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上海华界地区崛起,闸北区在辛亥革命后发展甚快。30年代末,已颇为繁华,

彭湃谈历史 2023-10-24 12:03:00

20世纪初上海华界地区崛起,闸北区在辛亥革命后发展甚快。30年代末,已颇为繁华,堪与租界城建称雄。

早在1907年创办全国最大商务印书馆、印刷厂。1912年闸北境内就有缫丝、玻璃、电池等20余个行业,122家工厂和被称为闸北明珠的闸北水电公司,可供10万人口水电之用。至1929年工厂增至205家,并成为中国玻璃、电池工业的发祥地。许多工业产品成为全国、全市之最,远销海内外。缫丝厂103家,占全市97%,制茶厂36家,为上海茶叶出口地。至1931年各类工厂达574家,占上海工厂数34%,享有“华界工业大本营”的声誉。1908年建成沪宁铁路站(老北站前身);1913年麦根路(后称东站)车站落成,使闸北成为上海“陆上北大门”。苏州河上百舸争流,汽笛声声,长途汽车市内公交线四通八达。至1927年境内筑道路达97条,沿路新建住宅鳞次栉比,新式里弄数百条,还有花园别墅住宅区。

1908年沪宁铁路通车、建站起,逐渐形成火车站、宝山路为中心的上海华界商业中心之一。新闸桥堍有上海著名的北米市场。大统路仅从新闸桥至总局路(今共和路)段,集洋广百货、南北杂货、船舶皮件、家具木器于一街,商店50余家,有“闸北南京路”之称。当时境内市商会、区商会、马路商会、各同业公会,以及各地会馆、同乡会星罗棋布。有“城开不夜,万商云集,水陆交错,货殖山积”的繁荣景象。

闸北拥有当时中国最大的商务印书馆、“亚洲第一”的东方图书馆;有电影发行、制作公司28家;有号称可容纳3000名观众的更新舞台和闸北大世界之称的世界大戏院;有1915年创办、孙中山题词的市北公学(今市北中学),1922年创办的上海大学及暨南大学第一批学校。至一二八前,境内有中学20余所,小学150所(占全市小学总数的四分之一)。有医院47家,中医事业更为发展,有1913年创办的神州医学总会,1918年成立的神州专科学校,1925年创设的神州中医大学,1927年设址闸北的上海中医公会等。有上海最早创办的体操学校,中国女子体操学校和武术家霍元甲创办的精武体操学校等。

但繁华转瞬如烟散,一二八、八一三日军两次入侵,使闸北遭受严重破坏,损失巨大。一是闸北华界地区城市建筑几被夷为平地。建筑物95%以上被毁,里弄全部被毁388条,部分被毁20条。二是工商业精华消失殆尽。著名的商务印书馆、闸北水电公司及一大批机械、缫丝、茶叶、玻璃、搪瓷、火柴、电池、制药、化妆品等轻重工厂荡然无存,战前数百家工厂所剩无几。著名的北米市场、宝山路、大统路商业中心消失。数以千计商铺毁于战火。三是文教事业所剩无几。中学从战前20所,减少至6所,仅占全市121所的4.9%;小学由战前150所,减少至43所,仅占全市785所的5.5%,而且多设置在境内租界区。医院从47家减至9家,多为时疫,难民医院。文化设施大多消失。四是家破人亡,经济损失惨重。1930年闸北人口为63万,经日军两次浩劫,至1940年仅12.26万,减少80%以上。仅一二八期间直接经济损失,据1932年上海社会局仅六分之一调查,全市18个华界市、郊地区损失为1.94亿银元,闸北为1.32亿,占68%,为全市之首。间接经济损失无法统计。(该局收到登记表260251份,故仅及受难总数10万以上之估计的6分之一)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