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戛纳电影节上斩获金棕榈奖的法国电影《坠落的审判》成了最近女性电影中的大热点。
在女性独立意识逐渐觉醒的今天,很多女性通过这部电影惊觉:
原来作为一个女性,尤其是优秀的事业有成的女性,不见得收获的都是鼓励祝福和赞美。
更多时候,社会的父权传统文化把优秀的女性放置在一个“有错”甚至“有罪”的位置上,以各种或明或暗的方式指着,攻击她们:
“你作为女人这么强势,难怪你家庭不幸福”
“你太优秀了,你老公会自卑,要影响家庭关系的”
“你光顾着事业发展,孩子没照顾好,你太自私了,不配做一个母亲”
……
很多优秀的女性,听到这些类似的话语,一边愤怒,一边也会自我怀疑:
难道,真的是我不该优秀?
我真的需要为自己的优秀,为自己拼搏事业而道歉吗?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对于女性强大优秀非常敌意而负面的表达。
记得小时候上学,只要哪次考试我们班级第一名是女生,或者前五名女生占比比较多,或者运动会女生比男生成绩好;好些老师们(无论男女)会略带阴阳怪气地说:
你们班,阴盛阳衰啊,这可不行啊!
当时只是单纯理解为对男生的批评,但现在回过味来发现,不对呀,这明着是贬低男生夸女生。
实际上是反过来,认为女生不应该更强,似乎“阴盛”本身是个什么不祥之兆,是不应该出现的。
甚至很多传统的观念会认为,妻子的优秀和强大,对丈夫是一种妨害和压制。
当然反过来,如果是丈夫强妻子弱,则被认为是最佳的家庭模式:
男主外,女主内,柔弱的女性操持家务,依附强大的男性,才是完美典范。
虽然现在世界范围内,似乎已经进入到一个更现代,两性更平等的社会。
但实际上,千百年留下的隐性的父权文化还是非常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潜在舆论:
一个女性,并不需要真正的“杀夫”,只要她比丈夫强。
只要她在家庭中是比较重要的那个地位,就往往已经被很多人视为“不祥”,已经在精神上“杀夫”。
《坠落的审判》巧妙地通过一个丈夫的坠楼事件,将社会对于优秀女性的敌意和“有罪论”更直接地呈现出来了。
女主桑德拉是一位优秀的女性,她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作家,还在家庭中承担了一部分责任。
她甚至为了家庭愿意随丈夫迁居到丈夫的家乡,法国。
在这里她经受着语言不通,邻里冷漠等等种种人际挫折,仍然努力工作,一本又一本地出书。
而与此同时,因为对儿子的内疚以及事业失意而辞掉教职工作的丈夫却一蹶不振。
虽然同样也想成为作家,但一本书也写不出来,永远停留在大纲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丈夫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家庭事务和孩子教育中。
本来看上去是挺和谐完美的分工,然而某天,丈夫意外坠亡,桑德拉却成为了众矢之的。
她成为了丈夫死亡事件的头号嫌疑人,受到了各方的质疑和审判。
表面上看上去桑德拉被指控的是现实的“谋杀丈夫”的故意杀人罪,然而实际上,更深层的意义上,她被潜在指控的是:
女性不能作为一个家庭中更优秀的、事业发展更好的、主“外”的一方。
这在父权社会背景下,本身就可能是一种“原罪”。
父权文化向优秀女性不断传递的是“两宗罪”:
一宗罪是作为妻子,你太强大,对丈夫的发展形成了竞争,甚至是威胁和压制。
影片中,一直写不出小说的丈夫在自杀前和女主的争吵中,指责妻子偷盗了自己的小说创意,从而写出了一本成功的作品。
而事实的真相是,这个小说创意,在丈夫那里一直只是一个大纲,女主觉得可惜,征询了丈夫的同意,用在自己的作品中,结果取得了成功。
真正把一个好的创意扩充为一本内容丰满的书,这才是创作最重要的部分。
而这部分是女主推进的,同时她也是非常光明磊落且平等地跟丈夫协商这件事。
所以丈夫显然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为什么要这样做?
当然是因为妻子的执行力和创造力让丈夫本已脆弱的自尊心感觉到重击和压力。
然而,丈夫写不写得出书,本质还是在他自己能不能突破自己的心结上,优秀而成功的妻子,只是成为了丈夫失败人生的背锅侠。
第二宗罪是作为母亲,你把很多精力放在自己事业上,对孩子疏于照顾,不是一个好母亲。
影片中丈夫也是在争吵中这样指责妻子的。
他认为妻子没有像他那样主动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孩子的照顾和教育当中,导致自己总是腾不出时间来写自己的书。
而实际上,丈夫是因为对孩子的愧疚加上对于自己事业的缺乏信心,才导致他把照顾孩子当作一种逃避的手段。
而妻子并不是不关心儿子,而是觉得虽然孩子有视力障碍,但没有必要对孩子有更多特殊化的照顾。
这反而是一种对孩子成长和自己事业发展都有好处的事情,因为孩子获得了更多空间,也获得了更多平等和被尊重的感觉。
但是传统社会文化对女性潜移默化传递的是:
似乎你自己的发展和孩子的成长之间是有天然的“非此即彼”的取舍关系。
好像你只有舍弃了自己,一心扑在孩子身上,TA才能够得到足够好的照顾和教育。
这种文化舆论“两宗罪”对于女性心理上的影响不可小视:
它会导致女性在发展自己的时候容易对家人,特别是伴侣孩子,有过强的内疚感。
如果自己变得强大和成功,而此时此刻,如果家人和孩子呈现出一些问题或者不好的时候,这些优秀的女性往往过于内疚;
认为是自己的发展,自己的优秀,才导致家人出现问题,会因此而想要道歉,甚至开始主动抑制自己的发展。
在我的咨询中,接触过这样一位来访的女性。
她出生在南方的山村,在那里重男轻女的风气非常浓厚,尽管她成绩优异,但因为是个女孩子,本来差点都没有资格读完高中。
是当时的她的班主任,亲自到她家去说服父母,才让她读完了高中,考上了大学。
在大学中,她不仅勤奋学习,在课余更是找了三四份兼职,从读大学第一天起就没有要过家里一分钱。
毕业后她更是凭借着实力一直是公司的销售前三甲,并顺利成为了公司的中层管理。
与此同时她也顺利地结婚生子,正当她干劲十足,准备竞聘公司副总裁时,儿子却被宣告得了非常麻烦的病,虽然不至于要命,但治疗和护理却是长期的。
于是婆家和丈夫开始埋怨就是因为她没有像其他母亲一样围着孩子转,才让孩子生病。
她虽然一面觉得委屈,却一面不自觉开始认同这个观念,懊悔自责。
她总觉得自己事业成功是牺牲了孩子的健康换来的,实际上孩子生病实属偶然,而且照顾孩子也并不是她一个人的责任。
但正是那些来自于社会文化对于女性所谓“奉献家庭”属性的潜在要求让她不自觉会开始自责,为了自己的优秀去道歉。
这些情绪深深困扰着她,当她在咨询中逐渐认识到,其实孩子和她的发展并不是对立的,她可以为孩子的病做出一切工作上的调整。
但这些调整都不应含有愧疚和内疚,并不觉得是欠了孩子什么。
其实,我们越来越可以看到,当今社会中优秀而强大的女性不断涌现,对社会是一种正向的价值和贡献。
女性的价值不应该仅仅体现在家庭的付出中。
当然,女性在家庭中的价值同样也没有被足够地重视和评估,这也正是影片通过桑德拉丈夫赛缪尔的悲剧展现的:
好像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谁是对家庭付出得多的那个,谁的价值就更容易被社会忽视。
实际上这同样是父权社会的一种价值和舆论的误区:
对于家庭孩子的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那些传统意义上属于“女性应该做的事情”其实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而父权社会从来欠缺对这些价值的充分评估。
真正应该道歉的是过于功力的,抹杀或限制女性价值(无论在传统家庭领域还是事业发展领域)的传统父权社会价值观。
而我们每一个女性,无论是更多在家庭中发挥更多照顾功能的,还是在职场上冲锋拼杀的,都应该不去认同传统父权文化中对女性各方面价值和能力的贬低。
不让自己的优秀成为你自我攻击的“子弹”,而是为自己的努力和闪光而骄傲。
愿你永远热烈,永远探索,永远不用为自己的优秀而向任何人道歉!
那女性可以如何更好地活出自己,勇敢做自己呢?
你可以跟随卢熠翎老师的脚步,体验卢老师的“3天勇敢做自己体验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链接自己,活出丰盛果敢喜悦的自己!
*本文由文瑶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花花
编辑丨李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