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邑紫阁峪位于西安市鄠邑区东南25公里原太平乡(今景区管理局)境内,峪口距西安市区45公里,因峪内紫阁峰而得名。紫阁峪东连高冠峪,西邻太平峪,峪水发源秦岭北麓,峪口以上流域面积11.26平方公里,河流长度约12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600万立方米。上游有紫阁沟、白阁沟及黄土沟三条主沟水流相汇,中游有剑岔峪水汇入,峪水出山后流经草堂街道汇入太平河。紫阁峪紫阁寺、敬德塔等唐代道迹尚存,“汉初三杰”之一张良曾隐居于此。
紫阁峰
紫阁峪因紫阁峰而名。紫阁峰位于峪口南二十里,海拔2150米,峰面北西两侧,为500多米断层绝壁,每当晴朗之日,阳光灿烂,紫气腾升,峰面如紫色阁楼。《雍胜录》载:“紫阁峰在户县东南,旭日射之,烂然而紫;山形上耸,若楼阁然,故名。”。唐代大诗人李白《君子有所行思》句“紫阁连终南,青冥天霓色”,“紫阁青冥”为户县古十二景之一(钟楼远眺 、钟馗赐福 、钓台花浪 、西郊花柳、渼陂泛舟 、玉蟾刘海、紫阁青冥 、圭锋夜月、草堂烟雾、重云雨巘、高冠瀑布、福泉瑞莲)。紫阁峰之北有黄阁峰,其南有白阁峰,西有万花山。自六朝以来,至于唐、宋、明、清,向为士大夫涉足寄情之去处。
紫阁寺塔
紫阁峪最为有名当属保留完整的紫阁寺塔及紫阁寺遗址。紫阁寺初建于北周,唐武德七年道宣祖师建白泉寺,唐贞观年间,唐太宗赦建,尉迟恭监修,改名为宝林寺,宋时更名为紫阁寺,如今寺庙早已毁灭不复存在。寺上一秀峰,三面临峪,一面连岭,峰上一七层佛塔,为紫阁塔,又名敬德塔。据考证,唐末农民起义,长安兴教寺被毁,寺僧携唐玄奘遗骸逃至宝林寺建五重塔供藏,宋时五重塔毁,宋端拱元年,金陵天禧寺演化大师朝临紫阁寺,发现玄奘遗骸并迎金陵天禧寺供奉,天佑七年,重修紫阁寺塔,建七重塔,为葬骨塔不再破坏,塔不留名,保留至今。
紫阁峪
紫阁峪优美风景,人文景观丰富。自六朝以来,止唐、宋、明、清,向为当地名流与文人墨客游览佳地。紫阁峪内已发现三群二十几处摩岩石刻,据考证多为唐时户县当地名流及地方官员所书,其中寒泉摩岩石刻群中有“于叟来”三字,应为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所书。李白、杜甫、韦应物、岑参、贾岛等著名诗人曾游历紫阁峪,吟咏紫阁峰,明清时,王久思、王心敬等也曾书有紫阁峰的文章和诗句。
紫阁峪口有建于公元71年的大园寺,传此地曾是张良辞相隐居之地。汉明帝敕建寺,初名鱼盘寺,至今近2000年历史,先后经历汉、后秦、唐、宋、明,高僧大德的辈出、清时焚毁,先后曾名为鱼盘寺、大乘寺、大圆寺。
幽幽紫阁峪文/终南闲士秦末,汉王刘邦慧眼识英雄,启用了韩信、萧何、张良等一批良将名相,与西楚霸王项羽楚汉相战八年之久,由弱暂强,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王朝。汉初,天下未定,刘邦感觉韩信、张良等大将有功高盖主之嫌,便与吕后计谋害死韩信,张良见刘邦不能容人,相信有朝一日会落下与韩信同样下场,于是偷偷辞官出走,被刘邦发觉,慌不择路,逃到终南山,进紫阁峪,入一山沟,上到紫阁峰半山腰一山洞里隐居下来。现沿紫阁峪有张良走过的马碲印,饮马池,紫阁峰半山腰那个山洞叫张良洞,洞内有张良曾用过的石床、石凳和他与友人下棋的石桌和棋盘。
紫阁峪宝林寺敬德塔
紫阁峪饮马池
紫阁峪望夫石
紫阁峪狮山
紫阁峪山峰俊拔,山石奇特。峰峦有的如雄狮绣球,有的像大象昂首;山石有的如金龟朝圣,有的像野人窥月。峪内山色秀美,野花纷呈,紫荆花色染绿荫,龙树花开银光闪,更有迎春花披金甲。
紫阁峪金彩池
紫阁峪水清石白,池色异彩。清流的溪水从白色的岩石间流出,一股股,或一束束,如串珠,清澈明亮,流水从巨石上流布,形成一薄薄水层,多少万年钙化后的石面如黄金铺面,金光闪闪。峪间飞瀑小潭,虽无庐山瀑布奇美,也无黄果树瀑布之壮观,却也清雅飘逸,亲切自然,游客可入瀑下水淋,可下潭中戏水。
紫阁峪涧水
紫阁峪涧水
剑岔瀑布
沿紫阁峪,一路风景,正所谓画从眼前过,人在画中行。进收费站,过水厂门,迎望夫石,远观金龟朝圣,近摸涌钵泉,查认摩岩石刻文字,歇宝林寺遗址农家乐,观敬德塔俊秀,再洗手饮马池,过马蹄石口处,思紫阁峰上风景无限,张良洞神奇万千,可叹艰难万险难成行,想上太平万花山峰上观紫阁奇景,览画乡平川大地可从黄土沟攀登。
紫阁峪山景
紫阁峪的人文景观虽是不少,可了解和知道的人并不多,然而,紫阁峪的自然风景吸引着许多游客前往休闲避暑,如今从峪口到宝林寺遗址已经实现山路水泥硬化,游客进山可开车直达峪内,每到节假日,山内游客络绎不绝。由于紫阁峪与太平峪、高冠峪相邻,从紫阁峪内黄土坡上穿越万花山下到太平峪,从紫阁峪东岭穿越过西坡梁可下高冠峪,所以每到周末就有众多户外运动爱好者前往紫阁峪攀峰、穿越,探险,紫阁峪已经成为西安、咸阳一带广大游客理想旅游佳地。 (2009年6月3日撰文,2024年10月5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