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B/PE到企业,是财务自由还是万丈深渊?

从蕾说职场 2023-10-11 08:47:59
这个话题并非第一次讨论,请翻看往期笔记《大厂文化的尽头:拼尽全力,保住工作》《理想与现实:互联网战投生存观察》。 Professional Service大裁员,Corporate的投融资部门或董秘成为落脚点,例如,某金融领域顶级大佬的创业公司,近期不断招人,承接了一大批消费领域被裁掉的投资人。 IB/PEer从“象牙塔”下场到“接地气”的企业,到底应该如何自处?以下情况屡见不鲜,简单分享: 1、 融资时,业务部门难协调。融资、IPO的尽调过程旷日持久,会向业务团队索取大量的资料,在业务部门看来是“额外负担”,一遍又一遍的填表格,改了又改的口径,经常还需要业务部门去协同外部供应商和客户,不堪重负。业务、资本两条线根本无法相互理解,新上任的董秘就是最好的出气筒; 2、 投资时,业务部门不放行。很多Corporate对外投资,业务部门要在决策中发表意见,然而,业务部门有自己的视角和立场(俗称“小算盘”),比如为了保护自己部门的卡位不受影响,比如有自己偏好的其他标的,会挖空心思否掉投资团队辛苦储备一年的项目。 3、 元老啥也不懂,却又惹不起,难以获得老板信任。企业内关系网盘根错节,最经典的一类人:陪老板打江山的兄弟,实际能力已和市场脱节,却深得信任的“长老”,尽管外来“少壮派”能力强,但难以开展工作,还经常被冤枉、受委屈,分分钟失宠、架空。 4、 方向说变就变。投行、投资的业务模式单一且稳定,但企业里每天都充满变化,比如战略方向、组织变革,老板的想法永远在动态变化,新业务说干就干,说停就停,来回折腾,心力交瘁。 5、 现金少,期权难兑现。可观数量的期权最好在B轮以前加入,其一要保证自己能干到公司上市不离职或不裁员,其二漫长的vesting period令人崩溃,其三要祈祷公司解禁期后股价给力。当然,如果不能上市,一切都是泡影,想想MYJF,梦碎在财务自由前一刻。 整体来看,culture shock是最大的挑战,IB/PEer背景光鲜、pay又高,容易成为企业内斗的重点攻击对象。IB/PE也有内斗,但对比企业是小巫见大巫,算是体面很多,且行且珍惜吧。大家加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