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14亿人口,为什么中国满世界买粮食,印度却在大量出口粮食?

南浦史馆 2024-10-21 13:06:36

前言

从去年开始,一直在人口数量上霸榜的中国首次被印度反超,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印度在人口大量增加的情况下,粮食出口业务也迎来了疯狂增长。

这种反常的现象不由得让我们感到惊讶,同样是14亿人口,在中国满世界买粮的时候,土地面积还不到中国一半的印度,凭什么可以疯狂出口粮食?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好牌”打“稀碎”的印度

事实上,印度的土地面积虽然仅为中国的一半,但是得益于南亚大陆独特的地理环境,它的耕地面积却十分广阔,甚至很多地方还是“两年三熟”的有利环境。

据报道,中国适宜耕种的土地面积仅为135万平方公里,而面积更小的印度,耕地面积却能够达到惊人的153万平方公里,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不过,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落后,印度的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耕地的利用率也不高,他们实际的粮食产量其实是低于中国的,而这就让人感到十分奇怪了。

既然印度的粮食产量低于中国,为什么同样的人口数量下,中国需要满世界买粮才能满足市场供应,而印度却能大量出口粮食?难道他们的国民不需要吃饭吗?

这时候,有人可能想起了今年年初的阿根廷闹“饥荒”的新闻,一个没有出现粮食减产的产粮大国,为什么会突然出现波及全国的“大饥荒”呢?

是的,印度的情况与阿根廷极为相似,大量的农田被粮商掌控,这些追求利润的资本家们根本不在乎自己国家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而更加倾向于将粮食出口卖钱。

表面来看,印度的情况远远好于阿根廷,因为掌控农田的粮商是印度自己的资本家,可实际上,因为出口创汇的需求,印度政府自己就在颁布各种补贴政策刺激粮商出口粮食。

众所周知,印度的工业水平有些一言难尽,不久前苹果公司都因为印度产品的质量过差而宣布将转移印度地区的代加工厂,印度本国的工业品质量更是可想而知。

可是为了满足进口石油等重要资源的需求,印度又迫切地需要获取大量外汇,粮食就成了他们为数不多的“拳头产品”,尽管这种做法可能导致国内粮食存在供应不足的问题。

而相比之下,本身粮食产量就已经相对较大,但还是从海外大量进口低价粮的中国,不但可以保障国家粮食储备充足,还能有效地调控国内粮食价格,维护市场稳定。

此外,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对于粮食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进口也是解决这一需求的重要途径。

中、印农业生产的发展困境

不过,想要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粮食安全必须要有“硬实力”,我国就喊出了“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而在保障粮食可以自给自足的基本底线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我国重点关注的对象。

一方面,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让中国的农村地区面临着劳动力老龄化问题,这种后继无人的现象,让中国农业生产的成本不断上升。

另一方面,化肥、农药、种子等投入品的价格连年攀升,而农产品价格却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导致农民的收益空间被大幅压缩,甚至出现“种地亏钱”的情况。

而对于农业集团化生产来说,过度使用化肥农药还导致了土壤和水体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而附加值农产品占比不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则制约着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农业生产处在了“勉强为生”的尴尬境地,在保障基本的自给自足能力之外,我国更需要的是快速提升农业科技的创新技术,而非强行推广农业发展。

那么,我国的农业生产存在这些问题,难道印度就没有这些困境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事实上,小农经济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印度,在农业生产上面临着更多的发展困境。

近年来,南亚地区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气候的剧烈变化对于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不但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的现象屡见不鲜,还导致了当地的土壤退化和盐碱化。

除此之外,由于印度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很多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区都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导致他们的灌溉系统效率低下,农田用水根本难以保障。

除了产粮自身的问题以外,印度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还在粮食的储存、运输和加工等程序上存在着严重的损耗问题,导致大量的粮食在消费前就被浪费掉了。

正常来说,既然印度在工业化进程上难以实现快速赶超,那么他们至少应当对自己的农业生产及时做出升级,通过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管理来保障自己的农产品生意。

可是,对于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的印度农民来说,学习先进的农业知识和技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本身就是一件难事,而那些掌控了大量农田的地主,也会因为各种原因阻止自己的“农奴”接受教育。

中印粮食政策与世界粮食市场的关系

而就在中国、印度的农业生产增长受阻的同时,全球性的粮食危机也正在悄然出现,在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冲突、经济波动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国际市场的粮食供需已经出现了失衡现象。

最近几年,原本的几个产粮大国,乌克兰、叙利亚、阿根廷等国家接连出现了各种因素导致的“粮荒”,而产粮大国的波动,也导致了国际粮价的连续增长,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危机正在酝酿。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的粮食政策对于全球粮食市场影响巨大,两国的农业生产能力是稳定全球粮食市场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为了加强粮食安全,中国自身的储备粮计划仍旧面临着长期供应不足的情况,我们需要与更多的产粮国家建立起粮食安全合作,通过区域粮食储备体系,共同应对可能的粮食危机。

除此之外,中国还可以加强对其他产粮地区的农业投资和技术转让,帮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实现两国之间的“双赢”局面,降低世界粮价波动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冲击。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想要提升自己的粮食自给能力,仅仅依靠十八亿亩的耕地红线还远远不够,只有切实提升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才能让中国的农业生产能力得到释放。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只有让更多人愿意留在农村生活,才能为农业生产留下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结语

综合来看,中印两国在粮食政策上的差异,是两国国情、发展阶段和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差异也体现了两国在经济发展战略和民生保障方面的不同侧重点。

如今还处在发展初期的印度,更加侧重于通过粮食出口换取经济利益,为自己的经济建设提供助力,而中国则更加注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澎湃新闻——《印度粮食供给全球?但2亿印度人还饿着肚子》

中华粮网——《我国粮食够吃,为什么还要进口?》

大众日报——《瞰天下|人口持续增长,印度何以成为重要的粮食出口国?》

0 阅读:2154
评论列表
  • 2024-10-21 21:48

    这他妈的还用问吗,中国人能吃

  • 2024-10-21 21:28

    中国不是年年增产增收不,怎么又没有了呢,难道时间假的

  • 2024-10-26 20:25

    谁在种?收成多少?未知数

  • 2024-10-26 00:36

    印度那是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