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早上与一位朋友聊天,他刚从新加坡回来,无意间聊起那边的权力过渡,我旋即想起,“五一”那天李显龙作了任内的最后一次演讲,言词简朴,收放自如,不拧巴,颇受好评;这对坡村百姓来说,权力能平稳交接也算是福祉了。在“坐东望西”情势下,他家的骑墙策略拿捏得体,比起港台那些走极端路线的鸟人而言,确实智慧多了。引申开去,现如今的人们,总会困惑于自己的职业、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但时代变幻,个人是无法左右的,你唯一能左右的就是要么做到业内顶尖,要么学会忍耐,做到意念平凡。除非你走出去,从纵横交错的人文历史中,步履不停,拓宽自己的心灵,不断更新自己的世界观。是为本篇。
这个“五一”长假,又毫无意外地迎来一次人流大涌动,天上飞的、路上跑的、地上走的,有梦就在这个春天做,爱过节的国人,也爱上了旅行,奔向各地,赏山阅水,看另一种生活,品另一种人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人挤人的旅行并非我们日常生活所固有,而是我们花钱找的不如意或不方便,是一种心甘情愿的自虐。
曾几何时,快节奏的生活、勾心斗角的相处挤掉了老祖宗那种洒脱与通透。翻开《世说新语》即知,说有位老兄忽然想念远方的朋友,于是即刻动身,一夜行船奔波,到天亮时眼看就要到他朋友家了,却让船夫掉头回去,人家问了,你这是何苦?这位老兄却不紧不慢地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若以现代眼光看待,这种便是“无功利目的”的旅行,他跑这一趟,不过是为了“跑”本身,图的是一种开心与尽兴。
仔细想想,这样的人其实现在也有,作家七堇年如是。自称为“黄昏收集者”的她,花了三年时间,走遍了横断山区域,不止是感悟生活、反思自己,还把陪伴写入旅行中,通过与游伴的交流,体察人际关系。这种温暖的感触显得弥足珍贵。
舟舟也是,添置了不菲的装备,全副武装地穿扮起来,骑着摩托车,随着车流,浩浩荡荡,穿行山野,宣泄压抑,找回内心的快乐。而静默如我,内心始终流淌着一条寂静之旅,给自己一个回望的角度,明白了人不能也并非只为自己而独活,凭此成为重新出发的精神基点。
由此看来,人生的所有胜景,只会留给善于独辟蹊径的人,赋予独立思考的人。每个人既要忙于努力追求创造性,又要处理各种生活琐事,而转向旅行的体验,可以突破空间与身份的限制,去感受他者的世界,生发另一种心境,在走过千山万水后,意识到平衡与宁静才是唯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