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影视作品的翻拍、续集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一些经典之作。而在观众心中,对于这些作品往往有着独特的情感寄托,希望新版能够给予自己不一样的感动。当观众看到心目中的角色被重新塑造,故事情节出现较大改动时,原本期待已久的情感连接很可能会出现断裂,甚至是强烈的抵触情绪。
最近备受瞩目的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便因为这个原因引起了观众的广泛讨论。该片是由胡玫执导,耗时20年筹备,投资高达2亿,可谓是用心良苦之作。影片上映后却遭遇了观众的强烈抵制,不仅口碑惨淡,更是在票房上遭遇滑铁卢,几乎可以用“零突破”来形容其表现。
一向以文艺片著称的胡玫导演,此次遭遇如此糟糕的情况,其实与影片本身的质量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更多的是观众对于“经典之作”的独特情感,以及对于翻拍作品的一贯抵触心理。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胡玫导演的反应却让事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也让观众对她的认知产生了较大的改变。
一、翻拍之难:观众的情感连接遭遇断裂所谓“经典”作品,往往是因为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内涵,才会被观众所铭记,成为心中无法磨灭的记忆。而在这其中,《红楼梦》便是一部无人能及的存在,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塑造,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因此被誉为东方大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
而对于《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这部影片来说,其实在翻拍之初就注定了会遭遇各种质疑和挑战。毕竟,观众心中对于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印象已经深入骨髓,任何一次的改变都有可能让原本完整的情感连接出现断裂。
而在影片正式公布选角结果之后,观众的担忧也变成了现实,原本对于金陵十二钗有着各种期待的他们,却发现自己无法与这个版本的角色产生共鸣。尤其是林黛玉和贾宝玉,无论是外形还是气质,都与经典版有着较大的差异,这样的反差让观众很难接受,也让影片的整体观感出现了较大的缺憾。
观众对于翻拍作品抱有抵触情绪,并不完全是因为“死守经典”,而更多的是希望新版能够给予自己不一样的感动。在他们看来,优秀的作品应该是可以不断被赋予新的生命,而非简单的“照搬照抄”,只有在与原著有机的结合之后,才能够引起观众共鸣,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导演的反击:背后的无奈与执念在观众对于影片的各种质疑和抵触之后,胡玫导演的反应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面对影片的口碑和票房表现,一向“高冷”的她开始在社交平台上进行“自我辩护”,并质疑观众对于影片的片面看法,认为这样的反应只是因为他们“无法接受新事物”。
这样的反击立刻引起了观众的不满和抵触,他们认为胡玫导演的做法是“变相推卸责任”,明明是自己的问题,却将一切归咎于观众,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恶人先告状”,也让影片的整体氛围变得愈发尴尬。
胡玫导演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反应,也是因为她对于影片有着极大的执念和自信。在她看来,这个版本的《红楼梦》并不是简单的“翻拍”,而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度的挖掘和创新,希望可以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感受。
而当观众出现抵触情绪的时候,她所表现出来的“高冷”和“反击”,其实也是出于一种“无奈”。毕竟,在这个时代,观众的“一言堂”影响力越来越大,任何一部影片都离不开他们的支持,而所谓的“口碑”也很可能左右了影片的命运。
三、如何看待观众的“吐槽”和“质疑”对于观众来说,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吐槽”和“质疑”,并不是简单的“恶意攻击”,而更多的是对于作品的热爱和期待。在他们看来,能够有机会进行“吐槽”,其实也是因为对方的作品已经深深地刻在了自己的内心,才会有如此强烈的情感反应。
而对于导演来说,如何看待观众的“吐槽”,以及如何进行自我“反思”,或许才是最为重要的。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观众的口味和审美已经变得越来越丰富,他们所追求的,并不是简单的“华丽外表”,而更多的是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力量”和“思想深度”。
当观众出现各种反应的时候,导演可以选择“倾听”,也可以选择“沉默”,甚至是“反思”。这并不代表自己的作品出现了“失败”,而是希望可以通过观众的眼睛,看到自己没有发现的地方,也给予作品全新的生命。
结语无论是观众还是导演,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连接和审美观。在翻拍作品面前,或许可以给予彼此更多的理解和包容,也可以将这样的作品当做是一次“对话”,在不同的情感碰撞之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金玉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