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市西北角落的赤坭镇,这是一个小镇,上个世纪70-90年代,整整有三十多年的时光里,这个镇是以采石、水泥制造为主。但在清朝,出现过花县立县以来的第一位进士。
那是在赤坭镇中部有个叫三和庄的村子,主要住着姓宋的人家。广州市花都区(原花县)立县后的第一位进士宋廷桢便是这村里的名人。说起来,他也算是三和庄的建村人!
宋廷桢,字昌任,号金甫,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出生,道光十六年(1836年)离世,终年69岁。他原本是剑岭村下宋屋人,后在清代道光年间迁至赤坭村三禾庄,并取家族和顺之意为地名。
宋廷桢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被誉为才子。在清朝乾隆末年的一个春日里,花县(今广东广州市花都区)的剑岭村下宋屋,这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年宋廷桢失去了父亲,他站在父亲的坟前,眼中满是不舍与坚毅。他的父亲,一位勤勉耕读、期望子承父业的读书人,不幸早逝,留下年幼的宋廷桢和家中的重担。然而,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并没有击垮这位少年,反而成为了他人生道路上的一块磨刀石。
失去父亲后的日子里,宋廷桢深知唯有通过学问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是对父亲最好的告慰。他白天帮助母亲操持家务,晚上则借着微弱的烛光,埋头苦读。家中虽贫,但藏书丰富,这些书籍成了他最宝贵的财富。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从四书五经到历史典籍,无不涉猎。每当夜深人静时,总能听到他书房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那是他对未来的期许,也是对父亲的承诺。
岁月流转,宋廷桢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过人的才智,在科举之路上逐渐崭露头角。他先是考取了乡试副榜,接着又高中举人,最终在嘉庆十四年(1809年)的会试和殿试中脱颖而出,成为花县立县以来的第一个进士。这一消息传回村里,无不为之沸腾,宋廷桢的名字也因此载入了花县的史册。
那么,古代的进士又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呢?在古代中国,科举制度是国家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而进士则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一旦考中进士,便意味着踏入了仕途,有机会成为朝廷命官,参与国家治理。因此,进士的身份极为尊贵,不仅代表着个人的学识和才华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也预示着未来仕途的光明与荣耀。可以说,古代的进士相当于现代的高级知识分子或政府高级官员的预备人选,是社会上备受尊敬和仰慕的群体。
宋廷桢的故事,就是一部关于坚韧、奋斗与成功的励志篇章。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后人: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与挫折,只要心怀梦想、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一天能够破茧成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