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大变革:裁员与转型之路 大众汽车近来动作频频,与工会展开了一场长达 70 小时的艰苦谈判,创下公司 87 年历史上的最长谈判记录,最终达成了一项影响深远的重组协议。
根据协议,大众汽车计划在 2030 年前于德国裁员超过 3.5 万人,约占当地员工总数的四分之一。
这并非一时冲动之举,而是为了应对诸多困境。当前,大众汽车面临着销量下滑导致的产能过剩问题,今年前三季度,集团全球累计销量同比下滑 2.8%,大众品牌乘用车累计销量也下滑 2.5%,中国市场交付量更是同比下降 10.2%。
同时,欧洲汽车市场低迷,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大众集团产能过剩与制造成本居高不下,使得利润大幅下降。 裁员的同时,大众汽车也将削减德国工厂的产能,预计减少 73.4 万辆,约为德国全部产能的四分之一。
不过,短期内不会关闭任何德国工厂,只是其中两家较小的工厂将停止汽车生产,并寻找其他替代用途。
例如,德勒斯顿的最小工厂将于 2025 年底停止汽车生产,其约 300 名员工将面临岗位变动;沃尔夫斯堡工厂生产线数量将从四条削减至两条,到 2030 年减少 4000 个工作岗位,高尔夫车型的生产将转移到墨西哥;奥斯纳布吕克工厂在 2027 年之后用途不明,T - Roc 敞篷车生产将结束;茨维考工厂产量大幅减少,未来仅生产电动奥迪 Q4 并关闭整条生产线。 此次重组,大众汽车有望到 2030 年每年节省 15 亿欧元劳动力成本,中期来看,整个交易每年可节省超 150 亿欧元成本。
作为交换,工人们同意放弃一些奖金,减少获得永久就业的实习生数量。工会和员工争取到了所有德国工厂的继续运营以及有效期至 2030 年底的新就业保障,不过集体谈判在工资增长方面有所让步,且该规定同样适用于管理层和董事会。
大众汽车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在全球汽车行业变革浪潮中也难以独善其身。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大众虽仍有一定竞争力,但必须加速转型才能跟上步伐。
这次大规模的裁员和产能调整,是其应对市场挑战的无奈之举,虽然暂时避免了大规模罢工,但公司未来仍面临巨大不确定性。
它能否成功转型,还是会陷入更深困境,甚至被其他新兴汽车品牌超越,都有待时间给出答案。在我看来,大众汽车这步棋走得很险,就像在钢丝上跳舞,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未来的路真的不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