批示:国家有规定,不能接收个人存款。

周总理对中行下达了任务,找到汇款人,将汇款返回。但当时的信息技术有限,又处于特殊时期,匿名汇款无从查找。中行的工作人员只好以周总理的名义开户,将存款暂时存入其中。

30年后,当新一代中行工作人员注意到这笔存款时,加上利息,该账户已有46.7万元。工作人员马上意识到了问题重大,全国人民都知道周总理没有遗产,以周总理的工资,也不可能有这么大一笔存款并且是英镑。

通过多方溯源,工作人员才知道了30年这笔回款的来龙去脉。寻找汇款人的任务,又开始提上日程。1997年的讯息技术自然不是三十年前可同日而语的,工作人员很快找到了当年的汇款人。

很快,中国银行的同志来到了刘本昆家中,将这笔巨额汇款的原委说给了他们。但是两位老人听后,却给他出了难题。他们认为,汇款是当年捐给国家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既然捐出去了,没有收回来的道理。

银行的同志只好搬出了银行的运营规则、周总理生前对此事的处理意见等,但他哪里能说通这两位又懂银行管理、又固执的老人。尤其刘本昆,更是与银行同志据理力争,坚持捐款就是捐款。

最终,是刘道蕊出了个折中的主意:以刘本昆的名义,成立一个基金会,用来表彰中国银行的优秀青年员工。这个办法刘本昆十分认可,中行方面也同意。

刘本昆无疑是一位可敬可爱的爱国学者。而他的妻子刘道蕊,更值得敬佩。她在认识刘本昆之前,就很热心地帮助中国人。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她放弃英国国籍,来到当时经济并不发达的中国,不仅仅是因为爱情,更是因为对这个文明古国热爱。

人生的后半程,她完全地把自己当成了一个中国人,她是中国人的好妻子,中国银行的好员工。在她美丽的西洋面容下,有一个滚烫的中国心。

参考文献:

《协商论坛》2012(06)《周恩来巨额英镑存款之谜》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