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全球疫情肆虐的时候,很多国内企业家纷纷解囊相助,捐款捐物,尽显社会责任感。
然而,这时候,张欣和潘石屹夫妇却成了个异类。
作为曾经叱咤中国房地产界的风云人物,他们选择了沉默,一句慰问也没有,更别提捐款。
这还不算,没过多久,消息传出——他们居然向大洋彼岸的美国哈佛大学捐了6亿!
这件事一下子把他们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网友们立马炸了锅,纷纷怒斥他们:你们赚着中国的钱,却把爱心献给了美国,这算什么?
人们开始质疑:张欣夫妇这是要跑路了?
张欣夫妇的争议事件
2019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国内形势严峻,大家都在为抗疫出一份力。
从明星到商界大佬,各路人马都积极捐款、捐物,忙得不亦乐乎。
可张欣夫妇呢?一片安静,既没有发声,也没有表示要捐款支持。
这对曾经在中国地产界叱咤风云的亿万富豪突然变得“无影无踪”仿佛与国内的艰难时刻毫无关联。
当大家都在为祖国努力时,张欣夫妇的冷漠态度显得特别刺眼。
就像一场宴会上,所有人都热情满满,只有他们冷着脸、手插兜,表现得毫不关心。
就在大家还在议论他们的冷漠时,更大的“爆料”来了——张欣夫妇向哈佛大学捐了6亿人民币!
不仅没有为国内疫情捐一分钱,却选择向美国名校献上巨款,这可是踩了大家的底线。
网友们的愤怒瞬间升级,直言:“赚钱靠中国,花钱到美国,这是什么操作?”
有人说,张欣夫妇可能是为了给孩子铺路,因为他们的儿子正好就读于哈佛。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随后张欣放弃了中国国籍,正式成为美国公民。
曾经的“地产女王”如今披上了另一国的外衣,留给国内的,只剩下冷淡的背影。
人们的愤怒更是上升到了新的高度,直呼他们“背信弃义”赚够了国内的钱,拍拍屁股就走,真是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这种行为不光让张欣夫妇的公众形象一落千丈,还让人们开始反思:这些曾经在国内赚得盆满钵满的大佬,难道真的会对祖国毫无感情吗?
难道在财富和利益面前,一切归属感都可以被抛诸脑后?
而张欣夫妇似乎也并不在乎公众的评价,他们的沉默就像一堵无声的墙,将所有质疑挡在了外面。
张欣的成长故事
张欣的故事小时候开始讲起,她并不是一出生就注定要成为“地产女王”。
十四岁那年,张欣的人生迎来了的一件大事——跟随家人移居香港。
对一个年轻女孩来说,这样的变故是充满挑战的,但现实没有给她太多喘息的机会。
家境不宽裕的她不得不进厂打工,每天干着熬人的工作。
但是别人下班就想着歇一歇,可张欣不一样,她不仅干着苦力活,晚上还咬着牙学英语,心里憋着一股劲儿:“不能一辈子这么干!”
她很清楚,想要改变命运,只有靠知识,别人一摊手认命了,张欣却选择了拼命。
海外求学
张欣的努力和执着终于引来了贵人的关注,厂长看着这个坚韧的姑娘,决定用自己的钱帮她去英国深造。
这可是个了不起的机会,张欣自然毫不犹豫地抓住了。
1986年,张欣踏上了英国的土地,进入萨塞克斯大学学习,并且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考入了英国顶尖学府——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
在剑桥,她不仅学到了系统的经济理论,还结识了不少精英人士,为日后进入金融和地产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后,张欣进入了英国的金融机构工作,干了一段时间后,她觉得不过瘾,又去了金融世界的中心——美国,成为了一名华尔街投资顾问。
与潘石屹的相遇
就在她在金融界忙得风生水起时,命运安排她遇到了潘石屹。
两个人一见面,仿佛就知道对方是自己要找的人,四天后,他们闪婚了!
你没听错,四天!这种速度恐怕连现在的闪婚都得甘拜下风。
当时不少人都惊讶于他们的“草率”但张欣自己很清楚,两人有着相似的背景和共同的野心,他们彼此欣赏,共同扶持,这种搭配比爱情故事更牢固。
婚后,张欣和潘石屹做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回国创业。
此时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在飞速发展阶段,充满了无限的机遇,他们决定一起闯出一片天地。
创业历程
1995年,张欣和潘石屹正式成立了SOHO中国,一头扎进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
夫妻俩一个负责美学,一个负责赚钱,这种分工让他们的公司发展迅速。
2007年SOHO中国在香港成功上市,短短一天内就融资19亿美元。
此时的张欣,站在了财富和成功的巅峰,成为无数女性创业者的偶像和榜样。
他们的故事,才刚刚进入了另一个阶段——从商业巅峰,到面对舆论的抨击与质疑。
出售资产与移民美国
到了2022年,张欣夫妇做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他们把SOHO中国的大部分资产一股脑卖了!
卖掉这么多资产,舆论自然炸开了锅:“这俩人要干嘛?真要彻底跑路了吗?”
没错,他们确实是准备“跑路”——全家带着巨额财富,移民美国。
这不是空穴来风,张欣早就已经换了美国国籍,只是这次打包走得彻底了点。
一代“地产女王”就这样挥别了她曾经辉煌的事业,转身走进了比弗利山庄的豪宅生活。
可是,移民后的生活并没有张欣夫妇想象中那么“美国梦”。
他们斥巨资成立了一家叫“动量影业”的公司,准备进军好莱坞。
但是张欣夫妇很快发现,电影不是房子,随便设计几下就能卖出去。
“动量影业”的项目一个接一个地失败,票房惨淡,口碑也差强人意。
大手笔投入之后,迎来的却是接二连三的惨败。
他们试图用商业思维去搞创意产业,结果只能算是“碰了个大钉子”。
就这样,张欣夫妇的“美国梦”逐渐变成了“美国噩梦”。
结语
张欣夫妇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财富与成功并不是万能的。
曾几何时,他们站在中国商业的顶峰,享受着无数人的崇拜。
然而,在疫情期间,他们对祖国的冷漠和在美国的慷慨捐赠,让无数人心寒。
当公众将“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的标签贴在他们身上时,张欣夫妇再也无法挽回自己在中国的公众形象。
无论他们在美国是否过得如意,这段黯淡的现实和背弃祖国的行为,都会成为他们人生中无法抹去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