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退缩逃避厌学躺,如何修复父母和孩子间的关系?

艾玲知识 2024-09-26 20:15:02

爱不需要太努力,爱需要更智慧。

一个孩子休学厌学躺平在家,家长的心情是最煎熬的。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重新回到学校去。

但往往事与愿违,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家长越努力,效果越差。让原本最亲近的父子母女关系,变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仇人,敌人。

家长想要真正帮到孩子,修复亲子关系,是让孩子走出家门的关键一步。

躺平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分为四种。

第一种:敌人。

父母和孩子之间呈现出一种厌恶的状态,哪怕仅仅是待在同一空间下,谁也不理谁。孩子也会对你的存在感觉到非常不适,情绪暴躁、房门紧闭,有父母的地方没有他。

我的一位来访者。17岁躺平在家的儿子要求他们把做好的饭,放在门口,他们出去了他才肯出门吃饭。吃完了把碗筷放在门口。吃饭上厕所,不要看到父母。父母非常无奈。

这个阶段,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冰冷到了极点,就像敌人一样。

第二种:路人。

孩子已经不太反感父母的存在,与孩子的沟通,但仅限于吃饭睡觉。

孩子会对父母一些过度的行为表达不适。比如父母想表达关心或者询问孩子的情况,孩子会特别反感。

孩子会与父母保持一定距离,客观观察父母的行为是否跟以前是否真的不一样了,是否真的改变。

第三种:朋友。

孩子对父母已经有了一定的情感联系,能跟父母有一些正常沟通,心情好时,还聊得不错。

但是,一旦触及私密性话题,孩子对你表露出的自我信息比较表面不深入。“差不多,还行”是孩子的口头禅。

这个阶段,家长最容易气馁和怀疑:到底孩子想不想好?到底我这样做对不对?

第四种:亲人。

到了第四个种状态,基本恢复正常的亲子关系。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了一定程度的信任感、安全感、依赖感,可以在私密领域进行交流。

比如,他的社交,他的想法,都愿意跟父母聊一聊。

如果你家里有休学暂时躺平的孩子,可以自我诊断下,你和孩子的关系当前处于哪一种。

为什么要先判断亲子关系状态?

因为不同关系状态,决定你如何跟孩子相处,如何进行下一步行动。进一步要做的事情是不一样。

父母和孩子的四种关系,是递进式的,不可跨越的。

孩子眼中的父母是敌人时,父母要做的是,传递善意,给孩子安全感。在保证孩子没有生命安全的基础上,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和空间。

当孩子感觉到父母不再控制要求他时,第一种“敌人”的关系就会向第二种迈进。

当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从敌人变成路人时,孩子会观察父母的状态,明确你们是不是可以进一步交往并建立关系。

这个阶段,父母最重要的任务是展现自己的好状态,避免过度焦虑,控制情绪,不需要急着向他表达什么,无论是你的善意,还是你的歉意,通通不需要你,更不需要去改变孩子,而是关注你自己,展现你自己的状态,积极的,阳光的,独立的状态。并且保持距离,让他看到可以跟你进一步交往的可能性。

这个阶段往往是最难熬的,最容易反复的,也是最考验人的。

你们是路人关系,孩子对你的存在是无感的,但已不会过于厌恶,你们可以相对平静地处在同一空间里,所以要开始拉他的好感,轻松地和他聊天,并且聊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在他擅长的领域里,多倾听、少表达。他一旦表达不适应,你就立刻停止。你们的相处有边界,不要心急,不要涉及私密领域。

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可以信任的、交往的,当有一天,他跟你谈论了任何内心感受看法,标志着我们可以进行下一阶段:就从路人进一步发展成为朋友关系了。

这一阶段,孩子会跟父母有些情感联结。孩子试着跟父母建立真实的情感联系。

这个时候父母要往前进,但是不要太过急切。我们进一步恢复成为亲人的关系,跟孩子建立信任感、安全感、依赖感。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就要主动出击了,邀请孩子进行各项活动,可以对他进行情感表达,增加对他生活上的关心,跟孩子表达你对事情的看法和经历。

在这个阶段,父母可以跟孩子在私密性领域进行交流,提供赞赏、批评等真实的谈话,他也并不会反感,整个关系就已经修复到位了。

在整个修复关系过程中,家长要注意三点。

第一,关系好不好、到哪种程度,以孩子的视角来定,而不是父母的一厢情愿。很多时候父母认为是朋友,可孩子却表现得像敌人,所以,以他的视角为主。

第二,99%的父母失败在跨层次、大跃进,期待直接从敌人或者路人跨越到亲人。对于一个躺平孩子来说,可能会把刚刚建立起来的关系压垮,让孩子再次回到敌人状态,把自己关起来。

第三,稳稳前进,遵循规律和方法,坚持到底,不要因为反反复复导致关系不进而退,难度越来越大。

1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