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名相狄仁杰,以一人之躯,在“武周”时代撑起大唐半边天

哄动这史记 2024-05-19 11:43:50

文丨哄动一史

编辑丨哄动一史

他被称为大唐司法史上的奇迹,曾在一年之内将积压多年的要案一并清空,涉案人员高达一万七千人,这放在当今司法界,都是让人肃然起敬的。

正因如此,早在六十多年前,荷兰小说家高罗佩便以狄仁杰探案的真实事件,完成了风靡欧洲的侦探小说《狄公案》,以致让狄仁杰这位唐朝重臣成为欧洲家喻户晓的一位人物,被誉为“东方的福尔摩斯”。

然而,在编者看来,将狄仁杰与福尔摩斯这位虚构人物相提并论,那是对他的一种侮辱。事实上,狄仁杰为整个李唐江山的后期走向立下了汗马功劳,正是由于他的智慧与能力,深得女皇武则天的赏识,乃至心系李氏江山的狄仁杰能够以一种巧妙的方式,让大唐高层的掌控权又回归到李氏手中……

明经入仕,得遇贵人

狄仁杰是山西太原人,虽然家里累代为官,但政绩平平,所以,狄仁杰无法蒙受祖荫,直接入朝为官。他必须与所有的寒门学子一样,通过正儿八经的科举考试,才能实现为国效力的美好愿望。

因此,狄仁杰自幼便勤奋好学,一门心思地想要登科中举。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参加明经科考试后,获得了汴州判佐的官职。

虽然,这是个十分不起眼的低级官吏,但好歹也是有正式编制的国家公务员。然而,当年少有为的狄仁杰意气风发,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与大多职场小白一样,他因只懂技术,不懂人情世故而得罪同僚,因此还差点锒铛下狱。

正在此时,狄仁杰生命中的第一位贵人便出现了!他便是绘制过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的阎立本,当时,皇帝对他颇为信任,他也因高超的画技在朝中享有颇高的地位,他所绘制的《步辇图》成为中国十大名画之一,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一般来说,大师级别的名画家都有鲜明的个性,阎立本也不例外。他给人画像一般根据自己心情来,若不想画,求也没用,若他想给哪个画像,便会非常客气地主动邀请。

狄仁杰偏巧就是被阎立本看中的人,他甚至直言,将来狄仁杰必是国家栋梁之材!当时的阎立本担任工部尚书,本就有着对人才进行考核擢拔的权力,何况他还是被唐太宗李世民看上的大红人!

对于狄仁杰的犯错,阎立本不仅没有深究,反而认为从一个人承认错误的态度,就可以判定他的人品。而狄仁杰就是阎立本心目中的“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这也成为了成语“沧海遗珠”的出处。

在阎立本的竭力推举下,狄仁杰的官职有了“火箭式”的提升,从一个不起眼的判佐一跃成为并州都督府的法曹,也正是由此开始,狄仁杰的司法才干逐渐显现出来!

司法能人,女皇重臣

自从狄仁杰进入大唐司法系统后,他的小宇宙便完全爆发了,短短二十年,他的官位连连擢升,而这样的擢升速度,完全来自于他自身的司法才干。

狄仁杰在担任大理寺寺丞期间,曾在一年内将积压多年的海量案件悉数处理完成,涉案人员多达一万七千人,成为古今司法史上的一大奇迹!

高于常人的才干让狄仁杰名声斐然,那时的武则天还是皇后,但高宗李治因长年患有头疾,无心政务,实际上所有国家大事的裁决都出自武则天一人之手!

当时,势单力薄的武则天急需拉拢寒门子弟,来增加她在朝堂上的政治砝码,以此来与门阀势力相抗衡!恰恰此时没有任何世族背景的狄仁杰,以其惊人的办事效率,成为了武则天中意的提拔人选。

公元686年,历经宦海沉浮的狄仁杰终于获得了一个拥有实权的官职——宁州刺史,而这一年,也正是武则天临朝称制的第二年。因此,这一年,不仅是武则天的命运转折点,同样也是狄仁杰仕途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两年后,狄仁杰在担任江南巡抚使期间,将江南各地遍布的淫祠一千七百余所悉数烧毁,只留下四所供奉上古神灵的祠庙以祈求风调雨顺。

这一年的九月,越王李贞起兵造反,身为宰相的张光辅借机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狄仁杰义正词严的予以呵斥,于是便遭到了张光辅的嫉恨,回朝之后立马弹劾,让狄仁杰贬为复州刺史。

但这几年来,狄仁杰的显赫政绩,武则天早有耳闻,在她心里,狄仁杰早已是宰相的不二人选!

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狄仁杰也被火速召回京都,以地官侍郎的身份代理尚书事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

为国举贤,一心保皇

可惜,狄仁杰的宰辅宝座还没坐热,他便迎来了为官生涯的第二次危机。众所周知,武则天为了震慑各级官吏,巩固她的武周江山,大肆擢拔酷吏,以严刑峻法,风闻言事来让心存忤逆之人噤若寒蝉,俯首帖耳。

但以正直闻名的狄仁杰让武则天的宠臣来俊臣十分忌惮,来俊臣原本就是个街头无赖,丝毫不讲武德,为了致狄仁杰于死地,他竟诬告狄仁杰谋反,将之打入死囚。

但此时的狄仁杰已经具备相当高的政治智慧,他深知能够为他洗清冤屈的唯有武则天一人而已。于是,为了不被屈打成招,面对那群杀人不眨眼的酷吏,他主动认罪,却私下里写了一份申辩书,委托儿子狄光远直接递交武则天,让自己重见天日!

武则天原本对狄仁杰就相当重视,她认真阅读申辩书,又仔细推敲案件始末,发现此案确实存在诸多纰漏,于是,便当即赦免了狄仁杰的死罪。

但为了维护整个酷吏系统的威严,狄仁杰还是被贬为彭泽县令,也就是当年陶渊明所任的官职。

在此期间,魏王武承嗣曾多次请求姑母武则天诛杀狄仁杰,都遭到否决,由此可见,武则天对狄仁杰依然欣赏。

公元696年,契丹部落首领起兵造反,狄仁杰再次临危受命,被武则天任命为魏州刺史。契丹人早就听闻狄仁杰的威名,心生畏惧,于是,不战自退,边境遂宁,百姓无不拍手称庆。

狄仁杰也因此被再次任相,在此期间,他一方面对朝政大事悉心处理,一方面还不忘推举年轻才俊。

在之后的“神龙政变”中起到主导作用的张柬之、姚崇、桓彦范等人都因狄仁杰的推荐而逐渐走向中枢要职。

这些被狄仁杰亲自推荐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仅是武则天所需要的寒门子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也与狄仁杰一样,都是衷心拥护李氏皇族重掌大权的一帮能臣干将!

武则天大概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所重用且欣赏的狄相竟会在一个最为根本的政治立场上与自己唱反调,乃至狄仁杰能够成为武则天之后,彻底撑起李唐天下的一个最为核心的人物!

倘若没有狄仁杰的慧眼识珠,深谋远虑,那么,唐朝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高层动荡后,前途将一片渺茫!甚至是否存在也将是一个未知数!

公元700年,狄仁杰被擢拔为唐朝官员“天花板”的内史,武则天一如既往地对他无比的信任与宠爱,每次出巡都邀他陪同,而且在满朝文武中,唯独狄仁杰每每得到赏赐,其尊贵程度可谓冠绝当朝!

而就在这一年的九月,七十一岁的狄仁杰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他的亡故让武则天伤悼不已,不仅辍朝三日,而且还感慨道:“狄公走后,朝堂空矣!”

狄仁杰辞世五年后,著名的“神龙政变”便发生了,整个过程兵不血刃,没有发生一起流血事件,大唐江山相当平静地从武氏手中再次归还李氏。

这无疑是狄仁杰所推荐的那帮人才,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如若不是如此,武则天驾崩后,李氏与武氏之间必然会有一场血雨腥风,那时的唐朝是何等凄惨的结局便不言而喻了!

结语

纵观狄仁杰的仕途生涯,我们不难发现,用神探来定义他实际上是一种相当狭隘的视角,他所做的一切为当时的朝堂的稳定以及百姓的安居乐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或许一代名相也不能定义狄仁杰的一生,更遑论区区神探。他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这个过渡阶段,发挥了定海神针一样的重大作用!

参考资料:

《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