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写了一个系列长篇《徐蚌之败》,旨在从国民党一方,探讨一下淮海战役的胜败原因。于是就有不少网友问,郭汝瑰如何如何,大抵每一次作战的背后,都有他那一张无形的大手操纵着一样。这,不符合历史唯物观。
从网友的评论中,不难看出,多数人认为,郭汝瑰这个人,不仅仅是共产党一方的地下情报人员,还同时给蒋介石、国防部出了许多“坏主意”、制定了许多“坏方案”,而且还不断地在蒋介石、顾祝同等人面前,搬弄是非,影响前线将领的决策等。
笔者查阅了很多国民党将领的回忆录,感觉他们最恨的一点,就是郭汝瑰等人的“谍报”作用,当然,这也是他这个“红色特工”的主业。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也是他在淮海战役中最大的功劳之一。我曾经做过一个比方,他的作用就在于,他是个提前泄露了考题的先生,但未必是答案,因为在战争这张试卷上,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至于他制定的作战方案,不是像某些朋友说的,是照着解放军一方而量身定制的,遍查郭汝瑰所做的作战方案,基本上可以说是完美。如果完全按照他的作战方案实施,国民党军队未必会败的那么惨。关键有两点,第一点是,他做的方案是好方案,可却同时或提前告诉了解放军,就如同好多人说的,很多国民党高级将领还不知道的作战方案,早已摆在了陈毅的炕头上了。第二点是,战争,是一门艺术,同样的乐谱,因演奏者不同,便会发出不同的音效。战争,又如同一手好菜,同样的原料,同样的工序,不同的师傅,烹制出来的味道,未必同样鲜美,关键还有不同的火候拿捏、各自不同的心得手感等。
至于进谗言这事,恐怕是不大可取的。像郭汝瑰这样的“大谍”,最重要的,是要伪装得极像,保证自己这个“谍”,不被识破,因此就要表现得对蒋介石极其忠诚,制定的方案,也极完美,能打动大多数人的心,和他的同僚们,更要处好关系。基于此,他未必会进什么谗言的,尤其是对一些高级将领,他更不会参与他们之间的斗争。
因此,我觉得,像郭汝瑰这样的人,最大的贡献,还是在传递情报上。至于制定的作战方案及调整,及对方案的执行方面,未必能起到什么决定作用。
当然,这个人也很有意思,他的回忆录,如同和杜聿明对着干一样,比如,杜聿明说徐蚌会战的官邸会报会,是11月10日下午开的,他非说上午不可;再比如,杜聿明说他是12月3日上午收到蒋介石的那封“微操信”的,郭汝瑰非说是12月2日下午,更有意思的是,杜聿明说撤退徐州走两淮河网地带的方案,是郭汝瑰提出来的,而郭汝瑰则嘲笑说,是杜聿明提出来糊弄大伙的。
历史,就是这样有意思。当然,对于他们两个所说的一些带有偏差的事,我多数时候,采用了杜聿明的说法。当然,这也是我个人的观点。
没有老蒋中途微操,老杜丘清泉是可以撤到蚌埠的。
支持你,你这算是自媒体难得有脑子的一个,至于杜聿明和他的争执那是八卦,不必过多讨论降低文章的质量。有一点说到点了,计划再好,在于执行人。临机决断经常被场外因素左右,患得患失,如何能有好结果。
1.郭的方案偏向解放军太多,容易通不过,也容易暴露自己。2.作战方案大家都懂计划赶不上变化,不需要作者强调。3.郭的作用体现在传递情报上。怎么用,能不能用好是指挥员的事。
不说别的,当时郭制定的作战计划中,明确规定“孙元良兵团必须等刘汝明兵团到达,交接防务后,才能去徐州”,结果刘峙却命令孙元良立刻去徐州,宿县仅留一个师加一个交警总队不到三万人,于是战略要地宿县被中野轻取。所以,真按郭的计划打,国军顶天丢一两个兵团,绝不会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