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在新闻与外交舞台上的“红双星”

西部快讯 2023-05-24 16:12:37

“提起革命家、新闻家范长江(原名范承全、范希天),大家已不陌生。但同为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出生的范长江同乡、同学,革命家、外交家的赖亚力(原名赖兴治),却鲜为人知。” 日前,内江市东兴区范长江纪念馆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范长江家与赖亚力家相隔仅5华里,两家是原内江县田家乡(现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有名的经济条件殷实、祖辈世交密切之家。范长江比赖亚力大8个月,俩人自幼相识要好,除了是正宗的同乡外,还曾是田家小学、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位于南京,又名中央政治学校)、北京大学同学(非同班级)。

那么, 为红色革命事业奉献一生,且看似这互不平行的“两颗红星”———范长江与赖亚力先生到底有哪些交集和缘份呢?让我们先来了解范长江先生的生平事迹。

范长江档案

范长江于1909年10月16日出生于田家乡赵家坝“范家大院”,曾在田家小学、内江中学(现内江一中)、四川省立六中(现资中一中)读书,1927年初转入吴玉章创办的中法大学重庆分校学习。重庆“三.三一”惨案发生后,范长江前往革命中心武汉,加入贺龙领导的20军,开赴南昌参加“八.一”起义,后随部队进入汕头,多次死里逃生。1928年下半年当看护兵,经广东、福建、江西到达皖北,后到南京就读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乡村行政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怒斥国民党不抵抗而愤然离校。1932年初到北平,半工半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3年1月参加辽吉黑抗日义勇军后援会,赴热河凌源劳军,被日军冲散和乱军绑架。回北平后发起组织北京大学学生长城抗战慰问团,赴长城各囗劳军。后来,担任过《大公报》特派记者,新华社华中分社社长、新华日报社(华中版)社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职务。曾采访过周恩来、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打破国民党新闻封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政策而被世人爱戴和拥护。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好人多磨难。1970年受“文革”冲击,10月23日卒于河南省确山县芦庄镇“五七干校”枯井,享年61岁。

众所周知,范长江是第一个报道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记者、第一个披露西安事变真相,促进国共合作与全民抗战的记者、第一个到达红色政权中心延安采访中共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并求得救国真理的记者。他著有《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西线风云》等新闻力作。他是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开拓者、领导者。

1978年12月27日,党中央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为范长江召开追悼大会,为他平反昭雪。随后,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设立2年评奖10人的“范长江新闻奖”(2005年与邹韬奋新闻奖合并为长江韬奋奖),是目前我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奖。后来,国务院批准将范长江等人于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创立“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现中国记协)之日,确定为“中国记者节”。同时,同意“修旧如旧、馆居合一”批建的范长江纪念馆(故居),已于2009年10月范长江诞辰100周年之际建成开馆,10余年来已接待国内外游客600万余人次。范长江纪念馆也因此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以范长江纪念馆(故居)为核心景区的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已于2017年1月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集食宿游乐购于一体的范长江故里旅游度假区,已于2023年3月正式开园。

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赖亚力先生的生平简介。

赖亚力档案

赖亚力于1910年6月出生于原内江县田家乡上桥(现临江巷)“赖家漏棚”(熬制红糖、白糖的作坊等的总称)。据重庆市委主办《当代党员》杂志2005年第8期刊载《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赖亚力》一文,以及另见赖亚力所著《在冯玉祥将军身边》等文披露:

1928年,赖亚力就读位于南京的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又名中央党务学校)社会经济系(范长江就读同校乡村行政系),见国民党腐败无能,受革命思潮影响,私自离校到上海半年,将英文本斯大林名著《列宁主义基础》翻译成中文交给中共地下党秘密出版,被不知情的中央政治学校以其“无故不假离校”违反校规开除学籍。

1930年,赖亚力就读北京大学经济系,(而当时范长江又就读同校哲学系)并学俄文。1934年,赖亚力北京大学毕业,并任冯玉祥将军秘书,不久升任研究室主任。

1938年,赖亚力在武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由武汉到重庆,仍在冯玉祥处担任秘书主任,因“小民革”工作关系,常到住在重庆枣子岚垭良庄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联系“小民革”的核心人物王炳南处,并与王炳南对门而居的沈钧儒,以及常到此处的范长江聚叙。由于地下工作纪律要求,彼此不谈政治。

1944年,赖亚力考取国民党政府官费让其留学美国,并办齐出国手续,于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到美国留学。

1948年后又随同冯玉祥将军从美国取道欧洲、苏联回国进入解放区。冯玉祥将军在黑海因船发生火灾遇难,赖亚力与李德全(1896-1972.4.23,冯玉祥妻子,曾任中国妇女联谊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等)办完冯玉祥丧事,回国到东北解放区后,才逐渐公开中共党员身份。

1949年10月成立新中国,周恩来兼任外交部长,赖亚力任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兼秘书处处长,开启他的外交生涯。

1950年1月,周恩来率团前往莫斯科,开启新中国第一次最重要的正式外交会谈,赖亚力作为重要成员随同前往。

1961年2月至1965年,赖亚力被新中国任命为驻马里首任特命全权大使。1964年,毛泽东、陈毅接见马里总统凯塔并合影,赖亚力作陪。赖亚力曾为马里茶叶种植、甘蔗生产与糖业发展等做出过巨大贡献,至今受到马里人民铭记称赞。赖亚力离任中国驻马里大使回国后,任过外交部礼宾司司长等。

1976年,赖亚力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副代表、特命全权大使,在反对美苏争霸方面,向世界发出中国强音。赖亚力从20世纪40年代末起,加入中共外交“智囊团”,开始参与系列重大外交活动,出使过多国,通晓多国语言。他66岁后任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期间,还在百忙中自修西班牙语,3个月后能看懂西班牙报纸,半年后能听懂联合国安理会上用西班牙语骂人的话,让人大感惊奇,受到国际好评。

1981年5月,赖亚力回国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

1994年12月5日,赖亚力逝世于北京,享年84岁。

媒体揭开“红双星”之缘

据悉,2008年时年87岁,家住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临江巷7号的赖亚力远房堂妹赖兴富,在接受内江日报媒体人员熊永志采访时说,赖亚力的父亲叫赖成昭,清末举人,被大家称为“赖举人”。赖成昭早期进京,曾任北平高院首席检察官、山西高院院长等,告老还乡后住内江县城郊东兴镇华屏祠(现东兴区政府附近)。田家漏棚则由“赖四小姐”(赖亚力的四姐)与管家经营。赖兴富当时还清楚记得,1941年农历正月初二,细雨霏霏,赖四小姐与一位年约30岁、穿着很体面的男子来到田家,经人介绍,时年12岁的赖兴富才知这男子是“九哥”(赖亚力在大家族兄弟中排行老九,弟妹们称他为“九哥”,时名“赖兴治”)。九哥给她的印象是和蔼可亲,对谁说话都很有礼貌。九哥还给她时年2岁的亲妹妹发了小红包。这仅有的一次见到九哥,使赖兴富深感温馨与幸福。解放后,赖兴富参加了工作,曾几次在报纸上看到九哥参加接见外宾的文图消息报道,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兴奋地与族人奔走相告。在随后的土改运动中,“赖家漏棚”充公,家族分散,之后赖兴富不再知晓九哥赖亚力的相关情况。

2008年时年91岁的退休教师邱与铭(田家小学创办人、画家邱特澄十女,其六姐是赖亚力的五嫂,其十四妹邱右铭是范长江的表弟媳妇),曾对时任内江日报社媒体人员熊永志说过,她知道赖亚力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成为冯玉祥将军秘书。她清楚记得自己毕业于四川大学的五哥邱恰言几十年前曾告诉过家人,1931年下半年,赖亚力曾与邱恰言俩人,一同前往南京,并在南京街上恰巧坐上范长江拉的黄包车,且给了范长江两块银元......当时赖亚力、邱恰言、范长江三人有过对话交流,因时隔70多年太过久远,邱与铭已记不清内容,但对这事概况还有深刻印象。另外还有1944年夏天某日,赖亚力跟随冯玉祥将军,器宇轩昂地走进内江大洲坝“抗日献金大会”现场一幕,让邱与铭记忆犹新。后来,邱与铭还在东兴镇华屏祠“赖举人”寿宴上见过赖亚力,但对赖亚力生平事迹了解不多,因那时交通、通讯信息闭塞,加之赖亚力从事的是党的地下隐蔽战线工作。

《田家乡志》曾对范长江当时在南京生活点滴如此记载:“1928-1931年,范长江在南京中央政治学校读书......1931年底,范长江为了继续读书,探求革命真理,只身前往当时的文化中心北平,开初在北平图书馆做剪贴工作,其收入无法维持生活,便改卖豆浆、面包。结果,生活仍无保障。有时就到同乡赖亚力家去吃一顿饭,这样度过了大约半年时间。1932年下半年,范长江进入北大哲学系读书......”

而这时,赖亚力是北京大学经济系二年级学生。结合邱与铭所言和史志记载,范长江在南京身处逆境,巧遇赖亚力与邱恰言......赖亚力出于关心同乡(内江县田家乡世交乡邻,加之俩人原本是好小伙伴)、同学(田家小学、南京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又名中央政治学校,非同班级同学,后又成为北京大学不同年级同学)、加之有点“转折亲”(范长江表弟媳妇与赖亚力五嫂是亲姐妹关系)的范长江,邀请范长江到北平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范长江随后到北平,先到图书馆做剪贴,兼职卖豆浆、面包,有时到赖亚力家吃饭,并在赖亚力及其高官父亲的指点和帮助下考入北京大学......

再看发表于《范长江研究论丛》第一辑第134-137页赖亚力口述、明今执笔《回忆长江成名前》一文所述,符合这一逻辑推理。毋须置疑:曾在南京拉黄包车维持生活读书的范长江,它乡遇故人,人生道路出现重大转机,之后走上令世人瞩目的新闻之路。

内江知名文史老人邹作圣也曾对时任内江日报记者熊永志说过,1951年的他(指邹作圣)作为内江教师代表,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初等教育大会”,曾受赖亚力的大嫂刘英才委托,给在北京中南海外交部工作的赖亚力捎去一个包裹,但因警戒很严,包裹只能托人转交,而未能与赖亚力见面。邹作圣也仅知道赖亚力曾为冯玉祥将军秘书,随冯玉祥到过内江,对其后到外交部工作等片断不知详情。邹作圣当时还让熊永志看过一张赖亚力与冯玉祥将军在一起的照片。

媒体建言献策:再添一“红星”

近日,有媒体人士专程到内江市东兴区“东兴运业小区”1幢1单元601号,采访与赖亚力同曾祖父母的年达八旬弟弟赖兴仕,他说没有族谱,他也没见过赖兴治“九哥”,只知“九哥”是家族的骄傲,对“九哥”及其子孙后代等其它情况一无所知,问其在台湾的亲兄弟对“九哥”的情况也不知晓。一些媒体人员又到田家镇上桥临江巷参观考察,只见“赖家漏棚”还剩一排有人居住的明显破旧的串架木制结构民房,而原为木制结构四合大院的赖亚力故居,已于上世纪80年代拆除得荡然无存,于其之上已建30多年的砖瓦楼房也显陈旧。位于桥头当街转角处的赖亚力故居遗址,成为两个车箱式的流动垃圾库摆放场地,有碍观瞻。

——由此可见,此事若能引起田家镇以及东兴区高度重视,参照内江市中区人民政府在国画大师张大千出生地原址立碑标示的做法,建议尽快搬迁此处流动垃圾库,并在赖亚力故居遗址上,立下“革命家、外交家赖亚力出生地原址”之类纪念碑石,再在旁设赖亚力雕像、生平事迹简介及其故居原貌图画展墙(板)之类,既能表达故乡人民对赖亚力的深切缅怀之情,还能展现田家镇继范长江故居之后的第二个名人故居概况(若能结合场镇风貌提升改造,一次性恢复赖亚力故居原貌当然更好),凸显田家地灵人杰,吸引游客凝聚财气,使之成为国家级重点镇田家场镇的一道靓丽景观,以及国家AAAA级景区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的重要景点之一。

范长江与赖亚力——这对同乡、同学,同为内江籍革命家,分别在新闻和外交方面,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付出了各自的艰辛努力,做出了各自的巨大贡献,是田家镇、东兴区乃至内江市的骄傲与自豪,值得故乡人民学习和敬仰。

为此,除了拥有“”范长江”这块金字招牌外,媒体还希望内江再接再厉,继续深挖红色文化,再添一位“红星”——赖亚力。让闪耀在新闻与外交舞台上的“红双星”被人们铭记于心,永传为佳话。(代显垠 李 欣)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