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联赛,俱乐部到底应该是姓公还是姓私? 8月28日,武汉三镇俱乐部的一纸公告再次引发轩然大波——在几乎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三镇俱乐部投资人宣布,自9月1日起,停止向武汉三镇俱乐部注资,并宣布俱乐部0元转让。 从公告发出到9月1日,短短四天时间。想要完成冗杂的各项工作,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没有企业接手,那么本赛季结束之后,武汉三镇俱乐部很有可能会步江苏苏宁俱乐部的后尘,在夺冠之后短时间内解散。这对于命运多舛的湖北足球来说,可以说是灾难性的打击。 三镇俱乐部投资人之所以撤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俱乐部运营资金巨大,单纯凭单一的民营资本维持,对于投资人和企业来说,存在着极大的压力,极有可能拖累整个集团的发展,成为尾大不掉的负面资产。特别是中性名政策,让中超仅存的广告效益和社会效益荡然无存,企业投资一点回报看不到,自然不会再有投资热情和投资信心。 与此相反,国资背景的俱乐部却没有此类烦恼,如上海海港、上海申花和山东泰山等俱乐部,在风雨飘摇中岿然不动,保持了难得的稳定。这也让人不得不深思——中超俱乐部,到底是国企性质好,还是私企性质好? 笔者个人认为,结合我国国情,现阶段来看,民企投资足球实际上存在着先天弊端——在俱乐部没有自主造血能力的情况下,大量民间资本涌入足球领域,实际上并非什么好事。足球运动的发展,是一项长期化、系统化的工程,需要耗费的时间于财力,都可谓是一个天文数字。在这种情况下,稳定的活下去才是第一要务!民间资本投资足球,其本质就是逐利。指望商人在一个长期见不到收益和回报的项目上长期大量注资,是极不现实的。而频繁的更换投资人,对于俱乐部的稳定发展,无异于毁灭性的打击。 反观国企则不存在这一点问题。首先,大部分能够投资足球领域的国企,都是资金实力雄厚的,不存在资金压力问题;其次,国企除了经营生产以外,还担负有一定的社会公益任务,这是企业性质决定的。另外,国企的监管措施,相较于私企来说,还是比较完善的,也能有足够的耐心去经营和完善俱乐部,做好长期规划。 个人认为,在中超联赛大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国企反而应该勇敢的担当起社会责任,给中国足球保留下一丝火种,意图东山再起。
中超联赛,俱乐部到底应该是姓公还是姓私? 8月28日,武汉三镇俱乐部的一纸公告再
张任聊体育
2023-09-11 18:01:00
0
阅读:0