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癌症总是令人谈之色变的,在众病之王这一大家子中,累及口腔、咽、喉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不被提起得不多,大家可能在槟榔相关的报道里见过它的身影。
由于发病部位特殊,HNSCC会带来明显的外貌缺陷,HNSCC预后也比较一般,5年生存率仅有60%。除了前文所说的槟榔,吸烟饮酒以及HPV都是已经确定的HNSCC风险因素。
近年来有研究指出,口腔微生物可能也在HNSCC的发生发展中有影响。一是微生物可能产生具有促癌作用代谢物,一是微生物也与口腔卫生和牙周病有关。
近期,纽约大学团队在《JAMA·肿瘤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前瞻性研究,研究者们分析了来自美国3个大型队列近16万人的数据,发现有13种口腔菌与HNSCC风险有关,包括唾液普氏菌(Prevotella salivae)、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nguinis)等。
研究者基于22种细菌创建了HNSCC的微生物风险评分,发现评分每增加1单位,就与HNSCC风险升高50%有关。
这是首个对口腔菌和HNSCC之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的前瞻性研究。
论文题图
研究者选取的3个队列分别为美国癌症协会癌症预防研究II营养队列(CPS-II),前列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和卵巢癌筛查试验(PLCO),南方社区队列研究(SCCS)。对其中具有口腔样本的参与者数据进行筛选,在中位5.1年的随访中,共有236例患者被确诊为HNSCC。
根据2:1的比例,研究者为这些患者匹配了来源、年龄、性别、种族、样本采集时间等一致的对照组进行数据分析。
与研究者预期一致,HNSCC患者更频繁地吸烟喝酒、更可能感染口腔HPV-16。
研究者分析了口腔微生物组成,发现HNSCC患者和对照者之间,微生物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但找到了13种与HNSCC风险相关的具体菌种。
13种相关菌的分析
其中唾液普氏菌、血链球菌、纤毛菌的口腔分类单元212与较低的HNSCC风险有关;此外变形杆菌门中也有4种细菌与低风险有关,分别为啮蚀艾肯菌(Eikenella corrodens)、米氏西蒙斯氏菌(Simonsiella muelleri) 、嗜肺啮齿杆菌(Rodentibacter pneumotropicus)、多杀巴斯德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反之,口腔菌中牙周病红色/橙色复合体与更高的HNSCC风险有关。
这些菌与HNSCC风险之间的趋势在3个队列中都是一致的。
研究者使用13种HNSCC相关菌和牙周病红色/橙色复合体中的9种菌构建了微生物风险评分。由下表可见,该评分每增加1SD,HNSCC风险就会上升50%,真是可怕。
微生物风险评分
不过研究者并没有发现与HNSCC有关的真菌。有动物研究发现真菌可代谢产生酒精等致癌物,可促进炎症,导致肿瘤形成;也有临床研究发现HNSCC患者肿瘤组织中存在高水平的白色念珠菌等真菌。真菌在HNSCC中到底扮演怎样的角色还需后续研究讨论。
参考资料:
[1]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oncology/article-abstract/2824198
本文作者 | 代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